IP不管用,00后口味变了,电影人该如何缓解焦虑?
整个二月份,票房突破100亿,放映影片822万场,观影人次达2.59亿。行业内除了庆祝的气氛,还多了几分焦虑。从票房热度不难看出春节档已然成长为年度头号档期。观影也列入现阶段我国春节期间屈指可数的文化娱乐消费之一。可以预见的是,在春节过后的3、4月份,国内电影票房必将经历一个“低迷期”。而如何反思春节档的成功,从而推动全年 电影市场 的驱动。是从业者最为关注的话题。
这边讲从市场、人群和营销三个角度分析
小的可怜市场规模
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559亿,从上下游规模来看,产值应该在1000亿左右。然而在很多VC和PE资本的眼里,这却不是个“大市场”。淘宝双11一天交易额2539亿元,可怜的一年电影总票房还不到网购市场一天交易额。
2018年春节档无疑点燃了业内人士对观影人群新增市场的极大信心。无论是后起之秀的《红海行动》,还是一路领跑的《唐人机探案2》,双30亿的票房成绩使业内人们惊喜于中国影市的发展潜力。也让更多投资和资本有底气产生新的想象空间。
国内虽然可以提供足够的消费人群,但从商业市场的角度来看,只有打入国际市场才能为中国电影提供更大的市场体量。在这个层面上,好莱坞已经给全球做了表率。而要实现这一高度,“优质内容”的影片是不可或缺,它要求电影人不仅要考虑影片的商业价值,还需要着重文化内涵,这不仅是电影市场 消费升级 的必经之路,也是市场的刚性需求。
上帝在变,口味也在变
中国电影市场可以说是近年来文娱产业中“消费升级”的典范。就在几年前,大家都以为“ IP ”+“流量明星”是解决一切电影消费需求的灵丹妙药,但之后无数血本无归的案例教育下,发现并不存在电影开发的万能公式。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一个现实—— 观影主力人群已经由“80后”变为“90后”和“00后”。他们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于“80后”截然不同的观影品味。
新一代的消费者对于宏大叙事和幻想内容审美疲劳,他们更多地需要能够在电影中找到现实生活和真情实感的投射。这一点在《西游记之女儿国》这部片上表现的尤为显著。通过情人节提前点映,《女儿国》收获了1.7亿单日票房。但因口碑较差,在初一正式上映后又立刻跌出第一竞争梯队。从深层次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同质化影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靠山吃山的观念已然过时。
成也营销,败也营销
从今年春节档所反映出来的一个特点,今年这些电影多是续集片。春节档全程就是一场“资源+本体、策略+执行”等多因素的博弈,并且在大年初一第一天完全是“资源优势,本体类型决定一切”。映前各大片方的营销动作频繁,效果也十分显著,但后期“口碑”的威力逐渐显露。
从营销上而言,今年春节档的营销算是空前的,《捉妖记2》用春晚广告,麦当劳的合作,三四线的落地,带动了整个档期的推广节奏,但后期由于口碑持续下滑,最终掉出了第一梯队。从影片质量来看,《捉妖记2》比起第一部来有一些方面的升级,整体无功无过,而过度宣传给观众过高期待值,最后造成观影落差,使得几部春节档影片中宣发营销最少的《红海行动》成为最终赢家,不得不说其8.5的豆瓣评分与9.5的猫眼评分让它在口碑上占尽优势。
除了上述的方面,其实中国电影市场依旧存在着值得深思的版块。阿里联合万达的院线,腾讯成为新丽传媒的二当家。是延续BT之战还是重塑市场体系?这些都不可避免的引发新一轮的行业思考。
由SHMBA创投联盟主办的 2018-SHMBA“跨越A轮”创业大赛启动仪式 将于2018年3月22日举行,邀请到卫哲、章苏阳、董占斌、方宇锋等20位投资嘉宾出席,并举办创投酒会。大赛将围绕“新消费、新金融、智能科技、医疗科技”四大板块展开,优胜项目将有丰厚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