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难愁坏城市,智慧停车产业链上下游处处可淘金
本文转载自安防之眼,原标题《智慧停车的痛点及模式》,亿欧智慧城市对文章进行二次编辑,供读者参考。
如今,停车难已成为很多城市面对的共同问题。尤其是在热门地段,由于找不到停车位,驾驶人违规乱停的现象时有发生。停车作为智慧交通中重要的一环,有着高频、刚需的特性,但始终面临机动车保有量增长与城市停车位日益紧缺的矛盾,迫切需要提高停车场管理智能化水平,智慧停车因此吸引了大量关注。
在资本和政策双重作用下 ,我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智慧停车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随着后期城市停车难、停车贵等问题凸显,智慧停车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需求。 预计2022年我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超过180亿,中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停车难的七大痛点
停车难我觉得不能光看一个点,停车位不足或者是停车的价格太低,其实停车我们整体梳理下来有七个痛点,从最开始的顶层设计到最下面的实施,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第一个痛点, 比如说最顶层,我们觉得政策是有缺位的,不同的城市甚至同一个城市不同的部门对停车这个问题看法都不一样,比如说像有些规划部门认为停车位要严格控制,要通过停车位来抑制需求,但是很多开发商甚至有一些其他部门觉得主要还是停车位不足,要加大停车位的建设,缓解停车难的问题,所以说顶层方面,到底城市发展阶段跟停车位是怎么匹配的,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思路。
第二个痛点, 法律滞后。十八大之后大家知道国家是依法建设,每干一个事情都要有法律依据,但很多城市在停车立法方面是不完善的。
第三个痛点, 价格失灵。尤其是北上广深等等特大城市,目前来说价格还是相对偏低的,像深圳已经有十多年甚至将近二十年停车价格都是没有动过的,工资在涨,物价在涨,但是停车收费没有在涨,所以说通过停车收费来调节需求,这也成为一个很迫切的事情。
第四个痛点 ,设施缺乏。这个可能大家最感同身受, 很多城市都觉得停车位缺,像一些老旧小区确实是很缺 ,但是为什么没人去干呢?除了收费比较便宜之外,还有一个痛点,就是报建流程特别复杂,大家很想去干这个事,但是太麻烦了,可能很多人就却步了。
第五个痛点 ,管理不佳。现在大家也看到路边非常多的违停,交警其实主要职责是管理动态交通,让整个城市运行的更顺畅,静态交通其实很多情况下警力是管不了那么多的,所以违停现象非常突出。
第六个痛点 ,体验一般。停车全过程服务没有搭建,找位难、进出慢,这可能是大家都有感同身受的痛点。
第七个痛点 ,反馈不足。有这么多问题了,为什么整体的政策、法律等等没有体现呢?其实是没有很好的反馈机制。 由于存在这样七个痛点,所以很多城市都面临多多少少的停车难问题。
智慧停车目前的七种模式
(1)车位信息共享
轻资产+集成数据+进场服务,节约搜寻成本 。
该模式的核心是信息,广覆盖、准确可靠的实时空余车位信息是关键。
优点:轻资产,可以低成本快速复制。
瓶颈:在于难形成实时车位信息的广覆盖和准确可靠。
停车场智能化水平低,各家数据标准不一,集成难度大;
停车场经营方免费开放数据意愿不强。
一些 APP 通过算法预测估算空余车位数量,对集成数据校准、补充。
目前,大多数 APP 静态信息的准确度有待提高,实时空余车信息的可靠性堪忧。
盈利模式 :
车位信息免费共享;从进场服务切入车位预定,未来可能收取交易佣金;
通过汽车后市场等实现流量变现(如停车百事通);
向导航及地图商客户提供实时车位数据服务,实现数据变现(如:Parkme、泊链)。
(2)全流程渗透
重资产+铺设备+流程服务,深度介入停车场运营。
