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创新百人会丨大华殷俊:不喊AII in AI,深化“云生态”战略!
从2001年创立至今,大华股份一直与海康并列,堪称安防行业的“帝国双璧”。经历了 视频监控 领域的一路颠簸,大华一步步踏准行业节奏,紧抓安防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
近日,亿欧与大华股份研究院院长殷俊进行了交流,一起来听听AI赋能下的安防行业有何变动,AI在行业的快速发展又为大华带来了哪些灵感。
大华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殷俊,曾参与受理70余项专利,权5项国际发明、30余项国内发明专利,其主导研发的HDCVI技术被列入视频监控国际标准。
物联网 感知落地,AI力量主导五大方面
创立于2001年,大华成立之初就开始进入视频监控领域。早在2006年,大华接触交通业务,就与 人工智能 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大华发布的智能交通相机,就可识别道路上的车辆、车牌和违章行为。商业和金融领域的智能化相机,还能实现行为分析、密度统计和人流计数,识别嫌犯尾随进入ATM柜抢劫等。
而当近两年,人工智能真正在产业内兴起,成为赋能安防行业的技术时,大华也早有所感。殷俊认为,AI大数据技术可加速物联网产业升级发展,在未来的 万物互联 的时代,要朝着数据多维感知、AI与大数据发展方向做整合和解决方案,形成有感知的物联网。因而, 这家定位为“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的企业,开始更加深入的思考,如何在AI的环境下引领产业升级和产业变革。
在殷俊看来,在当前的安防领域,有五大技术驱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包括 云计算 、大数据、IOT、人工智能、5G,而AI是真正能够推动行业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技术。
AI的主导力量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数据。在深度学习时代,数据是推动AI发展的基石。物联网即涉及到多元化的感知数据,要持续通过数据驱动技术,不断沉淀去发现其背后的价值。
二是算法。目前算法的迭代十分迅速,尤其涉及到垂直应用的领域,1到3个月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是算力。从近两年新兴AI芯片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和老牌的芯片公司的加紧研发,便可看出,产业链上游的芯片依然是提高产品性能的法器。芯片的算力可以真正实现产品的落地、认知更多的视频结构化数据,并满足视频感知的需要。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在中心进行数据挖掘,也需要这些算法和芯片能力来助推。
四是网络。网络是数据的载体,只有通过更高效、更合理的网络架构,才能使数据有效流动起来,真正解决数据流的要求。
五是应用。AI技术和大数据技术都仅仅是技术手段,核心推动其快速发展的是能真正落地的场景化应用,而挖掘这些场景化应用,推动算法以及基础设施的演进,则是未来企业需要探索的关键。
数据、算法、算力、网络、应用,有了这五大靶点,企业研究AI落地便有了更有力的抓手。而大华也通过对AI塑造行业的判断,来衡量自身的发展,力图打造能像人一样智能分析的摄像机,用数据带来价值,更好地实现人员犯罪研判、人群分析甚至做到城市级的交通态势分析。
AI新战略,四大层级落地安防智能化
在安防整个行业的落地方面,有三个跨度性阶段。首先是从模拟到高清,第二是网络化,第三是目前正在进行的智能化演进。从模拟到高清,成就了海康、大华的崛起;视频的智能化阶段又刺激市场,引来一大批AI企业取道安防。在行业的快速变革下,巨头们也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重塑自己的“金身”。
2017年,大华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基于“云生态、智未来”战略,发布了“全智能、全计算、全感知、全生态”的人工智能战略 ,研发投入17.89亿,同比增长25.55%,占营业收入比重9.49%;研发人员数量超过6000人,比2016年增加17.78%。
殷俊谈到,在对行业有足够认识和对AI有充分信心的情况下,大华将从“全智能、全计算、全感知、全生态”四个方面落地大数据及AI赋能。
首先是全感知。全感知,包括通过更大范围的可视化,去分析看到的每个细节、各个目标;采用大华的极光技术,便捷的解决低光照下的可视感知问题;在看清的基础上,做到看懂,把识别结构化数据作为感知数据的一部分。
第二是全智能。从数据采集到用户使用,打造整个业务链条应用的全覆盖。将产品、解决方案以及应用三者连接起来,做到端到端、从解决方案层面帮助用户实现智能落地。
第三是全计算。不同于“云计算+边缘计算”,“全计算”是全网构架下基于数据流动,附加在网络架构下各个节点以及基于数据承载的计算能力。因而,殷俊认为“全计算”,是数据驱动的“全网计算”。
而在“全计算”中,“边缘计算”是值得注意的一点。随着算力的提高,边缘侧可以完成更多功能,实时进行数据结构化,这样既可以减少海量数据的传输,又保证了数据安全性。 目前,在很多城市级、省级的应用平台,都是百万甚至千万级数据的实战应用,通过前端和后端配合,可以更好的实现解决人脸布控、交通疏导等。
第四是全生态。在生态领域,大华力图打造的是一种开放合作的生态环境。大华围绕客户需求,借助开放乐橙云平台,面向安防领域输出云计算和大数据产品,包括云存储,云计算,云识别,云数据库,大数据等。目前,云产品已经有几百个大数据案例落地,业务覆盖全球,在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公安、交通、文教卫、运营商、金融、政企等多个行业领域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解决方案端到端,三大案例强化产业升级
“全智能、全计算、全感知、全生态”,大华的人工智能战略看起来很“全面”。不过对于目前的大华来说,这个战略中,最“吸金”的部分应该还是“全智能”,即从解决方案层面实现智能落地。大华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88.44亿元,同比增长41.38%。其中,解决方案的营收占总营收的52.2%,解决方案为总体营收的贡献超过了产品,占据了大华年营收一半以上。
经历了从产品销售、到提供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再到提供城市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运营的业务模式转变, 大华已经预见到单纯依靠设备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设备厂商之间单纯的产品竞争也已演变成综合实力与综合解决方案的竞争。
在警务方面,大华将人脸识别技术运用到公安实战环节,与公安共同设计了“技防+人防”的解决方案,从端到端的流程上保障了业务的有效性。除了人工智能产品和平台解决方案,大华还提供了包括了业务管理、落地调动等一整套环节,整个环节流转起来,实现了从判定可疑人员,到警员出警落地逮捕的闭环。
在智慧交通领域,大华通过布置卡口相机,来研判分析车辆行驶是否违章。未来,大华还将根据卡口相机提供的实时路况信息,结合关联路口数据,形成交通态势分析;提供交警决策信息,如红绿灯的控制策略,从而提升整个道路流量。在阿里ET城市大脑在萧山的试验中,大华作为合作伙伴提供的分析技术,使整个道路的通行量提升明显。
另一个比较典型的创新案例是X光机。在地铁、机场安检口场景,通常会部署很多X光机,防止大家在包内携带危险物品,而这种安检非常消耗人力。大华针对这种场景进行了智能解决方案的尝试,利用机器读片技术,将物体识别数据平台相融合、将人脸和包检相融合。在杭州地铁卡口的试点中,大华通过智能识别缴获管制刀具数十把,打击处理前科人员多人,帮助过关口闸口提升了效率。
目前,大华已经成立了先进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芯片四大研究院。将人工智能结构化的数据放入大数据,从碰撞产生大量价值。另外,大华还在人工智能布局了从前端到NVR存储到视频结构化服务器,拥有丰富的产品。在解决方案上,深挖客户需求,拉通前后端和数据中心,形成和华为、阿里差异化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安防行业不可或缺的技术力量,大佬们无论喊不喊All in AI,其实都不会不重视这股浪潮。新的变革力量来临,安防产业的创新者们,又要忙起来了。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