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江南:公立医院改革核心没有破题,不解放医生都是徒劳!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蔡江南:公立医院改革核心没有破题,不解放医生都是徒劳!

【编者按】本文为12月15日,由看医界传媒主办,张强医生集团、冬雷脑科医生集团、企鹅杏仁集团、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圆和医疗等协办的“2018上海医交会暨第一届中国共享医疗大会”上,蔡江南的演讲整理。

本文发于看医界,作者蔡江南;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从农业改革开始的。农业改革的核心资源是农民,所以农村改革的成功是解放了农民的生产力。医生是医疗行业、大健康行业的核心资源, 医改 ,如果没有解放医生的生产力,这个医改是不可能取得最后成功的。所以,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讲共享医疗,共享医疗的核心是医生资源的共享。

医疗体系的两大问题

医疗体系,长期以来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医疗资源和服务的倒金字塔状况,从2009年的新医改以来继续恶化。二是医生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医生资源浪费,这一矛盾现象继续加剧。

大多数国家正常的医疗体系当中, 基层医疗 应该是最大的“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病人应该去基层,根据疾病复杂的情况,二级、三级医疗处理疑难杂症。在我国,随着全民医保的实现,大量病人从原来没有医保看不起病,到现在看得起病都在往三级医疗走。

从一些数据可以看到,我国2009年以来,大型医院的增长速度非常快,800张床以上的医院超过了拥有500-799张床的医院。大医院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现在国内最大的医院已经拥有上万张床位了。

医疗服务 倒金字塔状况继续

3.1万家医院中,公立医院占40%,社会办医60%,似乎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办医和公立医院对半开,甚至超过了公立医院。千万不要被这个数据迷惑,真正应该看的是医院床位数、医院门诊、医院住院,这三个数据来看,公立医院超过了80%。也就说,公立医院垄断整个医疗服务市场的份额情况,并没有随着民营医院的数量增加而发生根本的变化。

三甲医院占整个3.1万家医院中的7%。三甲医院门诊量占50%,住院量是44%。也就是说,7%的医院数目占了医疗服务市场接近一半的份额,高度集中。

2009年新医改以来,三级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量的速度,超过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和没有评级的医院。我们的3.1万家医院当中,有40%的医院没有评级,这些医院都是规模较小的医院,大多数是民营、社会办医的医院。这个数据直接告诉我们,倒金字塔状况在加剧。这一两年我们取消了三级公立医院15%的药品加成情况开始好转,但根本情况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优质医生资源严重短缺

还有一个问题是医生的问题。世界上10个人口最多的国家,每万人口当中的医生占比数目。中国处于10个人口大国当中中间的位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蔡江南:公立医院改革核心没有破题,不解放医生都是徒劳!

相比巴西、墨西哥这两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医生比要低,但和印度这个发展中国家比,我们的医生比比他们多一倍。从这个情况来看,我国的医生数量似乎还可以。再看一下医生的教育背景,问题似乎很严重。

蔡江南:公立医院改革核心没有破题,不解放医生都是徒劳!

近300万的医生中,本科以上教育背景的医生只占了58%,42%的医生具有大专、中专、高中,甚至是高中以下的教育水平。也就是说,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还有上百万的医生是以前称之为的“赤脚医生”。

印度所有医生教育水平都是本科以上的。在中国,“质量好的医生”,短缺要比印度严重,这是我们面临的很大问题。美国所有的医生都是研究生以上的教育水平,而我国只有10%多的医生是研究生教育水平。同样质量的医生和美国相比,这个比例的医生就少得可怜了。有质量的医生短缺,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医生领域,需要最好的人才素质。 恰巧,在需要高人才配备的行业,我们竟然还有上百万的医生具有本科以下的教育水平。而这些教育途径好的医生,都在金字塔的塔尖,下面基本上都是赤脚医生。长期以来,医疗服务体系的倒金字塔状况得不到纠正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国家投了很多钱到基层,盖了漂亮的房子,也买了设备。但基层医生的水平如果不提高,病人不会为了好的设备、好的硬件就到基层去的。这是医疗体系要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提高医生水平?

