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军的消费金融之路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正规军的消费金融之路

核心观点

1.从放贷资质以及业务开展的自由度看,之前的政策收紧最有利于持牌系,持牌系将是我国现阶段试水 消费金融 业务、加码消费加杠杆的主力玩家。

2.先天性影响:持牌系消金公司的发展受股东的自身能力、协同效应以及股东对消金公司的战略定位等因素的影响。后天性抗争:持牌系需要培养风控、场景、效率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3.持牌系的路还很长,近期可重点关注受2018年上半年坏账冲击较小的公司。另外,消费金融是城商行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可以期待后期黑马的出现。

(一)持牌系优势:政策红利

银行业协会“拉小群”,促进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合规发展。近两年消费金融行业迎来大发展,具备放贷资质的牌照也开始一块一块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如小贷牌照与 网络小贷 牌照,小贷牌照的出现使得条件较为严苛的消费金融牌照显得不那么珍贵,持牌的消费金融企业面临着四面八方的竞争。

2017年年末,行业终于迎来了严监管,强调持牌经营,网络小贷牌照暂停审批,放贷行为被严格管控,无消费金融牌照的企业开始了得不到的骚动,有牌照的企业突然有了被偏爱的有恃无恐。这还不够,今年10月份,银行业协会将开业的23家消费金融机构拉了小群,选出标兵,一起发力去收割净化了3个季度的旧战场。此时消费金融牌照的珍贵才配得起审批条件中的一个个严苛要求,“家里有人”的荣耀光环也开始变得明晃晃。

竞争者1:非持牌企业业务受限。没有持银行或消费金融牌照的企业主要通过小贷、互联网小贷等牌照、信托结构、 助贷 等模式放贷,其中小贷牌照有地域限制,互联网小贷牌照暂停审批,且严控杠杆率,信托结构等受资管新规影响,助贷模式不能兜底、外包风控等核心环节,几项措施导致非持牌的企业难以像之前那样深入到放贷、风控等核心环节,拓展业务的步伐被铐上枷锁。

竞争者2:持牌的银行系收割市场的自由度有限。银行的资产以安全为主,严控不良率等安全指标,因此客户下沉速度与力度有限,仅能挑选出信用卡利率所能覆盖的风险人群。即使有政策上的红利,在行业成熟度欠佳、征信覆盖面较小的情况下,银行系较难快速、大面积切入,业务开展的自由度受限。

从放贷资质以及业务开展的自由度上看,之前的政策收紧最有利于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持牌系将是我国现阶段试水消费金融业务、加码消费加杠杆的主力玩家。

(二)政策对持牌系的影响

市场净化为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带来了几个好处:

1. 收割监管后腾挪出来的市场空间。此点为最显而易见的,不良平台退出行业,放贷的核心环节由持牌系收割,持牌系将面临更大的市场份额。

2. 可获得更好的技术服务与分工。行业监管之后, 金融科技 类公司由之前的信贷业务主导转向服务主导,预示着,持牌系的消费金融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现阶段,甚至出现了多家金融科技企业抢夺一家银行或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的情况,免费的测试版即可支持消费金融公司一年的风控需求。其他环节,如智能营销、后期账户管理等,消费金融公司同时也将面临更多的市场选择。

3. 被教育的市场。2016年与2017年消费金融行业井喷式发展,培养了较强的超前消费理念,虽然不良玩家退场出局,但是行业的消费理念惯性仍在。监管之后的坏账风险使行业玩家对征信的重视程度再上一层,老赖数据分享积极性增加,为征信以及多头借贷等信息判定提供更大的方便。因此,消费端的消费理念与供给端的风控理念都将进一步巩固。

4. 更加集中的资金资源。监管之前,银行资金被助贷等机构分流。监管之后,兜底行不通,银行有意愿合作的机构除了实力较强的BATJ以外,便是消费金融机构。另外,由于政策的支持,银行对消费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额度大概率大于之前。

5. 更有保障的贷后管理。不良玩家出局,将减少资质相对较优客户的借贷行为被“污染”的现象。如在监管之前,客户或从正规平台产生借贷行为之后再从不良平台中获取信贷服务,若不良平台的利率畸高,将使得客户的资质变差。不良平台的清理将有助于减少此类现象。

以上五点帮助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获得更多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生存环境边际优化明显。

(三)消费金融公司的分化之路

1. 业绩分化结果

虽然持牌系整体面临着较优的生存环境,但内部分化明显。从盈利状况看,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2017年全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皆保持着绝对领先的盈利能力,尚诚消费金融、河北幸福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的盈利能力较差,相差甚远。