该模式以重资产方式,通过铺设智能停车设备,实现停车场的智能化和互联网化,为 C 端车主用户提供空车位搜索/匹配、车位预约/预定、车场导航、车位导航、反向寻车及快捷支付全流程的停车优化服务(往往聚焦“停车位搜索、导航”和“支付”两大痛点上),同时深度介入停车场运营管理,为 B 端停车场用户增益堵漏、提升管理效率,实现停车场无人值守。
线下资源具有独占性,该模式的核心是标准化、快速的复制,抢夺停车场资源。
优点: 重资产,打入停车场后,粘性大,同时所获取的实时车位信息更精确、质量高。
瓶颈:
线下太重,进入停车场需逐个停车场突破;
利益分享谈判、智能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升级,推进慢,难标准化复制,需要大量的地推团队国内多数玩家(如:ETCP、无忧停车等)甚至采取免费赠送设备的策略,加速停车场渗透,但需要强大的资本支持。
盈利模式:
对 C 端用户免费;
协助 B 端停车场运营管理方提升运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周转率及收入,预计向停车场收取停车费交易分成是主要盈利点;
延伸至包括洗护养修的“车生活”范畴,切入汽车后市场实现流量变现。
典型案例:美国的 Streetline,国内的 ETCP、 无忧停车和宜停车。
(3)车位预定 B2C
将停车场联网,提供车位预定服务。停车场运营方通过平台发布可预订的车位信息,车主在平台查询、预定,保证有车位。
盈利模式: 提取预定服务费。
国内由于停车位与车辆供不应求,因此物业没有动力区做此类平台,且停车场智能化水平低,比较少采用该模式。
典型案例:英国的 JustPark。
(4)车位共享 P2P
共享车位,盘活闲置停车资源。为有车位的、想停车的车主提供对接服务,盘活车位空闲时间,提高车位的使用率,为业主创收,为车主解决停车难问题。
两种路线:
一种如 Sweetch 和 MonkeyParking等采用轻资产模式;
一种如丁丁停车和悠悠泊车采用智能地锁、物联网车位锁+APP 的模式。
问题:
依赖弹性社交,对守时性、突发状况估计不足,很容易导致客户体验不佳;
难以规范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突发状况;
不仅涉及平台和直接用户,还不可避免地会牵扯到和物业、停车管理公司,这构成线下地推的瓶颈;
主要应用场景下,高频交易的双方可能合谋绕开平台。
盈利模式: 参与车位共享产生收益分成,由于牵扯到和物业、停车管理公司,一些 APP 也让物业分享一部分收益(如丁丁停车);
典型案例:美国的 MonkeyParking,和国内的丁丁停车。
(5)代客泊车
人工代泊,盈利模式最清晰。
使车主从停车难中完全解放出来,节约车主的时间成本,同时把代泊点附件的空闲停车资源盘活,以时间换空间。
瓶颈: 车辆长时间脱离车主控制,安全和信任问题是车主接受代客泊车模式的主要障碍,破解这两个问题是该模式推广的的核心所在。
目前代泊地区以医院、机场为主。
一是因为医院附近停车难,经常导致道路严重拥堵,停车需求旺盛;
二是在等待情况下,更愿意尝试新的停车方式,代客泊车有切入的机会。
大量过夜车辆长时间占据航站楼附近停车位,导致短时停车的车辆无位客厅,不得不停在高速路出口处。部分机场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提高过夜停车价格的方式,导致机场停车费用高水涨船高,停车问题亟待解决。
盈利模式:
直接收取代客泊车服务费;
目标客户是高时间价值车主,价格敏感度低;
汽车后市场也是盈利重点,替车主在停车空闲期间洗车、保养是顺势之需。
典型案例:美国 LUXE、 ZIRX,国内e代泊、飞泊通。
(6)会员车位
办理会员,在多个停车场享受专用停车位。以其他业务为主,绑定用户,在区域内长期租赁或购买专用停车位,作为会员福利提供给会员。
瓶颈:
停车位的信息很难达到会员;
受到物业的影响较大,对设备有要求。
盈利模式:其他服务。
典型案例:安居宝。
(7)数据交易
出售交通、停车场数据给应用方。往往具备多年的交通领域布局,或与政府有关部门有较强的关联,出售数据给到第三方应用。
瓶颈:
对本身技术安全及准确性有极高要求;
受到数据来源方的影响很大。
盈利模式: 出售数据。
典型案例:IRIX、泊链联盟。
编辑:杨珊珊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