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波商业浪潮,可能是决定你未来十年财富的关键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中国这波商业浪潮,可能是决定你未来十年财富的关键

1988年,刚满18岁的臧国良,第一次见到一台丰田的梳绒机。当日本的机器漂洋过海来到河北农村,河北农民们第一次知道,原来丰田不只是拉风的小摩托。

这是父亲送给他的成人礼,价值1万块。羊绒业很小众,即便到90年代末,全国梳绒机也不到2万台。机器转速很快,他弟弟无意间碰到,转眼指头就没了。

眼前的一幕并没有让臧国良退却,他认定“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从此和羊绒杠上了。

河北邢台清河县,在没有羊、没有市场、没有品牌的基础上,这个人口不足40万的北方小城,却产出了全国60%、全球40%以上的羊绒制品。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像这样细分的产业带,数不胜数。它们多半崛起于草莽,或是林间村落、或是池边洼地——总之,并非天生富庶之地。

同样乘着改开的列车,当年倒卖玉米的王石,现在登山、滑雪,亦可赛艇,出了好几本自传;中科院计算所的愤青柳传志,做了几十年的“中国企业家教父”,终于退休成了“一个普通的老头”;给人照相、修鞋的李书福,找到冰箱配件的生意,最后却是靠汽车发家。

他们买到了一等座,被写进各种商业教材。但更多人只拿到了站票,臧国良就是其中一位。

初中辍学跟着叔叔收羊毛,24岁开出利群商场的第一张羊绒发票,如今成为清河羊绒商业会会长,臧国良等成长于产业带上的企业家,在过去四十年里,先后挤上产业加工厂、连锁卖场、传统互联网等浪潮,试图把家乡带到时代的列车上。

臧国良之后,1990年出生的河北青年李纪旺,十几岁就能听见小卖部里,发出电商的“叮叮”声。清河人从1978年就开始的品牌梦,落到了这一代人身上。他们从前辈的手中接过产业带的站票,并试图继续乘列车前行。今年春节,李纪旺连续在拼多多直播50天,涨粉270万,震动了整个清河羊绒产业带。

截至2017年,中国有333个市、2846个县和38734个乡。正是960万平方公里内,千万个产业带企业家们,搞活了中国的民营经济。其中,有你、有我,有我们父辈的影子。

一张站票是怎么坚持了四十年?一无所有的乡镇企业,为什么会成为“改革开放最大的奇迹”?

时间拨回到40年前,我们或许能从历史碎片中找到灵感,拼凑出一群小人物的“大江大河”。他们碰到的种种,将内化成整个民族的记忆,成为未来最好的指引。

中国这波商业浪潮,可能是决定你未来十年财富的关键

清河是世界最大的羊绒及羊绒制品集散地,被誉为“中国羊绒之都”。每年清河羊绒总经销占世界40%、全国60%,总产值逾200亿元。

01  

1978~1984年:穷则思变,星火燎原

中国人被迫变得擅长无中生有,尤其是穷的地方。

电视剧《大江大河》中,雷东宝拿到国营厂淘汰的设备,花大钱请来“星期日工程师”,最后并购市里的电线厂。但现实中,更多人连原材料都没有,只能从别处淘金带回家乡。

15世纪,欧洲征服美洲和非洲,靠的是气候条件好、平原多、物种丰富。中国在衡量一个地区是否贫困时,首先考虑的也是地理位置:是否靠山靠水靠铁路,有没有五金矿产资源。

1978年的清河,恰好就是一个几不沾的贫困县。

一年大旱,村里允许发展社队工副业,补充农业生产。杨二庄公社购置了一台毛纺机,请内蒙古两位退休师傅来安装。师傅顺口说:费这个劲搞毛纺,不如搞羊绒好。一旁的业务员戴子禄记下了这个信息。

半年后,他跑到院子里捡起一堆羊绒下脚料,问保管员“这有什么用”。对方答:没用,几分钱一斤,卖给农民做肥料。戴子禄扒了扒,发现里面含有短绒。他想到队里的梳棉机,当即拉回4吨下脚料。结果梳出1吨多羊绒,以5万元一吨的价格卖给了北京绒毯厂。

