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二)行业门槛提高:智能化、平台化、物联网化、移动化
【编者按】政策是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核心驱动力,2009年起,医疗信息化作为医疗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之一,成为了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频出的利好政策也推动了行业加速发展。
本文首发于海尔医疗金融,作者海尔医疗金融;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我们在上周的推送中为大家介绍了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历程以及现状。随着信息化在医院管理和临床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其对提高医院效率、实现诊疗流程闭环管理、降低医疗差错、提升临床研究水平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因此医院对于信息化投入的内在动力也在提升。
本周我们将重点关注:
政策对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影响
医疗信息化行业格局发展趋势
接上篇: 医疗信息化(一)| 政策支持,行业迎来长期成长机遇
政策对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影响
政策是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核心驱动力, 2009年起,医疗信息化作为医疗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之一,成为了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频出的利好政策也推动了行业加速发展。
2018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了医疗信息化三大发展方向:
一是“服务便民”,加快二级以上医院提供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线上服务,允许医疗机构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
二是“资源下沉”,推进远程医疗覆盖全国所有医联体和县级医院,推动东部优质医疗资源对接中西部需求;
三是“信息互通”,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与药品零售信息共享,推行医保智能审核和“一站式”结算。
2018年4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 ,该文件根据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并着眼未来5-10年全国医院信息化应用发展要求,针对二级及以上医院的临床业务、医院管理等工作,覆盖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业务和建设要求, 具体包括在业务应用、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新兴技术等五方面的 262 项具体要求。 通过梳理可以看出,2020年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节点,时间和具体任务的设定均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下面将按照上述的产品体系全景图分类来说明政策是如何加速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的。
■ 医院信息化:电子病历
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化的核心,也是其他信息化的数据基础。2018年8月31日,卫健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到 2019 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 3 级以上,即实现医院内不同部门间数据交换;到 2020 年,要达到分级评价 4 级以上,即医院内实现全院信息共享,并具备医疗决策支持功能。
2018年7月,《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中也指出,到 2020 年实现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与电子病历数据库互联对接,全方位记录、管理居民健康信息。
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提到“完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政策。根据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结果等因素分配中央财政相关补助资金”,而此前发布的系列电子病历政策中,都要求将医院的电子病历建设情况纳入医院考核,考核结果与中央财政相关补助资金的直接挂钩,将有利于医院加快推进电子病历建设,从而加大医疗信息化的投入动力。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是医院电子病历的建设高峰。
根据医院已有电子病历的建设情况可以将医院对电子病历的升级改造分为如下情况:
根据上表中不同级别医院的电子病历建设预计支出,结合我国现有的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数量, 预计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升级市场空间共计200~300亿元左右。
■ 医院信息化:DRGs试点推进
医保端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信息化有深远影响。2018年12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关于申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的通知》,明确了DRGs是国家医疗保险支付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再次强调了 “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继续推进按病种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实施DRG分组预付费的前提是要求试点城市具有相对统一的医保药品、诊疗项目和耗材编码,能够提供近三年的完整、规范、标准化医保结算数据,具备安装DRG分组器的硬件网络环境和运维能力,支持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DRG分组器互联互通。
为了建立全国范围的DRG疾病组别的规则及相关编码的规则,医院端还必须动态掌握临床数据(对应电子病历5级),医保端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疾病和费用数据库,且都需要数年的标准数据积累。DRG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化系统,而是一整套业务体系,不仅在建设期有硬件、开发费用的投入,在后期的维护运营过程中将会产生更多价值。
根据公开招投标信息来看,DRGs产品在二级医院的价格大概在50万左右,三级医院在100~200万左右,预计DRG系统建设的市场空间共计40~50亿元左右。
■ 医院信息化:智慧医院
2019年3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评估标准》),以指导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开展智慧医院建设,逐步建立适合国情的医疗机构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体系。
《评估标准》明确了评估对象为“应用信息系统提供智慧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对医院应用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分为0级至5级。
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中,也明确了重点任务“ 深入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至少50%的二级以上医院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 ”这些都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根据政策解读,智慧医院的范围和内涵主要包括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和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智慧医院的推出,实际上明确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在政策的分步引导下,医院的智慧化程度也将逐渐提升。
