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Uber和Airbnb看共享经济的成本分析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随着滴滴Uber的快速崛起和估值的攀升,“共享经济”开始为大家热议,由其引发的颠覆能否在其他行业推广是一件非常期待的事。本文认为, 共享经济的实质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降低资源的组织成本,从而使之前不足以商业 化的闲置资源得以利用,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但与此同时共享经济也面临着交易成本的上升,从而只能使部分闲置资源在有限领域或专业领域内得以利用,导致很难产生大众化的共享经济形态。 过于碎片化的资源虽然具备大众化的使用特点但并不具备商业的经济性,比如兼职专车的规模化难以形成、Airbnb会在整套房租租赁而不会在家庭式短租取得成功。

一、共享经济的描述

共享经济并不是一个新名词, 并且称之为协作式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更为合适。 Airbnb的CEO Brian Chesky对共享经济的理解是“使用而不占有”(Access but not Ownership)。广义的共享经济远不止此,例如把自己的闲置物品进行交换或捐赠,物品实际上已经被“占有”了,但依旧属于共享的范畴。对于没有专利的知识、技能等,占有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共享经济由来已久,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类似平台的众包就是共享经济的一种。如果不考虑专利等知识产权的话,早期的视频、电子书等分享平台也是共享经济的一种,现在的youtube也是视频的共享。ebay上的以物易物和58同城的二手市场平台也属于共享经济,在旅行者流行的沙发客同样是共享经济的体现。

因此,我们可以把共享经济概论为把自己多余的、闲置的资源有偿或无偿提供给需要的人,提供的可以是短期的使用权,也可以是产权;可以是知识、技能等无形资源,也可以是实物或时间(时间将用于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以服务形式体现)。

二、共享经济的产生——组织成本降低

笔者相信,共享经济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因为,互联网降低了资源的组织成本从而使闲置资源能够得以利用。首先,共享经济的主体是闲置资源,因此房屋的租赁并不属于共享经济,因为其本身就是有目的的商业活动,即使不借助线上平台。而在互联网以前,所有的闲置房间理论上都是可以租赁的,但是由于部分不具备商业价值,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房主来说,需要自己或中介寻找房客,并且租期较短、需要维护等,以至于把房间租赁出去的成本较高而不能从中获取利润。但是,互联网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把众多房主原本不能获利的资源通过较低的成本组织起来,并且通过统一的平台为其寻找房客。随着组织成本的降低,获利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众多闲置的资源得以利用,这种租赁就叫“共享经济”。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一套房子通过传统的中介租赁出去一年叫租赁,而通过Airbnb租赁给短期或长期的房客,就叫“共享”。其区别在于,通过共享平台出租可以获利的房子,通过传统方式却不会获利。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租赁活动也可以利用共享经济的平台,但这会给平台造成负面影响。

知识和技能等无形的资源通过互联网的共享更加容易,并且共享经济也首先是在这一领域迅速发展的。如果想要让一个行业的专业人士经常组织线下活动进行讨论简直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网上却是可以经常发生的。促进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本来就是互联网的一大功能,当大家发现不但可以共享观点和知识时,共享物品就成了一大热门。

三、共享经济的局限——交易成本提高

在知识及技能等无形资源的共享之外,实物和服务的共享将面对交易成本的上升,这是由于资源的碎片化决定的。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目前共享经济成功的领域,就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家庭式短租中,较早兴起的沙发客和传统的留学生寄宿都是可行的,他们的共同点是:局限在一个较小的群体内。沙发客针对的是相互有一定了解的旅行者,群体之间的信任度较高。而留学生这一群体较为稳定,同时身份就更值得信赖,同时也是长期的寄宿。但是,当这一共享形式发展到整个社会并商业化,由于商业属性和信任问题造成交易成本的提高,就会使很多人望而却步。

有多少人会愿意让陌生人住进自己家,且只有较短的几天?素质不一的房客可能会要求类似宾馆的专业条件(涉及到商业属性时,人会以顾客自居)。由其带来的不便、商业化所需的维护和风险都会提高交易成本,当交易成本不足以抵消从中的获利时,这种行为就不具备可行性。

交易成本的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相对商业化的商品和服务,闲置资源的共享前期是没有监管的(这也是组织成本降低的原因之一),随着后期的监管将使成本提升;

2、当共享经济向整个社会发展使信任问题使风险进一步加大。为降低风险而提供商业化的专业服务,闲置资源的利用成本将会提高,从而使其不经济。

3、共享经济的出发点是利用闲置资源,提升社会效率,但如果闲置资源的使用成本过高将导致资源的浪费。在前期的补贴下,这一不经济的行为将会被掩盖。

四、共享经济的未来预测

1、知识、技能等走向专业化并可延伸出增值服务

无形资源的分享一直是非常成功,接下来将会走向专业化,产生众多细分的专业平台。平台的基础功能将是业内人士的交流分享,进而延伸出商业行为,比如个人设计作品的交易、专业的咨询服务等,自由工作者及业内人士将活跃其中。通过大数据的运用及其他信用体系,平台将会体现出招聘、精准营销的价值。

之所以会产生专业的细分市场,是因为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太大。以天涯论坛为例,有一种说法认为,天涯论坛现在的质量比初创时低很多。这是因为,刚创立时,早期网上信息较少,具备上网条件的往往是知识分子及精英阶层,他们通过互联网这一新兴工具发表了高质量的信息知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面临的问题不是太少而不是太多,上网的门槛大大降低,也就是说,高质量的信息被稀释了,所以接下来将会面临信息的专业化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知乎就是一个例子,但是也面临天涯论坛的困境。

2、实物和服务领域走向公益或小众的商业化

由于交易成本的提升,我们有理由得到以下结论,在实物和服务领域,,面对大众的共享领域将被迫关闭。将会出现两种情况:

1)会在特定专业群体中继续存在或完全公益,前者比如沙发客,目的并不是获利,并且几乎不具备获利能力。后者如书籍的捐赠,捐赠之所以能够发展,是因为特定的群体解决了信任问题,以至于在免费捐赠的情况下依旧可行。而二手书及二手市场不温不火是因为交易成本较高,虽然能够在二手市场找到需要的东西,但是时间较长、可能买到假货等原因提升了交易成本。因此,二手市场可能在部分物品上产生细分市场。

2)小众市场的商业化,并且朝专业化、定制化发展。以房租的租赁为例,对于不经济的情况(比如闲置时间太短、房主没兴趣等),将会走向第一种情况或消亡。对于有商业价值的,比如闲置的整套特色公寓、别墅等,将会通过平台组织起来形成特色宾馆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例如途家。途家的自营其实是另一个如家快捷酒店而已,区别是每一个店都是不同的、有特色的。并且因此,途家的价格也较标准化酒店贵。对于这种情况,其实是一种新型的商业组织形式,是传统商业租赁的升级,已经不再属于共享经济。对于途家上非自营资源,大多是传统租赁的入住,这些都非碎片化的闲置,在此以前就进行着有目的的商业行为而大众化的家庭式租赁不具备商业化的价值。

五、滴滴、Uber的未来

在滴滴和 Uber 的大规模补贴下,给了我们这一印象:能够花较少的钱享受更好的服务,这使我们忽略了一些商业本质。一方面,专车和顺风车确实是利用闲置资源提升了出行效率,另一方面,他们是想使出行价格(出租车、公交车)市场化。但这两点都面临挑战。

1、Uber们产生的原因及发展预测

直观来讲,花较少的钱享受更好的服务是不符合常理的,也未必是可持续的。之所以出现,一是因为Uber们在这一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了效率,而传统行业由于对技术的反应迟钝而丧失优势,当然不仅是互联网技术,在公司治理的层次也是较为落后的。二是因为Uber们的高额补贴。

目前来讲,滴滴和Uber上的司机都面临专业化的趋势,也就是说专车司机大都是专职的。一旦出租车公司进行改革而在效率上提升(目前已经在做),并且管理上的改进能够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组织成本),同时专车公司面临监管时组织成本也会提升,那么,如果专车的价格低于出租车,意味着专职专车的收入也会低于出租车司机,但是由于投入较大,其成本要高于出租车司机。所以,没有补贴而进入正常运营后,Uber们的专车服务价格肯定高于出租车,当然提供服务的质量也较后者为高,这也是符合商业逻辑的。价格的提升也会面临业务的减少,那么专车就会成为一个较小的细分市场,其实也就是以前租车领域的扩大。并且,业务会逐渐后B端过渡,这就是传统租车的大公司敢于和滴滴等竞争的原因——未来的市场还是租车,只不过通过对大众的教育,其市场比之前大得多。对于出租车领域,滴滴们的意义在于:利用技术优势倒逼传统出租车公司进行改革。

对于兼职的专车来讲,会在通勤的拼车领域继续发展。因为顾客群体较为稳定,并且时间上的等待成本也低,对于司机的成本也较低。但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不具备太多的可行性。除了上下班,去往车站及机场的拼车也是可行的,事实上,这些路线在多年以前就存在拼车现象,不过规模不大,在公众中的知名度低。很多时候,这种拼车也没有太强的获利动机。

2、价格市场化的弊端及影响

作为消费者,大部分人对于政府对Uber们的监管表示不满,一方面滴滴们确实给大家带来了实惠,但是我们宁愿坚持第二条原因:他们头顶共享经济的光环,能够提升社会效率并解决拥堵问题(其实也是对目前出租车市场的不满)。但事实上,政府的监管是有一定道理的,一方面确实存在风险,但对风险的控制会加大滴滴们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Uber们想让出行市场全面市场化。

Uber已经多次爆出在特殊事件发生时,价格会是正常的好几倍,也有人反映有时不加钱已经打不到车了。这是因为,他们都是通过价格调节市场,把价格全面市场化。设想一下,你附近的一辆出租车宁愿接更远地方的单子而从你身边开过,仅仅是因为有个家伙愿意出比你更高的价格;在上班高峰时期,一辆公交车来到站台,司机面对远超过其负荷量的人群说:出价高的先上...这将会是什么样的景象?也就是说,对于关系民生的出行领域,政府承担着社会责任,必须通过价格管制保证相对的社会公平和稳定。公交车的低价本来就是政府的惠民政策,如果滴滴巴士把价格市场化并推广到大众,这将是危险的事情。不过,在特定人群中,比如公司、社区等,可以划分出一个新的蓝海市场,事实上公司和学校的班车就是这种形式,但是其绝不可以完全取代公交车。

通过分析我们将会发现,滴滴将来主要会在租车及专车的商业化上发展,顾客群体是B端用户及小众C端用户,服务趋于专业化;拼车市场,会在特定群体内存在,但不具备成为大众市场的机会;巴士具有发展B端和小众C端的潜力,但政府也在尝试专线巴士的运营。对于滴滴、Uber是否能够利用未来手中的B端及部分C端资源开发出增值服务,并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但是依旧可以利用上述的逻辑分析,如Uber是不能用众包物流挑战快递行业的。显而易见的是,对于目前的估值来讲,Uber们肯定是被严重高估了。他们并没有开发出新的领域,甚至在一定程度扰乱了市场。但是其意义在于,通过全民营销使过去为大众陌生的行业为大众孰知,并且倒逼出租车市场进行改革。

本文为投稿文章;作者:莫华;微信号:mohuazl;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