中国这波商业浪潮,可能是决定你未来十年财富的关键

杨二庄公社有人学戴子禄,花费2个月梳出3吨成品短绒,也是卖给北京绒毯厂,卖了18万元多。

从此,没有羊的清河,开始靠羊生活。家家户户前往内蒙古、俄罗斯运羊毛,拉回本地分梳羊绒,再卖给全国各地的纺织厂。跟大人打下手的臧国良,一天能挣30块钱。

距离清河400公里的河南许昌,也有一批人坐上了绿皮火车。他们收的不是羊毛,而是人的头发。一把剪子、一面镜子、一把尺和一杆秤,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相传清光绪年间,有个德国人用钢针跟女人换头发,再卖到欧美赚钱。许昌人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干脆自己贩起了头发。本地的头发不够,就去外地收——因为宗教信仰,有些地方的信徒会剃发修行,还有女性专门拿盒子收集梳子、枕头落的碎发,等着贩子来收。

这些头发,会被加工成几种档次的假发,再卖给有需要的人。当地人回忆,“小时候家里做饭,掰开馒头都能吃出头发”。1980年,26岁小宫村青年郑有全,已经靠收头发成为“万元户”,他正准备创办毛发厂,从韩国和日本人手里抢生意。

同样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温州永嘉县桥头镇,挑货郎、女工们突然开始摆摊卖纽扣。

两个弹棉郎路过云南一家服装厂,发现里面有东西闪闪发光——原来是次品纽扣。兄弟俩嗅出了其中的商机。他们捡了几万颗带回桥头,很快被一抢而空。他们从此扔下扁担,对着纽扣盒上的厂家地址问路,坐面包车到金华,再坐火车到桐乡、江苏批量采购纽扣。

多年后,一位记者去采访弟弟叶克春,老人家满头大汗:身家数千万的他,正坐在矮板凳上,给一包包纽扣过塑封装。他没想到,当年那一袋次品纽扣,竟引领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小商品。桥头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纽扣市场,被誉为“东方的布鲁塞尔”。

当地没有条件,就去外地淘金,并把生钱的设备带回本地。正是这种变废为宝的能力,让乡镇企业成为40年来,中国农村最不可思议的创造。78年一个火苗,赶上总设计师84年和92年两次南巡,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02   

1984~1993年:企业元年,寻找利差

邓公第一次南巡。深圳特区已成立四年,但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论仍然无休无止。这位老人走过深圳、珠海时一言不发,离开4天后,才写下“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中国商人,都松了口气。

2.jpg.jpg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于1980年8月,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之一。

1984年,原材料价格管制松动,国家允许企业自产自销。春潮涌动,第一波下海的人,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万科、联想、海尔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出现在这一年。

王石路过深圳国贸大厦,发现警察正在清场,他知道“机会来了”。他曾靠倒卖玉米赚了300多万。4个月后,万科前身成立,王石倒卖起进口办公设备,第一票就赚了500万元。

已经在中科院工作14年的柳传志,决定结束喝茶看报的生活。他在计算所一间20平米的传达室内,摆上了别人不要的桌子条凳。一台电脑也没有,这就是联想诞生地。

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青岛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他定了13条规章制度,第一条是“不准在车间大小便”。一年后,他怒砸76台不合格冰箱,相当于150个员工白干一年。

离他不远的青岛人民路百货店,一位 28岁的年轻人全票当选为经理。他已经做了9年店员,从不按上级下达的指标操作,经常骑车去采购自以为很“潮”的东西。十年后,他将在台东一片平房中,建起一座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商场:利群商厦。

那里,他将碰到另一位创业小伙臧国良。东高是一家纺织企业,织出了清河第一件羊毛衫。它的前身“东高绒毛厂”同样成立于1984年。臧国良在一次晨跑中遇到创始人宋永恒,决定为其开拓华中南五省的羊绒业务。

但这都是后话,此时的臧国良刚辍学,开始满大街收羊毛。

他常常看到来自新疆、内蒙古等地的羊毛客商,聚集在清河货站。交易时,双方用布盖住手,两人在下面比划数字。一只大拇指代表5块,再加3根指头就是8块。大家摸清楚了,这笔生意就成了。没成也不要紧,卖家还能看人下菜碟,给下一个人报12块。

