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家药企累计市值逼近7000亿,全景式成绩单公布
2020年7月22日,距离首批25家企业科创板敲钟,刚好满一周年。
一年前的今天,以南微医学和心脉医疗为代表的两家医药生物企业,作为首批2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之一,成功叩响了资本市场的大门。而一年后的今天,专注抗体药物研发的创新型生物药企三生国健顺利登陆科创板上市,成为2020年第29家过会的科创板企业,同时也是自科创板开板以来,第29家上市的生物医药类公司。今日三生国健开盘44元/股,截至发稿时间盘中最高57.3元/股,总市值超300亿元人民币。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历史上,科创板的出现显然是具备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对于正迅速发展的生物医药行业来说,尤其如此。一年时间过去,29家生物医药公司的表现如何?科创板设立的初衷达到了吗?科创板上的1000亿市值、2000亿市值乃至更高表现的生物医药企业,将会何时出现?
本文将以一年来的数据为出发点,带你全景式扫描科创板一周年以来的生物医药成绩单。
01、从4.8%到23.9%
一年前,25家首批登陆科创板中仅有两家医药生物企业——南微医学和心脉医疗,这两家企业市值共计261.3亿元人民币,当时25家企业的总市值为5387.6亿元人民币,医药生物企业的市值仅占其中的4.8%。
一年过去了,截至7月21日下午收盘,登陆科创板的企业已经扩充到了133家,总市值达到2.79万亿元人民币,医药生物企业也增加到了28家(注:7月22日,三生国健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第29家公司),总市值达到了6668.75亿元人民币,医药生物企业们用了仅一年的时间就将不到5%的市值占比,提升到了23.9%,此时医药生物企业占据科创板百家公司的21%。21%的数量占比,23.9%的市值占比,医药生物企业们在科创板的市场表现事实可见。
细数28家生物医药企业,截至21日下午收盘,市值前三甲分别为君实生物884.07亿元人民币、华熙生物688.85亿元人民币以及天智航458.45亿元人民币。其中近期才刚刚上市的君实生物,上市首日即突破千亿市值,达到1129.77亿元人民币,尽管开盘后持续下跌21.75%,目前君实生物市值仍称霸科创板医药生物板块。
然而从前三甲的最新收盘市值也可以看出,科创板中的医药生物生物企业也缺乏更大体量的企业。横向来看,计算机行业中的金山办公市值达到1699.43亿元,“国货之光”中芯国际达到2843.28亿元,芯片巨头中微公司达到1160.65亿元,市值突破千亿的科创板企业已达6家。
如果拿上市首日市值与最新市值相比较,科创板没有哪个行业可以比得上医药生物行业。市值涨幅前三甲分别为硕世生物612.46%、佰仁医疗215.46%以及南微医学111.87%。28家医药生物企业的平均变动幅度为64.85%,而其他行业平均变动幅度都不超过50%。
02、新冠疫情下,生物医药企业们逆势增长
科创板此后还会经历许多个周年,但2020上半年始终不可忽视。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中,贡献最不容小觑的就是医药生物行业。
总体来看,29家医药生物企业2020年1月1日至今区间涨跌幅中位数为114.07%,最高涨跌幅为东方生物820%,最低为微芯生物12.9%。而科创板总体134家企业的涨跌幅中位数为91.87%,其中5家有色金属企业中位数18.35%,4家通信企业中位数187.51%,3家电气设备企业中位数13.89%,20家电子企业中位数74.67%,26家机械设备企业中位数54.85%,28家计算机企业中位数101.68%,此外,农林牧渔、食品饮料以及钢铁类企业在科创板仅有1家。可见,从企业数量和半年来跌涨幅情况看,医药生物企业在科创板能够拔得头筹。
再从跌涨具体数值来看,半年来29家医药生物企业中位数为41.37,其中最高的硕世生物上涨333.1元,涨幅575.3%,从去年12月份上市首发价46.78元涨到了391元(截至7月21日收盘)。而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疫情影响下,各行业半年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甚至出现了超过10%的跌幅,但28家医药生物企业跌涨幅均超过了30%,且最低上涨价格也为7.24元。
再看收盘价,29家医药生物企业7月21日收盘价前三甲分别为硕世生物391元、心脉医疗308.37元、南微医学234.14亿元,这三家均能位列133家科创板企业最新收盘价TOP10。
03、神州细胞研发支出超总营收1500倍,估值新玩法看科创板医药生物企业
2019年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上交所设立科创板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简单而言,科创板离不开一个“新”字,因而分析科创板医药生物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分析其研发能力。
先来看这29家企业2019年报中披露的研发支出,君实生物、百奥泰以及神州细胞分别以9.46亿元人民币、6.37亿元人民币以及5.16亿元人民币位列前三。而从研发支出与总营收的比例来看,这三家也位列前三甲,其中百奥泰的研发支出是总营收的5.24倍,君实生物是1.22倍,“惊为天人”的是,神州细胞的研发支出与总营收的比例为百分之15万7千,即其研发支出是其营收的1572.9倍。
据悉,神州细胞成立于2002年,于6月底正式登陆科创板,拥有23个药物研发管线,其中21个为创新药,2个为临床需求较大的生物类似药,全部由神州细胞自主独立研发。而其研发支出与营收惊为天人的比例在其招股书中也有说明:“截至2020年5月15日,发行人尚无产品获得药品注册批件,亦未实现任何药品销售收入。”截至7月21日下午收盘,神州细胞总市值已达352.19亿元人民币,其上市首日市值为318.1亿元人民币。
新近流行了通过“市值/研发费用”来对企业进行估值,结果越大则说明企业的研发投入相比较低。此前君实生物上市的招股书中曾运用该估值方法进行评估,按照君实生物在港股市值计算,其市值为研发费用的51.11倍,百济神州为16.6倍。
那么如果按照此种估值方法,百奥泰、神州细胞以及君实生物分别以37.8倍、65.78倍以及89.73倍(按照2019年报计算)依旧位列前三甲。
04、港交所千亿市值前景下,科创板未来可期
同样瞄准生物医药创新,2018年港交所也公布了《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港交所新政正式落地。值得关注的是,这项新政像是专门为生物医药企业量身打造,新政中明确提出“放宽对发行人的盈利要求,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主板上市”。对于原因,港交所在发布会上指出,“这些公司的业务多受严格规管,须遵循企业之外监管机制所定的发展进度目标,所以投资者会有一个参考的框架,即使没有收入及盈利等传统指标,都能对公司进行估值”,“处于未有收入的发展阶段而又寻求上市的公司中,大部分都是生物科技公司”。
港交所红利直指下,2018年以来港交所吸引了一大批创新药企接连奔赴。包括超两千亿市值的豪森以及接近两千亿市值的百济神州。
从企业数量和总市值上来看,港交所新政后,三年间共有41家企业赴港上市,其中国内企业占比超过95%,总市值达到1.2万亿元人民币。与开市仅为一年的科创板相比略胜一筹。但港交所实施新政后才有科创板,从上市节奏来看,目前科创板已吸纳29家医药生物企业,而还有一批企业尚未IPO,包括苑东生物、康希诺、成大生物……可见,科创板未来可期。
本文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欧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