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口上,俞永福、古永锵和王兴,张旭豪会走哪条路?
1985年,48岁的上海生意人张志平中年得子,取名旭豪。妻子很宝贝,吃虾吃葡萄都要剥好皮送到儿子跟前。
宠溺中成长的 张旭豪 倒是不娇气,行事直接又活泛,弄堂里的邻居老太太不止一次拉着他妈妈说:“你们家旭豪了不得啊,红军白军都吃得开。”
32年后,张旭豪搞定了外卖O2O的红军和蓝军。
8月24日, 饿了么 收购百度 外卖 消息落地,他在公开信里难掩兴奋:“百度外卖和我们是一家人啦!”
外卖O2O市场自此告别三国杀,进入双雄争霸。32岁的交大生张旭豪,将直接对抗38岁的清华生王兴,而他们身后分别站着阿里和腾讯。
高光时刻,一个颇有意味的细节也被媒体曝出——据36氪报道, 随着去年4月、今年6月阿里两笔总额22.5亿美金的融资,张旭豪在饿了么的股份进一步缩水,有接近高层的人士透露, 其个人股份可能只有2个点了 。
张旭豪的话语权是否会受到影响?背靠阿里,他的个人命运将如何继续?
答案尚不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红蓝合一,张旭豪的事业也进入下半场。此时此地,那些曾经被阿里投资或收购的创业公司前辈,或许是有价值的参考样本。
壹
俞永福被认为是融入阿里最成功的外臣。
他的事业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6月。随着UC优视整体并入阿里,俞永福的身份由此前的UC董事长兼CEO,变成阿里UC移动事业群总裁。
一个月后,阿里收购高德。俞永福成为那个接管高德的人。
这是俞永福在阿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战。当时阿里内部其他高管也考察过高德,感觉压力太大就放弃了——这是马云非常重视的业务,坊间流传,当时阿里报价3亿,腾讯报4亿,双方加价跟得很紧,最后马云亲自打电话,阿里出10亿,只给高德半小时考虑时间,这才拿下。但与此同时,高德内部当时问题重重。
俞永福需要证明自己,顾不上挑三拣四,抓住机会就冲上前线了。
“为什么是俞永福来接管高德?我们做得不够好吗?”很多高德老员工起初并不买单。
后来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高德成为俞永福在阿里晋升的第一块跳板。2015年12月,俞永福顺利通过一年的观察期,正式成为阿里巴巴合伙人。
一位朋友曾经评价他:“在人生中很多次重要的转型中,俞永福考虑最多的往往不是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梦想什么,而是什么能带来最大的回报”。
事实上,掌管UC时,俞永福曾经发表过“UC是非卖品”的豪言,但卖给阿里两年后,他承认那是“班长永福”做出的“正确决定”。
务实或许正是他成功融入阿里的关键。
如今,俞永福头上有阿里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阿里影业董事长、高德集团总裁等职务,可以说,阿里把电商之外的重要业务全部交给了这位外臣。他拥有高度自由,比如移动事业群被允许有自己的文化、俞永福可以不取花名等等。
整合高手、职业经理人,这是俞永福为人熟知的标签。
在把UC和高德整合进阿里之前,俞永福曾经成功把自己整合进UC。
他本来在联想做风险投资,6年间接触大量创业者。2006年11月,他想帮UC两位创始人梁捷和何小鹏争取100万美金投资,却在决策会上以一票之差失败。两位创始人得到消息后倒是平静,邀请了俞永福加入——没要到钱,要个人也是好的。
俞永福应下了。他出任了CEO,还找到了400万的天使投资,其中200万来自雷军。离开金山后,雷军还担任过一段时间UC董事长,直接带动了UC在2007年Q2月均30%的用户增长,以及8月1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
俞永福口才好,又深受柳传志管理三要素的影响: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他善于把自己融入新集体。刚加入UC时,公司为他在附近租了房,方便走路上下班,他很快就买了车,以表扎根决心。空降高德后,他上任第一天就宣布个人出资做员工激励政策,释放信号:我只是来把产品做好的,没什么别的想法。
他思路清晰,有职业经理人的果敢。接手高德后,他做减法,去掉O2O相关业务,三年内只立一个目标:做好用户产品,不设商业目标。
他勇于配合阿里一点一点拓展自己的能力极限。 2015年接下占据阿里60%收入的阿里妈妈后,他一度觉得吃不消,“再也接不动了”,当时,他只有5%的时间和精力能分配给一手带大的UC,为此遭到UC同学“争宠”投诉。
但显然,投诉没有管什么用。随着属于阿里的title越来越多,俞永福身上的UC标签越来越弱,阿里内部甚至有调侃的说法:永福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贰
相比俞永福在阿里的扶摇直上,古永锵融入的方式是软着陆。
被阿里巴巴收购1年后,2016年10月,古永锵卸任优酷土豆董事长兼CEO职务,转而担任阿里大文娱战略和投资委员会主席,负责筹建大文娱产业基金,计划募集规模约15亿美元的生态基金。