陕西放羊娃崔应国,“赊购”乡亲的羊毛,一次赚了4万多。他自我感觉良好。一打听,才知道梳出的羊绒,一斤能卖上千元。他从此赖在清河不走了。从单纯贩卖原材料,到粗加工羊绒,这是清河产业带发展的第一步。

同样的故事在桥头镇一样上演。两年前,温州八名个体户落网。当地10万个体户噤若寒蝉,奔波各地的30万经销员,却没有停下来。

22.jpg.jpg

1983年2月,永嘉县桥头纽扣市场正式营业。有人把广州百货站积压5年的纽扣运到桥头,仅40多天就一销而光。

受叶克春的影响,一位名叫王碎奶的农村妇女,让读中学的儿子周末去外面进货,自己把纽扣摆在门板上叫卖。一个星期,她就赚了200多元,超过全家人一年的收入。后来,她成了桥头纽扣市场个体协会首任会长。

1984年,桥头镇中心小学校舍和操场,被改建为小商品市场。有人把广州百货站积压5年的纽扣运到桥头,仅40多天就一销而光。这一年桥头销售纽扣50亿粒,相当全国人均5粒,销量占全国的80%,全球的60%。

这些个体户,没背景没资源,倒卖不了批文。但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总有东西在A处弃之如敝履,B处宝贵如黄金。有信息差就有利差,有利差就有钱赚。现在声名显赫的民营企业家,都曾是绿皮火车、蛇皮袋的老朋友。

昼夜交替中,农民实现了阶级跨越。而后来“中国制造”的辉煌,正是此刻,从普通人一点一滴的集聚开始。


03

1993~2001年:消费凶猛,进驻大卖场

这一年起,人们终于不用揣着粮票出门了。

1995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69%下降到了50%——按照联合国标准,人们其实已经进入“小康”。

基本的吃食方面,中国人已经得到满足。大家兜里的钱,急需一个出口。90年代彩电的普及,人们第一次感到广告的狂轰滥炸。五彩斑斓的画面,以最快的速度让百姓认识到商品市场,把他们带入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商业大厦中。

疯狂的营销战背后,选择权正从商家手中,悄然转移到消费者手中。零售业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一个标志性事件是1992年的中原商战。

亚细亚是郑州一个1.2万平方米的民营商场。以往,消费者去商场要忍受昏暗的环境、混乱的货架,甚至营业员的白眼。89年开业的亚细亚,却一改常态:大厅有人工瀑布,营业员鞠躬问好,还有迎宾小姐、舞蹈演员,甚至国旗手。

几天功夫,亚细亚在报纸上投的广告,超过郑州所有商场一年广告费的总和。这引发了当地五大国营商场的“联合围剿”,中原商界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价格战。总经理王遂舟习惯手持对讲机发出命令,同类商品只要发现其他对手价格低,马上调价。

要想在激烈的价格战中求生,商场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拿到更多样化的商品,二是加大厂家直销的比例。前者负责提供更好的服务,后者是挖空心思降低成本。

3.jpg.jpg

利群是青岛市第一家向社会发行股票的企业。1992年仅10天时间,2000万股利群股票销售一空。图为1994年,台东利群商厦开业庆典。

这恰好是产业带从业者的机会。经过十年经营,很多人发现原材料粗加工,远不如下游深加工赚钱。1994年,清河产出第一件羊绒衫,正愁销路。东高老总宋永恒把这个任务交给了20出头的臧国良,让他去会一会当年不安分的小店员——现在是青岛利群大厦的掌舵人。

臧国良带着乡镇企业的合同,忐忑地敲开了商业大厦的大门。12月8日,他开出了清河第一张、也是利群第一张羊绒增值税发票。时隔26年,他依然记得金额:5736元。

自那之后四年,他从业务员一路做到华中办事处经理,搞定了郑州亚细亚、武汉武商、南宁梦之岛、长沙友谊阿波罗等十几家商场。1999年,他伴随第三次下海浪潮,注册了羊绒制品公司——京维斯。

