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自述电影产业发展的三个五年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电影人自述电影产业发展的三个五年

现在这个时代,拍 电影 不需要引人入胜的剧情,不需要富有逻辑的剪辑,甚至不需要演技,不需要内涵,甚至不需要导演……只要一群长得好看的“小鲜肉”站在那里,眼神空洞的念念台词,再生硬的笑笑,就可以在电影院揽下几亿元的票房。值钱的并不是内容,而是“小鲜肉”。

冯小刚说,中国垃圾电影遍地,一定和垃圾观众有关。王思聪则表示,中国太多垃圾电影,中国导演有很大问题。但归根结底,都是中国电影的问题。

IP 改编的电影成为趋势,国产电影票房也接连取得突破,但内容质量却在不断下降,许多观众将矛头指向了电影人和主创团队,是因为他们的不成熟和浮夸导致了国产电影遭遇了 口碑 的“滑铁卢”。

骂声之下,作为一名在行业里摸妈滚打13年的电影人谈焱(化名)却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喊冤”:“电影的创作上,有太多不得已,有太多现实的问题要解决。”

第一个五年(2004-2009):有钱了才能谈“情怀”

谈焱在2004年毕业后与三个小伙伴低价买下一家濒临破产的影视公司,自此踏上了电影追梦之路。

“那时互联网刚刚兴起,还没那么‘玄乎’,电影这一块还是蛮传统的。”谈焱说,在传统的电影行业里,像他们那样的小机构,没钱又没有口碑的话,只能接一些电影的“零配件”,比如拍摄团队借出、部分特效后期等等,甚至可能沦为电影设备“仓库”。

2009年,意识到只做“二级团队”是很难长久发展的谈焱决定做一部真正的电影。“虽然有点头脑发热,但的确是不想在给大剧组打下手了。”谈焱说,当时周围人知道他的想法后都觉得他们疯了。

了解电影工业流程的人都知道,制作一部电影,要经过筹备、拍摄、后期、审查多个环节,就单筹备环节就还细分为剧本编写,脚本制定,确定主创,拍摄许可证(现已取消)申请等等流程。尽管很复杂,但谈焱和团队还是全情投入。当时创作的蓝本,就是身边一位少年追求自己钢琴梦的故事。

不过,2009年的电影市场投资并没有那么热,能拿得出手的国产电影大多都是大机构的大手笔, 谈焱说,在当时能够斩获2-3亿票房就算是爆款了,比如当年的票房黑马《非诚勿扰》。

正因为如此,那时许多民间 资本 并不愿意投资小机构电影。“或者说他们压根看不起文娱产业,08、09年楼市大热让许多资本机构更青睐投资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房地产。”谈焱当时无奈之下,只好跟亲朋好友借了25万,全部投入到电影的拍摄中。

“90年代中期王中军借了30万投资《甲方乙方》,可以算是大手笔了,可是在2009年,25万真的什么都不是。”尽管经费预算被压缩到极致,但谈焱的第一步电影终于开拍了。

尽管没有任何大牌卡司,没有一个能叫的上名的演员,团队每个人都是身兼多职,所有拍摄用的道具中“二手货”,都已经算是比较新的了。

然而,由于经费限制,不论是拍摄、剪辑还是画面感,都透露着浓厚的“乡村味”,谈焱非常无奈,这虽然是他们团队的处女作,但还没到成片他就已经完全失望了。

背上25万元负债的谈焱此时才明白,“预算”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有多么重要,“有钱了才能谈所谓的情怀。”这样一部“粗制滥造”的电影最终以夭折告终。

尤其是随着华谊兄弟2009年上市,民营电影公司也开始借助资本的力量蓬勃兴起。在这之前,市场经历了近20年的探索和市场启动期。

第二个五年(2010-2015):“有钱”了却发现“桥段”已经“身不由己”

