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质量三大“锦囊”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全世界最好的医疗体系中,患者就是安全的吗?
答案可能让你震惊: 在英国,每年约有11%的患者遭遇医疗事故,而其中半数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当你正在阅读本文的这一分钟里,全世界约有81人因医疗不安全造成伤害,43人因医疗事故造成残疾甚至死亡。
4月12日,上海春风和煦。在哈佛大学全球卫生研究院和德达医疗共同主办的“医院质量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哈佛大学全球卫生研究院院长Ashish Jha教授, 一位知名的医疗质量研究学者,给中国医院管理者们开出了三个“锦囊”——“安全、有效、以患者为中心, 做到这三点,你的医院就能真正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善。”
公立VS.非公立:医疗质量真有那么大差异吗
在普遍的观点中,人们认为花更多的钱能得到更好的 医疗服务 。其实不然。 Jha教授展示的一组数据表明,全球因医疗不安全事件所带来的负担巨大。英国是全民医保的典范国家,尽管每年投入10亿英镑改善医疗质量,但是仍然有11%的患者遭遇医疗事故,1/3因此致残和死亡;美国堪称医疗投入的土豪,年均花费3万亿美元却连医疗 保险 尚不能实现全民覆盖。
“是医生或者护士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训,亦或他们的责任心不够?非也。”Jha教授指出,这是系统性问题。在Jha教授看来, 公立医疗体系是医疗可及性和均质性的保证,而非公立医疗体系则具有更高的效率、服务水准和质量, “在很多国家两种体系并存,最重要的是各国政府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混搭模式’。”
上海非公医疗协会会长闫东方对此持相同观点。他认为, 非公立医疗机构目前在中国医疗体系中仍处于弱势地位,但是不少非公立医院能够脱颖而出,恰恰是依靠良好的管理向人们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上海德达医院开业半年,已在社会和同行中建立了口碑和品牌”。
上海德达医院首席运营官(Chief Operating Officer)Hoidal先生则表示,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不少管理者都存在两个误区, 一方面认为信息化使得数据采集更加方便,另一方面因为前者的便捷性而增加更多的评价指标去衡量医疗质量, “没有转化为行为改进报告的数据是垃圾,而更多的评价指标则极可能让医护们更加无所适从。”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现有的医疗评价体系可能导致了过度评价。”Jha教授批评道。 实证研究结果告诉人们,好的质量衡量体系、公开及透明的报告体系以及激励体系共同影响医疗质量的改进。 然而即使在拥有众多知名医院的美国,这三方面似乎也并不那么成功。
学者们发现,美国一些医院高达300甚至400项监测指标让医护们无所适从;而大量数据被收集后,仅仅是一堆数字而已,并未转化成有价值的报告;那些经由数据分析后所发现的问题,在反馈给医生时往往为时已久,失去了应有的时效性和价值。 美国某些地区的医院实行医疗质量改进与绩效挂钩的方式,但改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微薄的奖励难以激发医护们行动的动力。
创新医疗模式:美国和中国是这样做的
人们一直在问一个问题:能否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让钱花在刀刃上,可真是一个难题。据哈佛大学布莱根妇女医院管理领导力成长路径总监Jose Figueroa博士介绍,全球的同行们开展了各种创新探索。无论是西班牙模式(Alzira模式)还是印度的绑定付费模式,都基于 “降低费用+改善质量” 的双重目标之上。
美国同行们是怎么做的呢?奥巴马 医改 后,美国试点了一个名为责任医疗组织(ACOs)的项目。成立于2011年的ACOs, 其概念极其简单——在一定服务时间内,医院、药房、医疗专家等多个组织共同负责一群患者的所有医疗成本和结果。 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只需在固定时间内以固定的资金投入覆盖固定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
按照ACOs设定的规则,参与的医疗团队在成本控制和效果达成上做得越好,所获得的奖励将越多。自2012年32家医疗机构加盟后,该组织目前已有329家之多。数据显示,2012-2015年间,整体节约费用从8800万美元上升到1.2亿美元。“虽然总体看减少的费用并非巨大,但是我们总是向这个方向努力了。”
而在中国,闫会长介绍了上海在推进医改中极为重要的分级诊疗策略,即“1+1+1”模式。 所谓的“1+1+1”,就是一家国家级重点三级医院、一所区域医疗中心、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医联体。 “我们要破解的难题是基层不强。”闫会长认为现阶段的医改任务是强基层,那么首先要强化全科医生团队的建设,其次要加强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技术合作。
Hoidal先生介绍了上海德达医院在医疗管理上的创新。作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脏中心在中国唯一的临床合作伙伴,上海德达医院让经验丰富的医院运营团队和权威的医学专家共同管理医院。 “我们在中国建立了首个跨学科‘心脏团队’诊疗模式。” 分别由权威学科带头人大血管手术顶尖专家孙立忠教授任医疗院长、心脏内科领军人物葛均波院士任首席医疗官、先心病领域专家刘建实教授任外科主任、心血管影像开拓者之一的黄连军教授任介入治疗与医学影像科主任。
医学中心CCU前护理负责人马玉叶任高级护理总监的护理团队,形成了中外经验结合一体的临床团队。开业半年,心血管内外科领域已完成近100例难度较高的病例治疗。 7间手术室、2间心导管室和2间复合手术室,配备了包括飞利浦、思泰瑞等多家跨国公司最先进的医疗诊断和服务设备。
做到以患者为中心,首先要照顾好你的医生
Jha教授和中国的专家们一致认为, 医院管理者对质量的高度重视,才能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善。
一项针对美国10家知名医院急性心梗死亡率的研究显示,在医生技术水平相近、保险体系相同的情况下,医院控制死亡率最好的可以达到5%以内,而最差的则高达45%。而另有调查显示,美国私立医院中董事会对医疗质量关注度和医院死亡率呈正相关。
Jha教授强调,监测指标一定要简化实用得让医护能够便于转变自我的行为,而评估的维度应从患者而非医疗角度开展, “以患者为中心,这是最关键的”。 那么如何理解以患者为中心呢?德达医疗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张文明博士直率地说:“照顾好我们的医生,我们的医生会帮助医院照顾好患者。”
张文明博士表示, 以患者为中心是上海德达医院文化的一部分,而只有“患者为先”才能跨越科室的界限。 同时优越的培训机会和硬件设施也吸引着优秀医生不断加盟上海德达医院。Hoidal先生则补充道,上海德达医院国际化的医疗模式对很多优秀医生也具有吸引力。“优秀的医生都是热爱学习的,而我们提供的平台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尽管上海德达医院的实践让其管理者们充满信心,闫会长还是表示,中国非公立医院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其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人”的流动, “要打破现有公立体制内人事管理体制,让医生、技术队伍流动起来,才能够整体提升非公立医院的医疗质量”。
2017年5月12日,亿欧将举办“ 2017中国医药产业未来领袖峰会 ”。本次峰会将重点关注 医药健康产业变革与创新、创业与投资。 行业变革势不可挡,产业创新方兴未艾 。欢迎您报名参会,峰会链接: http://www.iyiou.com/post/ad/id/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