90年代末,羊绒衫还是奢侈品,高档卖场里一件卖1000多元。臧国良省下租专柜的成本,自己开设门店,再加上独家供应链,能把价格砍到300~500元。

久而久之,恒源祥、三利、红豆等知名毛纺企业,都来他这里进货。从粗加工的羊绒毛线,到羊毛衫成衣,再到精加工的羊绒纱线,清河羊绒产业跟着中国零售革命而升级革新。

这背后,是臧国良一样的企业家,把家乡背在身上,挤上了时代的列车。而他们很快,又会遇到新的浪潮与挑战:全球的大门会向他们敞开,一根网线,也会成为他们的恨与爱。

04

2001~2010年:走向全世界,走上互联网

2001年,中国有三大喜事:申奥、入世和世界杯。

最让企业家激动的,是12月加入世贸组织。根据世贸组织《纺织品服装协议》,出口欧美纺织品配额,将于2005年1月1日正式取消。

这意味着,从2005年开始,山东一家名叫孚日的公司无需为超出份额缴纳高关税。孚日是全球最大的毛巾生产销售商,为爱马仕、无印良品、宜家等品牌代工。利用四年空档期,孚日开始大规模扩张。2006年,孚日成为中国第一家整体上市的家纺公司。

33.jpg.jpg

中国不少产业带企业处于制造业“微笑曲线”的底部,拥有强大的生产技术、供应链,却没有品牌和营销经验,只能靠给知名品牌代工赚取微薄利润。孚日集团在2019年加入了新电商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成为中国工厂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标志性企业。

出口创汇是一方面,但要论国际影响力,还要从许昌头发贩子身上说起。

郑有全创办的“瑞贝卡”,最终打败日韩商人,获得了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许昌成为全世界人发的集散地,东南亚的人发被运到许昌,经过加工制作,变成各种发制品,销往欧美发达国家。目前,全球每10顶假发,就有5顶来自许昌。

比起外贸出口,互联网是全球化更重要的推手。2001年百度搜索上线,清河的企业家们,率先做起了网络推广。他们以为这是线下门店的补充,其实屏幕和鼠标背后,零售业即将掀起一场渠道革命。隐藏在商品背后的企业家们,将第一次直面消费者。

2006年,一位叫孙寒的大学生回到老家江苏睢宁沙集——这个6万人口的小镇,原先的主导产业是养猪和收废塑料。暑假百无聊赖,孙寒看着村子里遍地的废塑料,有点儿怀疑人生。

联想到在读书期间曾在上海逛过宜家,孙寒请村里赋闲的木匠按照手机照片打了一套收纳架。然后,利用全村第一台台式机,开起了一家新网店。

这是中国产业带的第三次革命。孙寒无意间开启的网店,让沙集镇30年后再度走上了河北清河的道路。一个没有原材料、没有木匠、没有市场的苏北小镇,却因为一根网线而接触了更大的市场,凭空制造出一个新的家具产业带。

时至今日,这个6万人的小镇上,有了1.6万个网店。

2010年,一个零售外行陈年,卖出3000万件衬衫。京东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国美、苏宁业绩却连续下滑,被迫提前铺设线上渠道。

这一年,山东曹县大集镇一位村妇周爱华,一个网络订单售出36套影楼服饰,刨除成本净赚600多元。尝到甜头的她跟丈夫任庆生商量,要加大力气做电商,专卖学生表演服饰。要不了几年,她的资产会超过百万,丈夫会成为村党支部书记。曹县,也会成为中国汉服生产之乡。

跟随孙寒的步伐,89年出生的徐牧2013年也告别了建筑工人的身份,选择回乡创业。传统电商尚在红利期,他连工厂都没开,运营技巧也不想学。仅仅是把朋友生产的家具,搬到自己开的四五个网店上,一年就能赚上百万。

4.jpg.jpg

徐牧左侧的信号塔上,写着“中国电商第一镇·沙集”。2020年3月,睢宁县县长要来沙集镇直播带货,为沙集寻求新的转型机会。沙集镇的工厂大门上,也被喷上了“拼多多·沙集专场”的字样。