从2010年开始,乐视影业、阿里影业和万达影业也跨界进入影视投资和制作领域。在投资领域,以文化产业基金的形式来投资运作影视项目的模式日益成熟,红杉中国、经纬创投、天堂硅谷、IDG资本等PE巨头也开始布局。

尽管格局未定,但电影行业迎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强大的演员阵容、华丽的场景、名导演的背书、炫酷的特效……一部具有十足看点的电影可以说背后离不开“资本”的助推。动辄上亿身价的“小鲜肉”阵容,更让电影成为“巨头们”的游戏。

票房数字也在飞涨。2009年,国内电影总票房是60.2亿元,2013年217.7亿元,2014年达到296亿元,2015年达到了近十年来中最高涨幅,440亿元涨幅超过50%。

谈焱的团队为了生存,不得不继续充当大型剧组的“苦力团队”,同时也接一些商业广告、宣传等,但“拍电影”的梦想仍然是他和团队的“情怀”和“梦想”。

一次偶然的契机,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他接触到了一个很打动他的好剧本。与“处女作”自己投钱不同的是,谈焱这次决定先找投资。

谈焱告诉熊出墨请注意,剧本虽好,但拍出来的电影到底能不能叫卖又叫好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没底,毕竟从剧本到上映中间还要经历好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仔细把控,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最后的成片带来影响。

“所以许多投资人也是如此,无论是电影还是项目都一样,他们只能通过剧本和商业计划书判断未知的未来。 ”谈焱解释道,资本作为电影启初参与的一方之一,几乎要跟随电影经历十分漫长的制作跨度,所以对于难以判断的票房结果,毕竟这是他们唯一的回报来源。所以他们在看不清未来的情况下,他们大多会选择观望。

退而求其次的谈焱只能选择另一种“来钱”的办法。那就是“商业赞助”。 当是谈焱的团队在圈子里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仍然需要至少3到4家赞助商,才能满足整部电影的拍摄制作。但这3、4个赞助商也成为了电影制作团队的“衣食父母”,不,可能是“上帝”。

既然是商业赞助,那么免不了要植入广告。“电影里出现的公交车上的广告是商超的,主角手里拿的手机是品牌的,就连演员都不能好好喝水,要喝纯牛奶,见缝插针式的广告的确看着不舒服。”谈焱和主创团队对于这样的植入显然是不满意的,但碍于经费与赞助商的问题,他们也不得不妥协。

但令主创团队没想到的是,在经历了一番广告植入的调整之后,赞助商开始“变本加厉”了。这家需要“突出”自己的产品在电影中的位置,那家想让自己的产品在剧情中看起来更加“自然”。都要求在后期制作商“下功夫”。

“全部都想‘指点江山’,让自己的品牌更突出,结果剧情也改了,故事多少也变了,有些地方变得更不自然了。”谈焱还强调,基本上所有赞助商的代表都有“朝令夕改”的毛病,这样一通改下来,整部电影便成了“牛皮藓”,“大家都在震惊内地版《深夜食堂》被植入成那样子,但对于我们熟知影视的人来说,也都能理解,有时候真的是身不由己。”

有钱了,对于影视主创团队来说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能够请到较为可观的演员阵容,有更多的预算投入拍摄和制作的流程。然而伺候好赞助商这一帮“上帝”之后,作品可能也就不大“对味”了,一部部商业味道浓厚的片子让观众无法忍受,为了突出赞助商产品而生搬硬造的剧情让故事情节大打折扣。

“虽然这部电影最后过审上映了,但在一轮骂声之后甚至没有人记住这部电影的名字,豆瓣上甚至连评分都没有。”谈焱觉得,这甚至比“处女作”夭折还可悲。

实际上,他的经历也折射出资本蜂拥而至的另一面: 绑架了影视行业的资本,曾经以他们的方式“乱入”,给影视行业带来泡沫的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烂片。

