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创业30人」汇医慧影柴象飞:医疗影像的挑战与机遇
影像成像技术的不断丰富,使 医学影像 从辅助检查工具变为现代医学最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工具。目前,现代医学最受关注的新概念莫过于精准医学,未来的医疗影像不仅会是精准医学的重要工具,更是我们探索病理更深层次的驱动工具。
本期《亿欧视也》走近 汇医慧影 创始人兼CEO 柴象飞 ,以下根据柴象飞口述整理,略有删减。
医疗影像是 人工智能 在图像上运用最早的几个行业之一,也是真正有落地化和商业化的应用领域。2012年之后, 云计算 普及,原来单点的数据开始汇聚,使得这样的方法如虎添翼。
我认为医疗行业,尤其是 医疗设备 这方面显示出来一种两极化的趋势。 第一,顶层医院和基层医院上下差别极其大。 医疗的顶层无论制药、设备、信息都利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但是输送到地方又要经过非常复杂的流程 。第二,整个医疗的流程又是很有拉距性, 从开发来讲就需要一个很漫长的时间,再到市场的推广和销售又是多步骤和长周期的过程。
同时医疗行业尤其是医学影像这个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学科的交叉点,从医学临床的知识,到电子的知识,计算机知识,数据处理知识,再到市场的知识,销售的知识,管理的知识。对人的全面化和多元化要求会越来越多。所以我认为最大的挑战其实是让自己能够在各个纬度至少能够了解规则、熟悉玩法,而且又能把所有东西串起来
将人工智能引入医疗领域,遇到的第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 数据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非常大 。对同样的疾病缺乏标准性,甚至很多疾病名称不同,不同医生的判断和差异都很大。甚至人的医疗过程中,心理作用在其中占的因素非常高。这也是我认为不管人工智能做的再好都永远无法替代医生的一个原因。
在我们医疗过程中,除了 技术因素 , 心理因素 占比也非常大。这就导致了很多医疗的输出和输入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样充满不确定性的条件下,想要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标准化这些数据,其实是相当大的挑战。
第二个问题来自于医疗的公益属性非常强 ,又是一个高政府管制的行业,其中的任何环节都经过政府部门的监管控制,并不是简简单单,我有一个新技术马上就能去启动使用,马上有人买单,马上能够融入并实现产业化。
虽然这是个问题,但是好处也是应运而生的。正是因为有不确定性,所以也有巨大的改进空间。在中国当前的中国,人们的基础性消费满足以后,对健康的消费意愿越来越强。所以我认为任何东西都是好坏是双面的,这也是这个行业的魅力所在。
我们最开始的切入点就是帮助一些基层医院建立这样的一些硬件的环境,让他更充分的使用起来现有影像设备,给他提供一个基本的诊断能力。而对大医院来讲,他们的设备特别好,有很多新的功能,新的序列,图像留存度也很高,而且人满为患。他们更大的需求是把这些数据利用起来,对工作流程的改进做出指导。所以两边的需求非常不一样。当然我们先从基层切入做了一段时间,后来紧接着就开始三甲医院也在同步做,两条线并行。
医疗影像的发展带来最大的作用有两点。第一个作用是有利于医疗检查效率的提升。 一些大医院的批量检查,尤其是针对一些筛查性的检测,或者是一些初级的检测都数据量特别大,所以这块来讲最所大的诉求,就是能够提升效率。
另一个作用是有利于医疗诊断精准度的提升。 利用人工智能方法可以把最后结果做标准化和量化的判别,推进医生进行更加精准的诊断,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未来的医疗影像可以发展到更加广泛的领域,针对一些偏筛查性的疾病,或者是普适型的检查,比如说像超声、X光或者是普通CT等等,它们更多的是对一些疾病的初步筛选。
人工智能一定是要结合到行业里面,结合到产业里面,结合到应用里面,最后呈现给用户的东西一定不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一定是躲在背后的东西,让他看不见的东西。最后用户感受到的是一种服务或工具。我认为人工智能最极致的状态就是你感受不到人工智能,一切都是随着产品的自动化。
有一句话叫“知行合一”,确实是这样。当你真正创业的时候,才发现想做到这样的一句话有多难。我相信每个人做创业,首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想的比较多的人才会做创业这件事,一定是相对比较有长远抱负的人。但是你开始做的时候你会很强烈的发现非常多能落实的事情,跟你的理想和想法,执行的过程差很远。我们必须打赢眼前这场仗,才有资格谈理想。
重磅福利!【 2017中国互联网+新商业峰会 】, 6月15-16日两天3000人次,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嘉御基金创始人、前阿里巴巴CEO卫哲,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等嘉宾已确认出席,期待你的参与, 限量钜惠 票 等你拿!
本文作者视也,亿欧专栏作者;微信:i-shiye(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