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 | 国内首家机场无人便利店“云拿”,与Amazon Go有何不同?
亿欧获悉,曾报道过的 云拿科技 近日在上海虹桥开了一家 无人便利店 ,并且据说这是国内机场首家无人便利店,对此,亿欧进行了实地探访。
便利店位于机场的三楼,门店面积大约有70㎡,设有两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并配备两个工作人员。店内涵盖了零食、日常用品、冷柜鲜食以及自助咖啡等,整个门店的品类与日资便利店的相似。
无感支付,“即拿即走”的便利店
亿欧了解到,云拿科技是一家智能零售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物联传感等技术,向线下实体零售店提供无需排队结账、即拿即走的解决方案,通过收取服务费和销售额抽成以实现盈利。目前,云拿科技在今年6月完成了Pre-A轮融资,资方为金沙江创投与火山石资本。
简单介绍一下在云拿便利店的购物流程:对于首次购物的用户,需要手机扫码注册,进入云拿小程序。为了能够实现无感支付,需要在该小程序上开通“免密支付”。在进店前,打开小程序,扫进店码入店。在店内可直接拿上想要的产品,在相应出口离店即可,之后手机会收到相应的扣款短信。
不过据店内工作人员介绍,用户手上的商品,在未离开店前,不能给到旁边的人,这样会造成扣款错误。
目前,云拿虹桥机场无人店最多可同时容纳20人左右,结账速度在8-10秒钟内完成,准确率为99.9%。
在虹桥门店中,亿欧发现店内不仅在墙上安装了摄像头,还在每个放置商品的货架上也安装了微型摄像头,云拿技术人员跟亿欧解释道:“一部分摄像头是用来捕捉用户的动作和行为,而另一部分则是用来识别商品。”
其实虹桥无人便利店并不是云拿落地的第一家店,在这之前,云拿已经落地了13家门店,其中包括直营店以及与合作伙伴的联营店。联营店由云拿提供技术支持,解决收银问题。从云拿13家门店的数据反馈,复购用户约占总用户数的90%,客流量比传统便利店高5%。
对标“Amazon Go”,云拿还差点火候
“即拿即走”从一定程度上提升购物体验,降低了店铺的人力成本。 传统零售店三分之二的员工是收银人员,总体人工成本会占到总成本的 20 %- 30 %。
“ 无人便利店也是需要人的,需要人来做补货和拣货。 现在一个人补货的时间大概只占工作时间的10%, 90%的空余时间可以用来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外送,以及做一些精细化运营工作。”云拿CEO冯杰夫对亿欧解释道。
目前市面上无人便利店识别顾客所购商品的技术可分为三种:条形码、RFID以及 人工智能 技术。条形码技术需要用户在结算台或使用手机扫描商品上条形码;RFID技术则是需要在每个商品上贴上RFID标签;人工智能技术是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来识别用户所购买的商品。
而目前被国内外媒体多次提到的“Amazon Go”,就是使用人工智能+重力感应等技术,店内可一次性容纳90人,亚马逊一直想要在海外开店,但由于技术原因迟迟未能实现。
根据前文的介绍,云拿便利店直接对标“Amazon Go”,以及国内“简24”。但不管从云拿还是简24,店内可容纳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Amazon Go”的数量。
云拿方面表示,预计年底门店数要达到20家。“现在我们的便利店不仅要将人吸引过来体验,还需要将用户消费的核心数据进行分析。给到便利店进货的精准预测值,以减低货损率。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完成精准营销,这是云拿现在和未来做的事情。”云拿合伙人张一玫告诉亿欧。
从目前技术和运营结果来看,无人便利店的发展还未成熟。虽然技术在不断优化升级,但具体来看,技术推动着无人便利店的落地,同时技术的不成熟也对无人便利店是否能够快速成长与复制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回顾2018年,“电商一把手”阿里巴巴和“流量生产机”腾讯在疯狂地收割线下;社区便利店、生鲜店强势扩张;智能货柜开始取代无人货架站上舞台;小程序、社交电商引发巨额资本入局;类网易严选的家居生活形爆发……随着消费升级大潮来临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零售行业迎来了又一转型升级的重要周期。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的通路中,每个环节都面临着创新改造。本次论坛将汇集零售行业创新者,共同把脉零售未来智能化、品牌化的消费新趋势。
详情及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24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