“好奇心日报”在《2015年你看过最后悔的电影是什么?》的读者调查中评论,2015年尽管电影市场又增加了100多亿票房,但观众并不是受益方。每看一部好电影,往往有十部烂片在后面等着坑你,一年下来350多部院线电影,能让你“不出戏”的片子到不了30部。有大导演、大制作和大明星参与的《何以笙箫默》、《九层妖塔》、《小时代4:灵魂尽头》、《栀子花开》、《澳门风云2》等都榜上有名。

对于电影人来说, 更多需要考虑不仅仅是依赖资本和向资本妥协,还需要学会与资本博弈。

进入第三个五年(2016年-至今):被“资本绑架”的IP热不会持续太久

之后则是资本的亏损和出逃。一个最直观的数据还是来自票房。2016年上半年,国内电影票房仅完成247亿元,三季度这一数字为354.4亿元,全年票房距离前一年机构预测的600亿元相差甚远。

即便是此前最流行的“明星+IP组合”也失灵了。以《爵迹》为例,不仅电影票房没有重现《小时代》的好成绩,口碑更是一路下滑,其在豆瓣评分只有3.8分,成为了郭敬明的滑铁卢。《爵迹》的失利,不仅使资金重压之下的乐视影业相当难堪,参与其中的腾讯影业也受到牵连,总票房3.8亿,连成本都没能收回来。

“IP化的电影其实内容上还是可圈可点的,但前提的IP化得尊重原著。”谈焱告诉熊出墨请注意,一般可以作为IP化的电影,IP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也绝对不会有任何制作团队愿意挑选一个“不入流”的IP进行电影的改编。

然而想将IP改编成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并不是那么简单,在谈焱看来,问题恰巧就出在“资本”上了。

“除了创作团队,投资方也会选派代表加入到主创的阵营中来,虽然也是影视或者泛影视业界的人士,但他代表的是资方的利益。”谈焱告诉我们,他与团队曾在2016年底参与到一部IP电影的制作中,而在IP改编成剧本的过程中,原作者与投资方产生了大量的分歧。

“对于投资方来说,他们只对结果负责, 所以在IP的改编上,就是抱着一种随便改改然后赚钱的心态,逐利是他们的本质 。”他告诉我们,有许多原著作者却是希望能够将IP最大程度的还原、优化,让改编的电影看起来更好看。

然而想花心思改编,优化影片的每一个细节,这显然不符合投资方“逐利”的诉求,单单改编这个环节,投资方与原作者的理念就已经是“背道而驰”了。

如果这一项合作还得继续下去,就必须要有一方妥协,然而最终妥协的无一例外都是原作者。 ”谈焱告诉熊出墨请注意,投资方一向都是十分强势的,因此资本“绑架”了主创团队,甚至肆意改动、调整原著作内容,为的只是内容上更加“商业化”。所以很多国内IP改编却不伦不类的电影,都是资本逐利“杀鸡取卵”的结果。

“不否认有一些主创团队一开始就打算和投资方一起创造一部IP‘商业片’的,但更多的是妥协。”谈焱说。

然而许多经过这样随意改改的IP化电影,动辄就能斩获几亿甚是十几亿的票房,投资方可谓也是赚的“盆满钵满”。对此,谈焱却十分无奈的表示:“IP电影消耗的还是IP本身的粉丝资源,许多粉丝冲着原著去看的电影,但结果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一点都不走心。所以电影虽然卖座,但是口碑如何看看‘豆瓣’评分不就知道了。”

IP电影越改越多,但“烂片”也越来越多,就像知乎上的一条段子那样,“轻轻松松就能赚钱,为什么非要劳心劳力呢?”

“这个锅都要背,但不止电影人背,资本要背,市场也要背。”谈焱表示,明明是个烂主意,还想要圈一笔钱,这已经成了中国电影产业的“顽疾”。

不过,在谈焱看来,在观众在娱乐消费上逐渐理性的趋势下,这种“圈钱”的日子相信也很快就要走到头了, 如何通过口碑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除了电影人之外,也是市场与投资机构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随意打赏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电影产业发展机器人电影()的自述摆渡人电影第三产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