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数据抢夺战:互联网降维攻击失效,深层挖掘层层铺围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农村数据抢夺战:互联网降维攻击失效,深层挖掘层层铺围

2018年,农村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深耕行业的金融即将回归。

尽管是风口,但农村金融的发展掣肘太多,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太少,互联网化的降维攻击基本全部失效。

但,农村真的毫无数据吗?

“其实有大量潜在数据藏在农村,需要深入挖掘。” 多位农村金融的从业者称。

互联网金融公司以及巨头,开始了下乡之路。他们花样百出,频出奇招, 从各个维度去收集农民数据,展开了一场农村数据抢夺战…

01纷纷折戟

和现金贷不同的是,农村金融从来不会有监管风险。

2017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关于 农村金融 的“千字文”,大力鼓励发展农村金融。

这是行业巨大的信号弹,释放了监管的无限善意和鼓励。 此后,监管不断加码,对农村金融的优惠政策、扶持不断。

中国社科院调研后指出,“三农”金融缺口超过3万亿元。

3万亿蓝海,终于在今年迎来了“小爆炸”。据统计,从2016年至今, 已共计12家农村金融平台相继宣布获得融资

但农村的土地,却没有那么容易开垦。

农民大多以耕种为生,生活用品大多自给自足,彼此之间的交易多以现金为主。

他们几乎都是征信白户,大部分人连银行卡都没有,更别说信用卡或信贷记录。

他们也没有互联网数据,买回来的手机,除了玩玩单机版的“消消乐”和“斗地主”,上网轨迹几乎为零。

针对这个坚冰一样难以渗透的群体,众多平台一开始的下乡之路,皆频频受挫,通过互联网手段的降维攻击,几乎全部失效。

最开始渗透进农村金融的,是阿里和京东两个互联网巨头。

“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

“农村淘宝啥都有,购物就在家门口。”

卖化肥、农药和猪饲料的广告少了。村里坑坑洼洼的墙壁先被刷上白漆,再被刷上京东的鲜红大字,或者村淘的橙色大字。

碧绿的田野和灰色的村庄为背景,这些简单粗暴的标语更加显眼。

刷一面墙300元。这甚至促进了农村刷墙业务的爆发,有人因此年收入上千万。

2014年,这是阿里和京东大肆杀入农村的第一年。他们备好了进军号角,奏响“下乡进行曲”。

但实际情况并不好。

农民对这些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不高,比如,阿里的村淘小店,需要用支付宝支付,但一些农村人对手机的使用并不擅长。

两艘巨轮驶进农村海洋,却成了一叶孤舟,泛起了一些涟漪,却没能掀起滔天巨浪。

渐渐的,早年高挂于电线杆上的广告,已落满灰尘,逐渐褪色。原本高调开业、生意红火的门店,如今已门可罗雀。

巨头艰难前行,互联网金融的大军也前来试水。

他们最开始的尝试方式,是让农民和其他群体一样放款,结果发现根本很难走通。

因为农村数据太少,一般只有几个核心维度: 姓名、身份证、手机号、家庭住址、银行流水。

因为数据维度太少,风控规则简单,攻克起来极为简单。

“最早进入农村金融的玩家,都觉得农民相对淳朴,不会太精于算计,所以风控相对简单”,某农村金融的负责人程平称,早期这批玩家,都几乎折戟,原因是,农户的进化速度很快,同时信用意识薄弱,很难划定底线。

而帮助农民进化的,大多底层的信贷员,他们和农民内外勾结,骗贷并分成。

一些心术不正的信贷员,就如撒入农村的病毒,很快就将一个村落吞噬。

内外勾结,正在成为农村金融的最大隐患。

某农村金融的风控负责人程平称,他们就曾经遭遇过这样的案例。

部分农户使用“银行流水伪造”软件,只要输入姓名、起始时间、金额,就能自动生成一份完整的银行流水。

农村数据抢夺战:互联网降维攻击失效,深层挖掘层层铺围

而最终打出来,还加盖了银行公章。

而帮助他们伪造流水单的,居然就是公司内部的信贷员。

巨头举步维艰,互联网金融公司纷纷遇阻,农村这块坚冰,就没有融化之道吗?

当大家开始沉下心之后,发现农村并非“一张白纸”,依然会有数据值得挖掘——他们开始频出奇招,找到了一些弯道超车的捷径。

02数据大战

通话记录、银行流水等数据,是线上信贷必需收集的维度,但在农村,这恐怕真不算核心数据。

什么样的数据,在农村是最为重要的?

