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业于大白之父,被华尔街日报、CNN追捧,他的机器人有什么不一样?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罗素姆万能 机器人 》中首次提出“机器人”这一词,时间过去了近100年,机器人于人类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名词和概念。
据相关数据显示,高校机器人 教育 市场2018年全球可达40亿元,服务机器人市场2017年为462亿美元,全球市场规模2021年将达到2262亿美元。 从2016年春晚令人惊艳的机器人,到2017年两会被反复提及的智能制造,机器人研究在我国国内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
似乎在机器人这条赛道上,等待着创业者们的是一片蓝海。对于细分领域教育机器人而言,更多的创业者则选择投身于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赛道。一维弦科技创始人唐博维却说:“我们的机器人一定不一样。”
一维弦科技成立于2015年,专注研究针对于高校、研究生和高职人才专业培养的机器人,即为机器人专业教育。目前团队30人,曾获得蓝象资本和苏州益集索道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两轮投资。
唐博维,近190的身高,瘦瘦高高。印象中,研究技术的男生应该不善言语或老气横秋。他却这样形容自己:喜欢吹牛、侃大山。但好在,吹出去的牛团队都能做的到。
始于兴趣
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并学习汽车专业。出于对机器人的兴趣,研究生的时候,唐博维毅然选择了机械臂专业。等研究生课程结束之后,他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机械臂研究,而是想探索更为复杂的机器人系统。于是,奔赴卡耐基梅隆大学进修博士,深入研究机器人学。
2015年,正值《超能陆战队》热播,其中的机器人角色Baymax“大白”一时间成为全民追捧的对象,以萌胖的形象和无所不能的“超能力”俘获了无数人的心。
唐博维的导师——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学院的教授Chris Atkeson,则被称为“大白”之父。但Chris Atkeson并不认为自己是“大白”之父,并且丝毫没有受电影火热程度的影响,他依然为实现真正的Baymax──软性医护机器人努力着。
而彼时的唐博维,正沉浸于机器人研究的乐趣之中。在学习期间,他参加了很多机器人比赛,用了最先进的算法控制了最先进的机器人,但是结果还是不如意。机器人的完成度很低,效果也非常差。
唐博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这里有最好的团队、最好的机器人软硬件和资金,可还是会一次次的失败。是不是应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机器人到底能用来做什么?
陷于团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司的男女比例一度很“平衡”,因为只有唐博维和徐佳艺两个人。 徐佳艺是合伙人团队中的唯一一名女性。唐博维口中的她不仅仅是合伙人,更是拥有着靓丽外表、卓越口才和精明生意头脑的朋友。从最初选择回国创业,到如今形成30人这样规模不大,但也足够做一些事情的团队,唐博维说徐佳艺功不可没。是徐佳艺创业的思路让唐博维豁然开朗,有了回国创业的想法。
直到另外两位创始人的加入才打破了公司这种男女的“平衡”。
据唐博维介绍,其他两位创始人各有所长。尚唯坚于哈佛大学进修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医疗机器人的机电系统与控制方法。敬巍则与唐博维是校友,同样毕业于卡耐基梅隆大学,主攻机器人方向。
“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却总能把冬天变成了春天”,就像歌词中说的一样,尚唯坚和敬巍虽然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能力特长,但长期积累的友谊让彼此的工作有着天然的默契。
尚唯坚是“全能”技术人员,兼顾团队的协作进行,监督各个环节进行和落地。敬巍擅长管理,唐博维举例,在公司初创阶段,很多实习生参与项目,然而实习生往往经验不足,敬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克服困难,把事情顺利推进。20个月的时间,产品落地、整机实现了量产。
尽管团队协作得心应手,唐博维说在整个创业过程中还是会存在很多问题。 “可能是因为遇到的技术难点太多了,觉得哪里都是问题,又觉得什么都不算问题。”他笑道。
这其中有一个很痛苦但又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唐博维分享道,硬件和软件协同进行的研发过程中,如果在任何一个环节有漏洞就会使整个机器有问题。要是想让机器人满足动的足够稳、力量足够强,动作足够精准等条件,并不是单仅仅靠算法可以解决的。所以一次次地试错,反反复复地实验就是研究人员每天的工作状态。
忠于理想
当唐博维决定创业的那一刻,他没有想到自己会选择做“高校”机器人,这也是不断经历试错的结果。
创业初期,唐博维以为,大家喜欢的机器人一定不是类似于终结者的机器人,而是软软萌萌、陪伴人类和帮助人类解决问题的机器人,就像大白一样。 但他坚信,机器人不能是一个平板或者手机的外接设备,用唐博维的话说,不应该是“ipad加轮”,他要做一个不一样的机器人。
想象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就当前机器人行业发展的现状,似乎实现这一目标在短时间内还不太可能。
目前,全球机器人市场增长迅速,人才供给缺口却巨大。人才缺口巨大,所以对新专业、新课程需求就会很强烈。
但2016年,中国仅东南大学开设了机器人课程,全国共有700余所学校有计算机专业,这些专业课程都急需升级,这其中就包含着对机器人教学软件和硬件的需求。
类似于90年代初的潮流,当时学校会成批的采购电脑,学生系统地接受电脑实际操作的课程,也就是微机课。现在,已经有相关的学校在进行机器人教育的系统教学,所以未来机器人课堂会不会产生可观的对于编程机器人的需求?一定会的,唐博维这样想。
于是,降低大学开展机器人教育、科研的难度,解决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培养在 人工智能 、机器人视觉、运动规划、硬件设备方面的人才就成了如今一维弦的定位和目标。
因为这样的定位,所以决定了机器人不会是简单的拼接或者玩具类机器人,而是整机的研发,能够通过实际的硬件实现对算法的验证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谈及机器人行业和人工智能的火热,唐博维表示, 机器人包括如今火热的人工智能都存在巨大的泡沫,很多资本的涌入催生了泡沫的产生,那些夸大的事情能不能被实现很难说。 “理论上大家说的这些关于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的事情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为什么说很难实现,一个最主要的原因,目前缺乏人力去支持。五年之后行业里的专家学者,现在应该已经入学或者正在学习了。”
最后,唐博维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前不久一维弦的MoRo机器人参加了上海AWE展,展位上一个老大爷跑过来,痛骂他们的机器人是抄袭的,在华尔街日报上有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唐博维笑着说,岂止华尔街日报,CNN、CNET上都有关于我们机器人的报道,那不是别人的机器人,那是我们的MoRo。
本文作者史艳菲,亿欧专栏作者;微信:SYF_920221(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