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卧底潮,请别这么大惊小怪
近日,频现的卧底文将外卖再次推到风口浪尖。一篇一篇卧底文中,图示的餐厅后厨触目惊心,更有监守自盗的事情被曝光,仿佛那些餐馆是食品安全的不毛之地。在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检查工作逐步推进下,外卖平台一再被曝出食“黑餐馆”问题,意义在哪?
可以看见的监管落实
先来看一组数据:据北京市工商局企监处介绍,仅朝阳工商分局,2015年以来,已累计关停取缔利用“ 饿了么 ”平台开展违法加工订餐的单位350余户。北京市计划2016年内完成上万家无证 餐饮 单位的整治取缔工作,通州区已提前取缔1281家无证餐饮单位,占全区无证餐饮的9成。
此外,今年315以后,各地食药监都在加大监管力度。河南、吉林、山东、深圳等省市陆续有关停或者责令整改的消息传出。比如,吉林食品药品监管局披露数据显示,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推进中,现完成新增可追溯终端设备安装4018户,累计入网业户达到57989户。截至5月末,全省各级食品药品举报机构共受理举报8168件,同比增长35.41%。可以看到的是,食品监管在逐步落地。
“黑外卖”伤害了谁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所以 外卖 平台上仍有漏网之鱼。近四万亿人民币规模的餐饮业,业态多、分类杂、整体较散。基于餐饮生活刚需和起步技术门槛低的属性,餐馆星罗密布。从一线城市到七线城市,餐馆整体水平明显梯度下滑。外卖兴起之前,餐饮卫生差情况一致存在,弊病难除。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点评类、团购类平台兴起,利益刺激下,餐厅开始自发入驻。外卖火热,由于交易环节的增加、外送对餐品品质的损耗、平台监管漏洞,餐饮卫生问题被放大。外卖这件事关键的就两点,餐品和时间。而企业在呼喊消费升级的同时,需要两手抓餐品和时间。否则就会出现平台上满是外卖,顾客却面临不敢点的窘境。“黑外卖”的频繁曝光,有损的不仅是平台本身,更是消费者对餐饮业的信任。
事实上,受损的更多是那些规范的餐饮店。不良餐馆不止一家,但更多的是有品牌意识,致力把控餐品质量的商家。“被选中卧底的孩子”(餐馆/平台)一定不是幸运的,但幸运的是,顾客有跳过这些“ 黑外卖 ”的机会。所以面对频繁的曝光,消费者对中小餐馆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市场上企业良莠不齐,顾客要给予责任心和耐心。对行业而言,相对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是催生 创业 创新 的暖房,而“黑外卖”将加速整个外卖市场格局明朗。
卧底潮 ,有意义吗
有。
必须承认的是,记者深入一线深度调研精神可嘉,“卧底”的情况下,能够拿到相对更加真实的资料,从叫号、传菜、制作、包装、配送环节,对食材卫生安全实时监督。卧底是件辛苦的事情,到餐厅卧底不仅要冒着被发现的危险,还需要对食材和餐厅环节有一定了解。
相信卧底餐厅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关注度,促进食品安全监管的落实。事实上,除了各地食药监积极落实之外,北京食药监局还在上半年接到投诉举报。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三大平台投诉举报228件,其中美团网92件,饿了么77件, 百度外卖 59件。
不过,行业更需要冷静。
被曝光的除了不良餐厅,还有平台的监守自盗,这是令行业震动的事情。虽然,市场或者企业都会经历起步期、高速发展期、除病阵痛期,才有可能形成相对成熟的市场规范及相对稳定的运营。
此外,餐饮市场逐渐走向品质化,而外卖用户在双重刺激下,更愿意相信品牌商家,消费水平趋于高端。而相比各自为战的广大中小餐馆,品牌餐厅的顾客信任度建立在其常年累计的口碑,更深层次的是其相对标准化的流程。而标准化的流程只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想要杜绝还需从源头抓起。比如洋快餐品牌在国内逐渐消退,留在顾客印象里最深的恐怕是食材的畸形和不卫生。
因此,面对卧底潮,别那么大惊小怪。毕竟,看得见的不卫生是可以避免的,看不见的才更值得深思。市场在良性发展,请多点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