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兴吴冬升:5G车联网是什么,如何支撑智慧出行?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高新兴吴冬升:5G车联网是什么,如何支撑智慧出行?

吴冬升博士从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全面介绍了5G车联网的发展趋势,他认为,智能网联和车联网的终极发展目标是实现自动驾驶和自主交通。

他还提出, 通过人、车、路、网、云五位一体的方式,多维的构建5G车联网架构,可以很好支撑我们未来的智慧出行,将我们的车真正打造成第三空间。 并表示,高新兴希望有机会和产业界的朋友一起共同推进整个车联网产业的发展。

以下是吴冬升博士的演讲原文,亿欧智慧城市在不改变嘉宾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了编辑。


吴冬升:尊敬的关秘书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

今天在开幕致辞的时候关秘书长提到新技术背景下的智能交通创新发展,毋庸置疑,我们知道5G是新技术的热点。 从5G技术本身来看,2019年是5G的商用元年,面向消费者领域发展方向非常清晰,主要是大带宽、高分辨率,比如说4K、8K、AI、VR业务的应用。 从行业角度看,车联网应该是5G行业领域里非常清晰的一个应用场景。

所以今天上午我想分析交流的主题是《5G车联网赋能智能交通》,希望借此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5G车联网怎么真正的赋能智能交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通行。

我们知道,从最早智能车载信息服务的提出,一直到现在,车联网的内涵实际上发生了很大的延展:车和车之间(V2V)、车和路之间(V2I),以及车和人之间(V2P)、车和网络之间(V2N),甚至到车和我们云端(V2C)之间的多方位、全方位的协同,这个应该是车联网目前最新的内涵。

车联网的优点

车联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我们看到中国每年交通里面的伤亡人数在26万左右,首先,车联网能够大幅度降低交通事故。从愿景上看,我们希望通过车联网技术的使用让我们的交通事故大幅度下降,降低伤亡人数,降低经济损失等等。

第二,从交通效率角度来看,希望采用车联网的技术以后能够提升2到3倍的出行效率。

第三,绿色通行和便捷。尤其欧美市场非常重视绿色通行,我们希望采用车联网以后油耗能够大幅度降低,期望通过车联网技术把油耗降低15%乃至更多。

5G车联网是什么?

5G车联网的发展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 前面有嘉宾介绍了,目前整个自动驾驶的水平大概在L2到L3之间,未来要实现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实际上是离不开车联网的技术和智能网联的技术。比如说单车智能本身存在着先天的缺陷,几公里以外的交通事故依靠单车智能没有办法完成感知;比如交通里面的“鬼探头”、前方大车卡红绿灯遮挡问题仅靠单车智能没有办法解决。这个时候L3以上的自动驾驶车联网、智能网联是必要条件。

我们再看一下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最早的交通信息化到目前我们的交通在做的是智能化、网联化,以及协同化。 未来我们认为交通会走向自主交通的发展历程。所谓的自主交通对于信息的检测是要实现全方位的信息检测。 比如可以知道车的信息、路的信息,甚至是天气的信息等等各种各样全方位的信息。第二个方面可以做全方位的交通状态分析,比如说拥堵、行车安全的分析。行车安全包括让用户知道路的情况怎么样,天气的情况是不是允许我出行等等。自主的交通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们所说的自主服务决策,比如我怎么样做到典型的排堵服务决策。

我的核心观点是:智能网联和车联网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动驾驶和自主交通。

我们再看一下车联网。从5G的标准来看,我们知道目前全球是一个标准。目前车联网来看全球有两个主流的技术流派,第一个流派是来自于美国所主导的DSRC,核心是基于WIFI的技术。第二个技术来自于中国所主导推进的基于蜂窝的C-V2X的技术,这样两个大的技术流派实际上存在博弈。从技术角度本身来看,我们的C-V2X远远领先于WIFI的技术。

我们看一下大的标准进程,R14实际上已经开始界定LTE V2X的技术。R15清晰的界定了基于增强型的V2X的标准。目前在做研究的R16里面研究的是基于5G新空口的V2X技术。我们简单一句话总结:C-V2X技术的标准在快速演进。

2018年中国的C-V2X在做规模的实验验证,大家可以看到全国目前有20多个城市在做车联网、智能网联的测试验证。同时看到交通部所主导的典型高速公路场景也在做相应的试点和示范工作。

2019年应该是在预商用的阶段 ,2020年应该是车联网尤其是基于LTE V2X商用的元年,它的时间节奏会稍稍落后于5G商用的进程。从整体来看,基于5G,尤其是基于5G蜂窝组网的车联网联网测试和验证,应该是2019的典型工作。比如说我们大家可以看到的远程驾驶、动态高精度地图下载等等这样一些场景在今年做了大量的试验和验证。

明年,我们认为会进入到基于5G新空口NR的V2X技术验证阶段。从整个来看,5G车联网目前属于蓄势待发的阶段,未来有非常巨大的一个市场空间。

高新兴吴冬升:5G车联网是什么,如何支撑智慧出行?