大量医学院培养的学生不愿做医生

我们缺少受教育好的医生资源,另外一方面,医生资源大量浪费。背后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大量医学院培养的学生不愿意做医生?

我们看到有两个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政府通过行政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将医疗服务价格严重压低于本身生产医生的成本和市场的价格。二是医生就业体制原因。上海刚出台的 “健康产业50条”鼓励公立医院双轨制,可以是全职也可以是兼职,兼职的医生实际上就是自由执业者,他和公立医院之间的关系不是雇佣关系,而是平等的合同关系。我们需要鼓励和提倡医生就业制度的多元化。

公立医院改革核心没有破题

公立医院的改革核心,是法人制度的改革,目前这点还没有破题。一个国家的医疗资源可以分为医院、医生、药品、检查,在很多国家,这四类资源一定程度上是分割的。

医生方面,很多国家大量的医生不是医院的雇员,而是自由执业者;药品方面,一般医院只控制住院病人的用药,门诊病人出院之后是社会药房用药。很多国家是医院控制30%的药品份额,我国倒过来,控制了70%;检查方面,可以看到很多国家是一定的份额检查,社会第三方控制。而在我国,医院控制了90%以上的检查的市场份额。这样一来,四个医疗资源在我国高度捆绑在一起,属于一个所有者:医院。

这样的高度捆绑体系,造成了医疗定价、医院服务、医生服务是亏本的,所以通过过度检查来弥补。目前,取消了医院15%的药品加成,检查(费用)快速增长,靠这块在进行弥补。政府行政部门通过控制公立医院,也就控制了主要的医疗资源。

七个政策工具控制医疗资源流动

这个控制如何实现?我们归纳为七个主要的政策工具:

1、市场准入,是否允许你开业?

2、规划。允许开业,卫生规划指定办医的地点、服务的类别及使用的大型设备、使用的证书。

3、评级,不仅对医疗机构要评级,也对医生要评级。很多国家都有准入、规划,但是我们准入规划门槛过高,对公立和民营的政策不是一视同仁。评级,很多国家有一个准入的门槛,并没有对医疗机构、对医生评级。

3、编制,事业编制阻碍了资源流动,阻碍医生离开公立医院。

5、科研,科研经费对公立大医院优先,对机构不对人。

6、医保,长期以来在公立、民营间也不是一视同仁。

7、定价。目前的医疗服务价格,离合理的市场价格距离非常遥远。

当然,政策这几年开始发生了变化和松动,开始往好的方向走。定价权,发改委移到了医保局,医保也开始门槛要放开,所有的政策在往好的方向走,但是我们的政策从纸面上到具体落地,往往有时候政策“不出中南海”。出了中南海,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往往实现不了。

下一阶段的医改方向

总结一下,下阶段的医改需要从需方改革向供给方改革转化。2009年的新医改从医保突破,扩大了全民的医保覆盖,这代表需方的改革。供方改革的核心点是医生、公立医院改革,这方面还没有真正的破题。

从医疗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化,需要强调全科医疗、健康管理和预防。我们发现以医疗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只见病不见人”,病越治越多。

价值创新更为重要,向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服务。

在医疗健康领域、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 等新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去中心化的价值创新。特别是人工智能医生的辅助诊断。

政府职能转化更加重要,医改的方向是提高医疗健康的可及性、可负担性和性价比。

医改最后的成功标准,是医生资源可以真正的解放,提高医生资源的生产力,提高效率,使得这个国家最的人才愿意去做医生,而且读了医学院愿意做临床医生。这个问题解决,我们的医改才可能成功,大健康的事业才可能真正的发展。我们投资了很多,盖房子、买了设备和先进药品,最后没有好的医生,一切的投资都会丢进水中。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