此时,清河也迎来了第三代羊绒企业家。

生于90年的李纪旺,童年记忆不是大家在货站砍价,而是去小卖部买包烟买瓶水,都能听见电脑发出的“叮咚”声——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商。

2014年,李纪旺也随大流做起了电商。头两个月,他就赚了十几万。受李纪旺启发,当地很多年轻人也纷纷开启了自己的电商生意。

但中国产业带上这些个人的努力,没能完成产业带的整体升级。汹涌而来的时代大潮面前,帮助中国的中小企业和产业带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的过程。但从一个产业带如何变化出一流品牌,这个答案还没人回答。

与此同时,传统电商和外贸订单的大门开始关闭。2015年危机悄然来临,当国际化进入中国,大批国际品牌强势入驻天猫,淘宝小店铺累死累活一天,最后流量都给了天猫店。到后来,小一点的天猫店也没什么流量了。

中小商家,只能多花钱买推荐位。有商家计算,电商平台每销售100块,就要支出25元营销费用,再加上物流、抽佣等,合计成本47.5元。如果再减去原材料成本,每卖出一单反而要亏2.5元。对于产业带来说,国际化大品牌的到来和线上流量红利期消逝,又变成了头上的两座大山。时代的列车,此时似乎正要轰鸣着远去。


05

2018年至今:移动互联网摆过来的那根绳索

2019年,清河产业带的第三代企业家李纪旺决定放弃电商了。

可他左思右想,仍旧不甘心:同样含绒量的衣服,清河出产的只卖四五千块钱,没人敢买。贴上品牌,卖一两万,门庭若市。祖辈从小就教他“薄利多销”,这个方子不灵了?

与此同时,在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89年出生的徐牧同样面临困惑。2017年,徐牧敏锐地发现,传统电商平台每年的双11,参与的线下成熟大品牌越来越多,亿元俱乐部里,几乎没有了产业带品牌的身影。

徐牧感受到了潮水在变化,但说不清楚是哪里在变,会往何处走。此刻,李纪旺开始南下广州寻找答案,那里有中国最大的服装市场。

他遇到了几家品牌商讨论拼多多。这个2015年成立的新电商平台,和阿里、京东有很多不同,首先一条就是注重性价比。一个证明是:同样的商品有好几家在卖,拼多多会把价格低的排在前面,其它电商平台却倾向于放上价格更高的——价高意味着单品销量利润高,而拼多多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崛起,海量用户涌入,反而使得平台更愿意追求薄利多销。

其实去年,李纪旺就在淘宝上看到了薇娅、李佳琦这样的头部主播。他隐隐觉得有机会,但注册MCN和做自主品牌是两条路。达人主播吸走大部分流量,像他这样的中小商家,贸然闯入很可能是炮灰。已经注册MCN的他,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44.jpg.jpg

一场创尔女装直播正在进行中。上午11点不到,店铺已经累积259万观看、支付金额超313万元。

可2019年底碰到的拼多多不同,它强调店铺和商品,主播火不火,没关系。

李纪旺琢磨了一下,决定回去试试拼多多。今年春节,他让团队6个姑娘,在一间出租屋连续直播了50多天。大年三十晚上,没回家的主播们,去海底捞过了个年。为了能让消费者一直有直播看,姑娘们还将直播间从客厅搬到了餐厅,边吃边播。

主播孙荣一次直播要换200次衣服。一天下来,嗓子沙哑、腰酸背痛。疫情期间,附近餐厅大多已经关门。姑娘们只能去附近超市买食材,每天自己烙饼、吃火锅涮青菜。

外人叫李纪旺“周扒皮”,员工们却觉得,没有什么比270万涨粉更让人开心。

李纪旺算了一笔账:拼多多没有抽佣成本,也不用花大钱买流量,可以省下钱补贴消费者。他预估,淘宝获取一个直播间粉丝的成本差不多8~10块,主要用来购买推荐位;拼多多直播间获取一个关注只需1块钱,主要用来给消费者发红包。