2. 先天性影响:股东

影响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股东。申请消费金融牌照的企业类别:银行、非银金融、产业、科技。银行中又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此为消费金融持牌企业中的主要控股方,尤其是城商行。非银金融类包括国内的资管以及国外的金融集团、中国台湾的金融机构。产业系包括零售商、旅游等场景类以及海尔等传统制造类,此类企业控股少部分企业,多数以参股的形式参与其中。科技类的多为参股。

股东对消费金融企业的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股东的自身能力。对于不同类别主导的持牌系消金公司,此点体现不尽相同。消费金融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银行与非银金融主导的企业需理解该行业,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增强体制灵活度,如招联消费金融背后的招商银行早已布局个人信贷领域,在此领域的客户导向、创新意识较强。产业主导类的企业对场景的理解、创新的灵活度较高,但需开拓全新的金融行业,挑战较大。

2)股东的协同效应。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需要风控、场景等综合能力,股东之间若能形成较好的协同效应,将会为企业注入综合性基因,在全新领域中得到较大的帮助。如马上消费金融的股东包括资金方、场景方、技术方等,包括社会资本、国有资本,在金融思维、技术思维、互联网思维等方面具备综合的权衡能力,在保持公司灵活性、政府支持等方面也可产生协同。

3)股东对消金公司的定位。对于保守的银行而言,消金公司或是弯道超车的机会,又或仅是新增的一个部门;对于产业系而言,消金公司或是辅助销售的金融工具,也可能是企业刺激销售的最后一击。

股东对企业的定位不同将对持牌系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如招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都是股东在中国市场上布局次优人群的重要棋子,他们的发展关乎到股东的战略层面,因此必须竭尽全力发展旗下的消金公司。再如苏宁消费金融背后的苏宁易购将其更多的是作为原主营业务的催化剂,在发展过程中易出现零售思维主宰、金融思维附加的情况,即放贷重量难重质——2018年上半年受坏账拖累,扭赢为亏——美国较大的零售商同样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3. 后天性抗争:风控、场景与效率

后天方面,持牌系的竞争主要在风控、场景与效率方面:

1)风控。经历了2017年年底的监管后,风控对企业盈利的影响逐步显现,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业务收紧收入放缓以及坏账提升蚕食利润。通过模型修正、放贷政策转变,风控能力较强的企业快速修复,稍弱的企业受到较大影响,业绩开始分化。如苏宁消费金融2018年上半年拨备前利润2.64亿,拨备后亏损0.29亿,尚诚消费金融拨备前利润过亿,拨备后转亏0.16亿。而持牌系中的捷信消费金融以及P2P中的拍拍贷在二季度开始便出现转暖,目前业绩与监管前相仿。

2)场景。场景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顺应监管对消费信贷回归消费金融本质的重视与要求;其次,顺应行业自身的发展要求,抓住场景便抓住了客户来源,可提升客户粘性,实现精准营销,降低捕捉客户特性的难度,对后续降低获客、风控成本都有较大帮助。

场景的问题在于,现阶段,行业未走向成熟,企业以规模、盈利为目标,导致虽然场景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较大的作用,但企业仍偏向率先重点布局成本较小的现金贷业务。因此,虽然消费金融企业非常看重场景的竞争,但在产品占比方面,仍以现金贷为主。但是,待行业更加稳定,场景将成为企业手中的重要法宝。

3)效率。效率是行业更加成熟之后的必备项,如拥有持续稳定的低资金成本、获客成本以及运营成本。但需注意的是,效率对企业的催化是建立在前两者,尤其是风控的基础之上的,若仅有效率,金融企业更多的是致命,如Next Card。

效率问题与线上线下布局的战略有较大关系,两者无明显优劣之分,主要看企业能否合理发挥优点、规避缺点。在发展初期,企业或许可通过一种战略开展业务,但优质的企业将率先面临着线上、线下的战略融合,实现风控、场景渗透、成本方面的权衡。如招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期初分别聚焦线上与线下,但目前各自向线下与线上延伸。

(四)结论

在目前的政策红利下,持牌系拥有最好的生存环境。持牌系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最接近消金行业的本质——银行需思考切入个人信贷、下沉生态圈的底线与时间点,电商系、分期平台等非持牌系需思考合理切入金融业务的尺度、转型后的磨合,只有持牌系所需思考的为消金行业的本质问题。

先天性的股东与后天的自我培养决定了一家企业的发展情况,外加今年上半年的监管风波,持牌系企业业绩逐渐分化,实力逐渐明朗,之后需重点关注今年上半年受坏账拖累影响较小、依然能实现盈利的企业。除此之外,消费金融是城商行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可以期待后期黑马的出现

随意打赏

p2p普惠金融普惠金融贷款宜信公司诺亚财富马上金融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