吴冬升在中国智慧城市峰会上接受媒体采访

5G车联网如何赋能智能交通?

我们再看一下5G车联网怎么样赋能我们的智能交通? 我们认为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通过5G车联网实现泛在的连接,让我们的连接更加广泛。第二个,希望能够做到精准的感知。第三个,希望能够做到智能的决策。第四个,希望它能做实时的控制。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认为要做到5个方面的工作:实现人、车、路、网、云多维度的协同,才能够做到很好的5G车联网整个网络部署。 也就是说,5G车联网不仅仅是车的事情,它应该解决的是人、车、路、网、云协同的事情。未来的车会越来越聪明;未来的路越来越智慧;未来有越来越强大的网络,尤其是5G网络;未来云的状态会越来越灵活。当然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希望能够解放我们的双手、双脚和我们的大脑,将车变成除了我们的家庭和办公场所之外的第三空间。

下面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对于人、车、路、网、云每个环节的认知和看法。

首先,我们认为,未来“聪明的车”一定是能实现单车智能以及智能网联协同的车。从单车智能来看,“聪明的车”具备一定的决策能力,比如车载OS系统,高精度地图和定位功能, 以及各种各样的传感功能,这里面包括了我们的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各种传感设备和处理器等 ,这些东西一起构成了我们的单车智能。

除了单车智能之外,非常关键和重要的是通过通信车载终端和通信网络让车具备联网功能。以车辆编队行驶的场景为例,未来L3级以上的高智能车辆,将具有大量的传感设备,当其成为汽车编队的“领头羊”时,后续车辆可以通过智能网联的手段获取前车各种智能信息和路侧信息,并通过个体间的相互协作完成单一智能车无法完成的复杂任务;同时,智能车辆的编队行驶对于缓解道路拥堵,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增强车辆的安全性,改善车辆燃油经济性等也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我们要强调的是,智能编队中,并非所有车辆都要达到非常强的智能性,因为从经济角度考虑,现在激光雷达价格非常高,几万美金甚至更高的价格区间。简单的来说,作为一个聪明的人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圈子,跟聪明人去打交道自然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个在车联网中也是类似的概念。

目前已有非常多标志性事件能看出车联网发展的良好趋势。比如今年年初,吉利和高通、高新兴一起宣布将于2021年推出支持5G和C-V2X量产的车型,其中高新兴将研发基于高通平台的车规级5G+V2X模组。还有福特,大家知道原来福特的技术是DSRC的路径,现在它宣布在2021年做基于C-V2X量产的车型。今年上海车展期间13家主流的车厂联合宣布在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会推出基于C-V2X的量产车型,这些都标志着产业界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正在做非常大的快速推动。

下面看几个典型的聪明的车的案例。我们知道聪明的车从产业界落地的研判来看,首先是在商用车型上体现,比如出租车、物流车、公交车,以及港口、港区、矿山等典型场景的应用;其次将进一步扩大乘用车的聪明程度和智能性,这个是整个产业化落地的进程。再举个例子,谷歌在做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而目前国内无论是百度、阿里,还是京东,所做的“聪明的车”涉及面向物流行业,从干线物流到支线物流到末端物流。全国有14000万辆物流车和3000万辆末端的物流车,体量本身很大。从物流车来看,无论是干线的物流车和末端的物流车应该是典型的场景,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尤其是人工的成本,和安全角度考虑,有非常大的商业逻辑和驱动力去做自动驾驶和车联网,这个是我们研判的聪明的车首先会落地的场景。

第二个案例是车联网和保险公司合作的案例,就是基于用户行为的汽车保险业务。我们知道,UBI(基于驾驶行为的保险)业务在欧美地区非常普及,UBI的定价是基于对实际驾驶行为的监控,换言之,驾驶行为越好,保费越低,UBI方案一方面会激励优质客户的自我选择,一方面也为保险公司吸引越来越多低风险的驾驶员,其理赔开支也将随之相应下降。而从社会层面看,也将逐渐改善客户的驾驶行为。除了保险外,UBI的业务也可让汽车OEM厂家更精准地感知整个车辆的状态,通过分析开展产品的优化。对于驾驶者,也可以去做驾驶行为的分析和车辆状态的监控等等,来提升驾驶体验和安全性。

高新兴目前已与包括全球最大的车辆保险公司OCTO在内的140多家保险公司开展了深入的UBI业务合作。今年3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四项车险相关标准,我们相信UBI的业务在国内会也来越普及。