生产数据。

比如,一个养猪的农户,就得去看他建了多大的猪圈,养了多少头猪;一个水稻种植户,要看他有多少亩地,种了几茬水稻。

以前对于生产数据的采集,大多公司是深入田间地头:去丈量下土地,去猪圈里数数猪。

如今,很多公司有了创新的高科技玩法,比如有一家公司,推出了遥感卫星技术,从天空监控农田是否在种植。

而还有一些农村金融平台,也会在农户的猪圈里安装摄像头,实时监测农户的养殖情况。

生产数据之外,第二重要的数据,就是 社交数据。

与微信、微博等网上社交数据不一样的是,农村的所有社交,都集中在一个小小村落的熟人社会中。

现在农村金融常用的风控手段,就是深入农村,与当地村民闲聊,来了解对方借贷者人品如何。

在线上数据缺失的窘境之下,唠嗑、面访成为各家平台获取有效数据的惯用手段,家庭稳定程度,往年营收状况,邻里口碑等都有可能成为平台的放贷标准。

而除生产数据、社交数据之外,也有多位深耕农村的从业者认为,定位数据同样重要。

农民的活动轨迹相对固定,要么在家,要么在地里,如果他的定位长期脱离这两个位置,这个用户就可能存在风险。

实际上,农村不是没有数据,只是藏得很深,需要下苦功夫去挖掘。

而巨头们在农村的征途也越发有意思。

他们除了在农村建立门店之外,开始了一系列的供应链合作。

比如, 京东金融与玉米种子企业“杜邦先锋大粮公司”合作;蚂蚁金服就和蒙羊集团合作等。

其次,就是大规模的股权投资。

比如, 京东金融投资了“聚土网”,蚂蚁金服投资了中和农信 等。

巨头一系列行动背后,藏着更大的野心:他们正在点滴收集农村的数据,试图再次用互联网和科技,重塑农村。

比如,京东金融正在试图给“农业合作社”放款,而合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合作社是否保留历年来的交易数据。

“早期农民与合作社交易,数据都是纸质的,合作的前提,是要求他们将就数据录入电脑”,相关负责人强调。

巨头和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合作,获取数据是重要目的之一。

京东农村金融负责人洪洁曾对媒体表示:“选择大型农企,主要看中的是其优质的数据资料,可以与信贷产品的风控打通,确定农户的信贷资质。”

京东如此,蚂蚁金服也不例外。

2016年蚂蚁金服战略投资中和农信,掌握其30%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蚂蚁金服和我们商量过好几次,想让我们分享数据”,中和农信某负责人称。

“与中和农信合作放款,可以使贷款用户的数据沉淀在互联网上,形成首条信用记录。”蚂蚁金服也曾公开表示。

“实际上,巨头们的投资和布局,大多是为了获取数据,建立数据模型”,某资深业内人士称。

有了数据,在农村这片折戟的土地上,巨头还能重回荣光,用互联网和技术的方式,对农村进行“降维攻击”。

03风控奇招

现在数据尚少,还不足以搭建一套坚不可摧的风控体系。

互联网金融奇招百出,试图破解暂时的掣肘。比如,现在颇为流行的“数据闭环”模式。

农民养猪过程中,大概需要多少钱,都通过数据先计算出来。

农村金融公司会买好猪苗、饲料,提供给农民,最终猪出栏,农村金融公司甚至会帮农民将猪运到屠宰场宰杀、卖掉。

农村金融公司提供了一条龙的服务,最终扣除了本金和利息后,剩下的钱再给农民。

这个模式下,农民几乎成了农村金融公司的“打工者”。

“这种情况下,几乎不用给农民做风控,因为,农民几乎碰不到钱”,该公司的负责人称,这种深入产业链的方式,节省了风控成本,同时收集了农村数据。

除了制度和规则上做风控之外,还会通过技术解决。

比如,给信贷员装有定位系统、录音系统的硬件设备,以便实时监测信贷员。在实地考察时,要拍摄现场照片上传。

而信贷员在实地考察中,关键验证,这个家是不是农户的,他会不会故意找一个家境较好的邻居,来冒充自己家。

因此在走访过程中,会问很多细节问题,比如洗手间的开关在哪里?

信贷员结束家访,资料上传后,总部还有一轮核实。

要么视频,要么电话,借款人还需要回答很多细节,来验证他是否撒谎。比如:沙发的颜色,电视的摆放、地板的图案等问题。

而拍摄的照片,也被充分利用。

平台会有专门的线上评估师,根据照片来分析借款人的生活习惯,还款能力等。

比如,有没有赌博用具,有没有烟酒,来判断是否有不良嗜好;电风扇、电视机等家电,都是什么牌子,值多少钱,判断其家庭收入状况等。

在数据少得可怜的农村,任何一项资料,都要被充分挖掘。

数据的采集,规则和技术上的探索,这些区别于线上风控的奇招,也让农村金融找到了一些破解难题的窍门。

在农村,曾经互联网的降维攻击,几乎完全失效。

但目前,农村的数据就如涓涓细流,正从四面八方慢慢汇聚;技术也开始渐渐发挥作用。

农村金融的坚冰,已出现裂隙,点滴融化。

推荐阅读:为什么农村金融不止于农村,也不止于金融?


亿欧智库根据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三项技术在保险行业的落地情况撰写了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行业落地——2017中国保险科技报告》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来探究保险行业的发展过往、业态特点,以及前沿科技中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三项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具体落地情况,并且对行业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农村数据抢夺战:互联网降维攻击失效,深层挖掘层层铺围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亿欧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互联网数据资讯农村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数据互联网数据分析美国互联网攻击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降维攻击互联网思维人才抢夺战降维打击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