对于51岁的古永锵来说,这倒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他早年做投资出身,1998年,他32岁,以高级副总裁兼CFO身份成为搜狐第一位高管,面试过应聘COO职位的杭州佬马云。后者刚刚经历了北京创业失败,打算打道回府。在面试间里,两人聊了一个多小时关于互联网创业的话题,最后马云说:
“我听说过搜狐,也听说过你,我其实没打算来,就是想过来和你聊聊天。我想创办一家公司叫阿里巴巴,我不可以告诉你是做什么的。”
这是两人人生轨迹的第一个交叉点。2006年,古永锵创办的优酷正式上线,4年后在纳斯达克上市;2012年,优酷吞下土豆;2016年,古永锵携优酷土豆卖身阿里。
如今,古永锵显然有点累了。
去年9月,他最后一次代表合一集团(优酷土豆)公开露面时表示,自己属“马”,马跑久了就想要歇一歇,“我应该可以休休假。”
类似的话,13年前他向张朝阳请辞时也讲过:长期工作太累,身体吃不消,需要休息一下;想陪太太去美国读书;再重新找找创业的环境。
去年10月,靴子落地。有媒体形容古永锵的卸任是“黯然离场”,也有人评价:“说Vkoo(古永锵)是被赶走的肯定不对,其实按照他的性格,哪有公司被全资收购还留在这里给人打工的道理”。
但不管怎样,告别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从情感上都是割舍。他经历过互联网视频行业群雄逐鹿的时代,2012年吃下土豆让王微出局时更是风光无二,但显然,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王微当年的命运,成为古永锵加入阿里后变动的伏笔。如今,古永锵鲜有露面,曾经意气风发的“创业经理人”,进入了低调的知天命年纪。
叁
俞永福和古永锵毕竟是少数。多数创始人在公司被阿里投资或收购后,要么是保持独立运营,要么是公司业务融入阿里,创始人出局。
王兴算是另类——他拿过阿里投资,如今成为阿里扶持的饿了么的最大竞争对手。
王兴和阿里曾有过短暂的“蜜月期”。
2011年,成立不到一年的美团遭遇“千团大战”,阿里投资5000万美元助其突围——这是一场门当户对的生意,美团当时处于团购第二梯队,符合当时阿里的投资需求。
那一年,王兴频繁飞杭州,参加阿里活动,为马云捧场。他还顺手挖走了阿里67号员工干嘉伟,正是在后者帮助下,美团在2012年实现了弯道超车。美团的C轮和D轮融资,阿里也都进行了跟投。
但王兴不是俞永福。
这位多次创业的清华毕业生不甘为臣,他提防着阿里,努力引入其他资本来制衡,“阿里不是战略投资者,而是财务投资人”。
他有野心,觊觎的位置是排在BAT之后的第四阵营,对此他也毫不掩饰,“美团会成为下一个巨头。
可以说,美团跟阿里彼此都无法信任对方。2015年6月,阿里联合蚂蚁金服上线口碑网,业务与美团高度重合。此外,双方在电影票等多条业务线也存在类似情况。
蜜月在2015年正式宣告结束。
年底,当初与阿里一起投资美团的红杉资本,牵线搭桥让美团和腾讯系的大众点评完成了合并。
合并之后,王兴专门跑到杭州拜访了马云和逍遥子。他希望复制滴滴和快的的模式,让腾讯和阿里同时成为新公司的股东。
阿里拒绝了。
“你完全搞错了,我们认为滴滴合并快的对阿里来说是一个失败的例子,我们不会让这种错误再次发生。”
阿里态度很坚定:我们可以投钱给你,你要10亿美元可以,20亿美元也可以,我们都可以投,但是你不能再要腾讯的钱。
王兴铩羽而归。他选择了紧抱腾讯大腿。
2016年,美团与阿里的矛盾全面爆发。
阿里一度在资本市场为美团制造压力。蔡崇信公开表示要抛售美团,同时不看好美团。
“对美团的财务投资非常成功,但是基于更好配置资本的目的,我们会增加对口碑的资源投入,退出美团也就是时间上的问题。”蔡崇信在2016年1月刚刚发布“分手”宣言,3月,阿里就宣布,12.5亿美元入股饿了么。
直到今年6月,王兴才正面回应了当初的恩怨情仇:
“从战斗力来说,阿里非常强,但如果他们各方面做得更有底线一点,我会更尊敬他们。”
“阿里为了给我们制造麻烦,不惜代价扶持饿了么,他们一年花了十亿美元。”
“腾讯是朋友,也是很重要的股东。”“腾讯不管是创始人的个性、整个团队的气质,还是业务战略,它是能更好和别人结盟的”。
如今,战役还在升级。
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后,成为阿里在O2O领域狙击美团的武器。据悉,美团已经成立专门与阿里对决的作战小组。
肆
所有联姻故事的开头总是美好而充满希望的。
眼下,有阿里真枪实弹的助力,年轻的张旭豪显得意气风发。他在此前与美团的正面作战中迅速成长,习惯将全国城市分为战区、战团、战营,为地推培训的最后一堂课是拳击——在业内,美团地推的狼性文化众所周知,他们只能比“狠”。
有媒体用了几个词语形容作战模式下的张旭豪:
蛮狠、好斗、急躁、尖锐。
服务器崩溃时,他会冲着高管大声吼叫,拍桌子仍杯子,在高层会议上自嘲“我们干脆叫一盘散沙得了”。
他对独立掌控公司也表现得很有信心。当2016年阿里那笔12.5亿美元的投资到账时,他表示:
“我们在董事会上占多数席位,很多事项上都有一票否决权,我们还是独立的。”
但故事会如何发展谁也不知道——据《财经》报道,此次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背后重要推手就是阿里,这笔10亿美元的收购金,算是阿里对饿了么的G1轮融资。
张旭豪在饿了么的命运,由此变成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