下一个是我们和主流运营商合作的案例。面向个人车辆,通过OBD(车载诊断系统)设备可以随时监控发动机的运行状况和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工作状态,一旦发现有可能引起排放超标的情况,会马上发出警示。一旦出现紧急的故障可以第一时间通知到紧急救援中心对你的车辆做紧急救援。除了个体救援外,还可以给行业客户做服务和支撑,比如给出租车和网约车公司做很好的服务和支撑,开展集约化管理工作。目前,高新兴与AT&T、 T-Mobile等展开合作,研发推出面向汽车后装市场的车载诊断系统产品(4G OBD),完成了与 7,000 多种车型的完美适配,并获得多项国际专业认证,满足国际市场的各项严苛要求。

看完聪明的车之后,再介绍一下我们在智慧的路上的探索和实践。对于智慧的路来看,非常关键的一个是车联网RSU(路侧单元)设备部署,另外一个是5G蜂窝网络的部署。 短周期之内,中国市场主要还是基于LTE的V2X做大规模实验和预商用实验,加上基于5G蜂窝的部署来做很好的车联网网络支撑。

随着车联网LTE V2X和5G蜂窝网络在高速公路,以及城市核心的点和线的网络部署之后,可以很好地支撑车联网的车载设备,加快前装和后装车载设备渗透率提升。除了网络侧的设备以外,未来路侧设施将向全面智能化发展,比如红绿灯的智能化,比如限速标识等的智能化等等。

分享一个案例,我们知道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的时候,在导航地图上能看到的是绿色畅行信息,等到以极快速度通过的时候才发现这个路段正在做施工。路段施工的时候会部署大量的雪糕筒,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尤其在夜晚的状态下这样的状态是非常危险的。我们跟高德软件合作推出的智能交通物联产品“慧行卫士”,通过部署智慧的雪糕筒,可实现事故现场位置数据的精准采集,一键上报交通事件,秒级发布交通信息,车主便可以在导航地图上看到前方道路围蔽状况,避开事故路段,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在提升道路出行效率和安全性的同时,提升公众信息服务和道路事故预防与管理效率。

我们再看一个车路协同的案例。我们在武汉已经开展了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之间的协同工作。基于超300项的电子车牌核心专利,高新兴在对包括两客一危、货车、渣土车、公交车、校车、军运会通勤车辆在内的3万辆车进行了汽车电子标识的部署,设置路面采集基站1000多套,并安排了5个发卡网点。利用汽车电子标识技术开展军运会通勤线路监管、军运会场馆出入口管理、重点监管车辆管理等工作,还可以实现特定车辆优先通行,比如120急救车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场景。

我们再看一下强大的网怎么部署?5G网络带来的指标远远超过4G或者WIFI,5G网络的连接速度、支持速率、时延方面大幅度提升。

看一下灵活的云,我理解是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整个上层的云,就是整个交通大的云控平台部署。第二个层面是在5G网络里面非常核心关键的移动边缘计算和车联网的深度融合。

我们看一下强大的网和灵活的云的案例,5G时代我们让交通调度更加灵活,以前应急指挥中心只能部署在应急指挥大厅,未来的应急指挥可以放到应急指挥车上,随时随地依托于强大的5G网络和移动边缘计算技术实现随时随地的部署。未来甚至更进一步授权单兵去做指挥,也就是指挥官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指挥中心。此外,就是所有的信息,无论是人的信息,还是车辆的信息可以推送到移动边缘侧,在边缘计算中心上做一个存储,可以实现情指一体和作战协同。

最后我们看一下对于自由的人的解读,人们可以享受信息娱乐类业务、安全业务、交通效率业务、自动驾驶业务,这些应该是逐步演进的过程。

我们认为通过人、车、路、网、云五位一体多维构建我们5G车联网架构,可以很好的支撑我们未来的智慧出行,将我们的车真正打造成第三空间。 我们希望有机会和产业界的朋友一起共同推进整个车联网产业的发展。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企业介绍: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主要从事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应用,聚焦于车联网、公安执法规范化及智慧城市服务与产品集成三大业务版块。旗下拥有三大事业群:高新兴物联网事业群、高新兴公共安全事业群、高新兴平安城市与智能交通事业群。高新兴是国内目前唯一业务打通车厂、智能交通、5G通信、电子车牌、人工智能的车联网企业。目前在车载单元、车路协同、车联网平台及智慧交通应用四大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储备和市场积累。


活动推荐: “5G物联峰会”  

作为信息社会通用基础设施,时下5G产业建设以及发展如火如荼,并将最终带动数十万亿规模的社会经济发展。但5G在正式进行商用化普及应用前的态势如何发展?5G将为哪些领域的变革带来有益赋能?5G将在各行各业掀起什么样的市场风暴?系列问题依然困扰着各界人士。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产业发展脉络,理解5G产业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让各界人士更清晰的洞察5G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机遇点。6月14日,经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指导,由亿欧公司联合承办的“5G物联峰会”将于上海虹桥世贸展馆举办。

亿欧“ 5G物联峰会 ”将特邀政府、学界、商业、投资机构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多领域视角切入,深究5G产业发展脉络,探索5G赋能各行各业的新思路、新方法,供行业内外各界人士参考。活动详情请戳: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24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