在李纪旺通宵达旦做直播的同时,一千公里外的江苏,徐牧也站在了镜头前。过年期间,连续十几天在拼多多上直播,徐牧发现了一片新大陆。家里什么都没有,他坐在镜头前干讲2个小时,居然能产生几十笔订单。

他想起沙集镇电商产业园——那里很早就被政府规划出来,却一直没有商家来直播,或是嫌麻烦,或是对电商已失去信心。今年3月底,睢宁县长来直播,93商家接力直播72个小时,累计吸引了631万消费者,成交额近2000万。

而从表演服饰起家的山东曹县,原本已经成为全国第二大电商村集群。经营品类从舞蹈服、汉服到各种定制服装一应俱全。2019年曹县汉服电商销售额达19亿,占全国汉服规模的90%以上。

今年3月,曹县也参与了拼多多“产业带复工线上大联播”。180多家汉服头部企业和商户,为消费者在线直播推介了近5000款汉服及周边产品。曹县县长梁惠民也换上汉服直播,半小时售出3000多件汉服。

这些产业带商家逐渐明白,渠道变革已经到了第二轮。把线下店开到线上是一轮,利用性价比优势,让消费者主动找到店家,又是一轮。2001年,他们拥抱互联网,懂得了定位和渠道的重要性。

但到了2020年,中国产业带要发展,还要靠新电商平台,来找到属于自己的存身空间。

一人一时的行为很渺小。可一旦纳入时间的维度,蝴蝶的翅膀就扇动起来。

1978年拉回4吨羊毛的戴子禄,不会想到2019年清河会开出3.5万个羊绒网店;驻足在服装厂门口的叶氏兄弟,同样想不到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将改变桥头镇未来几十年的走向;拿着尺子走街串巷收头发的郑有全,当年应该不会有“造福黑人兄弟”的想法

一时一刻的机会很偶然。若能每一步都踩准节奏,那就是时代给予奋斗者的必然。

2006年孙寒牵起网线时,无法估测家具电商的利润会在3年内从70%下降到20%,更不会想到电商红海中会冲出拼多多,再度重新推高这个数字;2010年卖出36套演出服的任庆生,作为村支书见证了无数个“电商村”挂牌,10年后却开始适应县长身着汉服,出现在拼多多直播间,为产业带上无数商家寻找新的通路。

改革开放40年,浪潮浪涌,没人知道背后是大海还是深渊。从倒卖原材料,到粗加工、精加工,再到下游产品制作,抓住外贸和电商的机会,每一次产业带升级都要是一代人的努力。我们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但也正是这些小人物,构成了眼前的大时代。

大江大河40年,这些产业带上买到站票的普通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如果非要总结,可以套用一位长者的话:谁也无法改变“历史进程”,但历史,不会辜负“自我奋斗”的人。

参考资料:

  1. 激荡三十年,中信出版社,2017

  2. 大败局,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3. 购物凶猛:20世纪中国消费史,东方出版社,2019

  4. 起源于偶然的机遇,清河羊绒产业综合发展史
    https://k.sina.cn/article_6418427170_17e916d22001002yxn.html

  5. 中国农民工三十年迁徙史,南方都市报
    https://news.qq.com/a/20110706/001164_2.htm

  6. 利群领头人—徐恭藻心中的利群商业帝国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976213

  7. 臧国良:细节成就“纱线王”,冀商周刊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42b43900100jqat.html

  8. 河南许昌:世界假发之都,孕育中国第一家假发上市公司
    https://www.360doc.com/content/19/0709/15/8250148_847664941.shtml

  9. 放弃上海40万年薪,去卖假发给黑人,界面新闻
    https://www.kanshangjie.com/article/161375-1.html

  10. 中国工厂,年终突围,中国新闻周刊 https://mp.weixin.qq.com/s/7LTi92uPsyBzYLhB1XKLGA

  11. 一件羊绒衫,40年中国产业带转身史,中国新闻周刊
    https://mp.weixin.qq.com/s/lXMCRpYqvXlLW3QxkAj88w

  12. 二次电商盛世:谁淘汰了红极一时的淘品牌?,棱镜深网

       https://36kr.com/p/5261105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