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机器人市场将达3000亿,企业如何布局?
智能教育机器人,类属于早教机器人,是服务型机器人的一个细分领域,一般具有语音识别功能、语音对话功能,早教功能等特点。这种场景式的陪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下父母因为工作忙碌而不能陪伴、教育孩子的缺憾。根据前瞻公布的《中国早教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所示,预计至2025年 教育机器人 市场空间将达到3000亿。
经济增长、消费升级,产业政策和资本助力,以及二孩政策等多方因素致使智能教育机器人行业成为创业温床,但由于市场尚处于早期时期,市场教育还不完善,造成了目前鱼龙混杂的市场乱象。其实对于智能教育机器人而言,归根结底就是AI智能的一种赋能,场景陪伴和智能化是其主打的两大特色,而这对应的就是智能技术与内容服务。
作为AI能力的集大成者,它最终有望超越PC、超越手机,成为重要的人机交互中心,不过现在尚处发展早期。但目前来看,无论是BAT、猎豹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还是美的、海尔等传统家电商都在入局这场交互中心争夺战。
目前头部玩家凭借在技术和营销上的优势,在寻求生态构建、寻求落地场景,而小玩家将面临一场更加残酷的竞速淘汰赛。不过,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上仍暗藏着许多的机会,比如针对机器人的专用芯片、专业操作系统的开发等。
同时,机器人的生态建设已开始形成,机器人正与人工智能技术快速结合,虽然人工智能产业已进入落地期,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在 智能音箱 上的争夺战,智能机器人作为人类对人工智能落地形态的终极期待,一大批研究学院与企业前赴后继地投入其中,但是依然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因此市场格局还尚未形成,市场主要还是面临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
智能交互技术壁垒大
从智能技术的维度来看,智能机器人一直都被默认为是一个高门槛的科技类产品,而针对儿童的智能教育机器人产品,交互技术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但是通过目前市场可以看到,现有技术的早教机器人在人机互动方面仍较为单一,对于儿童所表达的信息缺乏侦测及反馈手段。此外,现有技术的早教机器人多通过视听方式输出信息,在儿童注意力的吸引方面缺乏更为多样的手段。
但是单一的智能交互已经逐渐不再被普遍认可,智能交互热潮过后,对于教育机器人交互有了更高的需求。交互并不仅仅是指对话方面,更重要的是互动,这一点往往被很多企业所忽视。
针对儿童群体,机器化简便了许多儿童学习方式, 数字化 、智能化成为了儿童机器人的主要卖点,但与此同时,也不断削减着儿童的社会互动。有学者担忧其可能对于孩子的成长,造成反作用。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6-7岁的儿童认知发展中,其“私人演讲”会完全内化,而年长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思考,都是因为其从社会中获取的成人说话方式和现实表现。
因此,人类的群体学习过程在认知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社会互动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必要因素。但是,当儿童机器人陪护取代父母及其他人员陪护时,孩子与社会人的交流机会减少,甚至是被淹没了,儿童由与人交互变成了与“拟人”的机器交互,社会化推进的过程中,儿童几乎变成了机器下的“原始儿童”,其可能侵蚀社会关系的基础,存在着将个人与其他社会关系切割的可能性。
因此在教育机器人不单单是点面之间的互动,儿童机器人更多需要融合陪伴、知识性、监视性等多种全方位功能。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 机器人 的知识学习速度也不断提升,基本能够满足儿童时期的认知需要,形成“家长陪护+机器人辅导”的人机联动效应,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与人互动及机器补足的优势,真正实现智能交互。
系统集成难统一
作为教育类的产品,核心还是在于内容。对于 智能教育机器人 的内容丰富程度和可延展性来说,其基础是产品基于的系统平台。出于成本考虑,目前市面上相当数量的产品使用的是小众操作系统,导致机器运转不流畅,教育资源不兼容等问题。综合现有技术来看,安卓操作系统,还是业界公认的机器人主流操作系统之一,但是该系统也决定了机器人的形态和内容,到底是自主研发集成还是使用成熟系统,成为教育机器人的开发难题之一。
机器人伦理问题
同时,机器人伦理问题也开始被人重视,儿童陪护机器人作为一种搭载人工智能的 高科技产品 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如唐·伊德曾说的:“在如今的生活世界的高技术机构中,可能性的激增是多种多样的、多元稳定的,通常既令人眼花缭乱,也危险重重。”
由于儿童机器人具有语音、行动等重要的拟人性特征,将儿童投入该环境中,机器人可以结合视觉、听觉和触觉形成“拟人化”的存在,并构成儿童一定的生命性幻觉。儿童常会把机器人视为有生命的个体,会认为其有思想、会疼痛,是自己的朋友。因此从社会化和AI伦理的角度来看,早教机器人仍然存在着众多问题,童年作为自主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机器人在其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可能存在着机器伦理问题。
健康问题
此外,机器人自身的结构性对于儿童健康来说仍是挑战。基于目前为人所诟病的“ipad+摄像头”问题, 电子屏 对儿童眼镜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人类通常眨眼频率是每分钟16次到20次,但面对电子屏幕会减少6-8次,这无疑对儿童视力保护存在危险。此外,微波辐射、隐私侵犯、看护“对象化”等等问题,依然是儿童机器人难以解决的“社会化之痛”。
面对这些问题,这些方向,可能为教育机器人提供解决办法。
AR交互或成智能机器人的归宿
智能教育机器人产品的定位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科技产品,如何在科技革新层面实现突破,是众多机器人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
传统在儿童机器人陪护的过程中, 机器人 通过触摸、语音识别、语言互动、人脸识别、跟踪定位、目光捕捉等方式与儿童进行交互,对儿童形成“拟陪伴感”,从而一定程度上替代母亲陪伴。将虚拟与现实结合,结合AR技术,更加注重人机交互的体验,可以让小朋友更加直观、立体的感知知识,而不是人与机器人的交互,这样或许能够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不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良好方式。
伦理技术化
技术体系和设备能体现价值的观点已在技术、社会和人性的各种研究方法中根深蒂固,提高 儿童机器人 的价值敏感性可成为当前研发的重点之一。价值敏感性设就是将人类的价值观念嵌入机器技术设计之中,因此,将儿童的成长情况、社会性、心理状况等道德价值置入机器人设计之中,打破机器本身的伦理壁垒,并对儿童健康成长予以保障,用程序的设计规避伦理失范,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伦理风险。
“社群化”O2O
“社群化”O2O指的是线上线下的结合,从线上社群维护到线下活动组织,加强孩子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社群让家长和家长,再到孩子与孩子的联系,让家长与儿童交互起来,不论是儿童自主交流还是家长互相分享育儿心得等,“社群化”为家庭走出“圈养式陪伴”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当然,正如网友说到的,无论智能机器人发展到如何,都不要忘了,那个教会小孩“妈妈,洗脚”的人,不是儿童机器人,永远都是人类自己。
活动推荐
谁在引领 中国制造 ?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亿欧将在2019年6月13日的上海,于2019全球新经济年会期间举办新制造未来峰会,讨论中国制造创新的未来推动力。在这里,你会看到 国内外大型制造业企业的观点经验 、 新技术与制造业间的对话沟通 、 不同维度先进制造参与者的思维碰撞 。
亿欧新制造频道,致力成为连接工业制造领域和新技术赋能力量的一座桥梁。 更多活动详情可点击 :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08
峰会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08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