■ 医院信息化:医联体建设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严重不均,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于三级医院,三级医院数量虽少(仅占8%左右)却承担了近50%的就诊人次。 因此加快分级诊疗改革,实现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等目标是重构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率的根本策略,也是医改的重中之重,而建设医联体是实现分级诊疗的有效手段。
在医联体的构建中,医疗机构内部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以及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化平台是必不可少的支撑,具体来说有患者资源精准输送、医患实时交流的建立和大医院资源下沉三项作用。所以信息化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重要手段。
2019年5月16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明确了医联体建设的工作目标和时间进度:“ 到2019年年底,100个试点城市全面启动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与管理,每个试点城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 ;到2020年,100个试点城市形成医联体网格化布局,并取得明显成效。”并制定了明确的工作阶段,要求在2019年8月~2020年12月进入组建医联体的实施阶段。
《通知》中在说明 推动医联体资源整合共享时,将“统一信息平台”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资源整合共享任务 ,具体包括:“推进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统一医联体内药品、医用耗材编码,逐步实现医联体内医疗卫生信息有效共享。
完善医联体内分级诊疗信息平台,畅通双向转诊信息通道 。推进互联网诊疗服务,发挥远程医疗作用,形成医联体网格内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为基层提供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等服务,方便患者看病就医。”除了之前就提到过的电子病历建设外,医联体内的分级诊疗信息平台、远程医疗平台的搭建,都将成为医疗信息化行业的重要增量市场空间。
■ 创新业务: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疗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方面具有突出优势。2018年,政府发布了四个与互联网医院有关的文件:4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9月发布了《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个重磅文件。
文件对互联网医院的运营、诊疗管理和远程医疗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明确了互联网医院可以合规进行在线复诊,并开具部分常见病和慢性病处方。三大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互联网医疗将从之前以轻问诊为主逐步切入到诊疗的核心环节(以慢病为主),至此,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形态和运营规则已基本定调。
另外对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两大因素是定价和医保支付政策,由于支付方的缺失,目前的互联网医疗普遍难以盈利。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要求国家医保局负责在2019年9月底前完成制定互联网诊疗收费和医保支付的政策文件。这意味着网络诊疗服务也将逐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一定程度上理顺了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即支付机制(谁来买单),这将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重要拐点。
综合上述政策因素对行业的驱动来看,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市场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2018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为358.17亿元,同比增长10.3%,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30亿元。2015~2020年间医疗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1%。
在3个细分子市场中,IT服务市场规模增长最快,年复合增长率为21.2%;软件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16.4%;硬件市场虽然目前仍是医疗信息化中规模占比最大的市场,但其增长速度慢于整体,年复合增长率仅为8.1%。
图5 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亿元)
资料来源:IDC
医疗信息化行业格局发展趋势
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格局正由分散走向集中。 行业发展早期,一方面,初级信息化系统较简单,不涉及临床、区域互联互通等内容,行业进入门槛低;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区域分割的监管格局以及医院对本地化服务的需求,由于地域性壁垒的存在,以医院等医疗机构为主要客户的信息化厂商,跨区域拓展市场存在难度。
所以行业格局分散,中小型企业占多数,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 目前国内医疗卫生领域医疗信息化及软件生产供应商约在600家左右,其中大型供应商占比15%、中型占60%、小型占25%。
随着医院需求升级,医院信息化向智能化、平台化、物联网化、移动化发展,行业门槛提升,同时,排名靠前的医疗信息化厂商资本化以及全国性布局加速,均会促进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
根据对全国医疗信息化项目中标信息的梳理,也可以看出行业将由分散走向集中的趋势。2018年,全国共有2196个医疗信息化项目中标(约占全国医疗信息化项目总量的60%),同比增长22%;200万以下的中标项目1484个,占比67%;1000万以上的项目最少,仅93个,占比4%。
小额订单的中标方一般为当地集成商或渠道, 中标项目数量排前五位的地区为山东、河北、北京、贵州和广东。 从采购需求看,排名前三位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占据了总需求的50%左右。
资料来源:特大号监测
由于医疗信息化建设非短期驱动而是长期建设,完成短期目标后,政策大概率将继续推动更高层次的建设,所以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后续仍有较大建设空间。
根据IDC的研究报告,国内的医疗信息化未来有五大发展方向:
医疗云技术应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将会构筑基于云的系统,云SaaS系统将会获得发展,包括云HIS、云PACS等。
医院核心系统升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变化需要医院核心管理系统的支持,因此医院核心管理系统、集成平台和CDR将是未来医疗的关键信息系统。
处方外流业务探索,以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应用等技术为主构建起处方共享信息平台,将成为一个信息枢纽链接起医院、药房和医保。
社保医保信息系统整合,社保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将会集成和整合,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平台将会逐步建立,拉动云计算以及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
区域级GMIS建设,区域级的城市全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人口健康信息库、医保大数据等将会建立起来,也成为支持居家护理、养老护理、健康扶贫等业务的基础信息系统。
(完)
2019年7月25日-27日,亿欧大健康将主办
“GIIS 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
,峰会以“雁栖健谈——从【规模】到【价值】的医疗变革”为主题,围绕医疗大数据、医药创新、非公医疗和科技医疗四大细分领域的市场环境、投资热点和产业变革等话题展开探讨。
活动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85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