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相入股银行、消金,是新金融的“保命符”还是“紧箍咒”?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争相入股银行、消金,是新金融的“保命符”还是“紧箍咒”?

1

最近几个月, 新金融 行业的气氛似乎越来越丧。

P2P备案转正无望,一大批公司驻足在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数据公司遭遇「大清洗」,对于高度倚赖数据服务的新金融业务影响深远;还有戴志康、张振新两位资本大鳄,驰骋一生最后折在了P2P上,令人唏嘘。

迷茫、焦虑、没有安全感.....现下几乎成为了新金融从业者的常态。

刚想出一条出路,转眼就被堵上;每个业务线都要考虑一下「备用方案」,以免突然被中断;监管,就像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剩下的新金融公司们不得不时刻警醒。

稍微有些实力的公司则开始拼命地获取各类金融牌照,希望借此获得某种身份的认可或者稳定业务的基础。

国庆节前,又有几家新金融公司官宣了入股金融机构的消息。先有玖富数科略投资湖北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后有乐信参与的民营 银行 ——江西裕民银行正式成立。

如果再往前看一点,今年还有度小满金融斥资4.5亿入股包银消费金融公司,成为持股30%的第二大股东;阿里巴巴和新浪则通过子公司间接入股包银消费金融,曲线布局消费金融牌照等。

其实,新金融公司布局金融牌照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过去几年,从支付、小贷、担保、租赁、保理等领域都能看到新金融公司的身影,不少牌照还一度被炒至高价。

争相入股银行、消金,是新金融的“保命符”还是“紧箍咒”?

一方面是由于这些牌照与新金融机构的业务有较高的协同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们的进入门槛较低。 反观消费金融公司、民营银行,甚至城商行、农商行等需要监管审批的「大牌照」则鲜有新金融公司可以介入。

但显然,这道大门现在打开了一道缝隙。

「监管的态度有些微妙变化。」一个新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告诉我,最近几年他一直在各处奔走希望为公司拿下一些有分量的金融牌照,所谓「拿下」其实也就是参股。「如果能参与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或消费金融公司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了。」

「前两年,监管对于新金融公司进入银行或消费金融公司还是非常抵触,担心出风险。除了少数互联网巨头,其它中小公司基本没戏,上市了也一样。」但他在今年看到了一些新的希望。

因为一个大的逻辑变了,包括P2P在内的新金融机构无法获得身份认证,但长远来看又必然要被纳入监管体系,单独申请或投资入股金融机构成为了一个折中的选项。

前段时间,行业龙头陆金所先是表态要退出P2P,紧接着就传言,其将获得一张消费金融牌照。这是监管和行业妥协的结果,也是给「大浪淘沙」之后的企业一个软着陆的机会吧。

2

其实, 这种资源整合,也是各取所需的结果。

以民营银行为例,在之前的两年多时间里,民营银行的批筹一直处于停摆状态,甚至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退出筹建。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全球银行业都在面临挑战,业务增速放缓、利润下滑,更何况民营银行在线下网点、吸收存款等方面有天然的劣势,如果不具备差异化的竞争力,很难真正取得突破。

从2018年年报来看,分化趋势也在进一步加剧,背靠巨头企业、有科技支撑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消费金融公司的情况类似,在经历了早期的发展红利期之后,各个公司都希望在资本金、场景布局、技术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因此一旦增资开闸,都对于新股东在这些方面提出了要求。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数量庞大的农商行、城商行们,亟待转型求生。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国内目前有城商行134家、农商行超过1400家、村镇银行约1600家。以规模相对较大的城商行为例,在过去几年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之下,不良资产规模普遍扩张,近五年增长了247%,农商行的情况则更加严重,增长超过433%。

麦肯锡在《中国Top40家银行价值创造排行榜(2018)》中指出,国内17家主要城商行整体经济利润在2017年转负,达到-129亿元人民币。

麦肯锡在报告中预测,如果这些银行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业务转型、加速科技能力、管理能力的提升,未来3年,数量巨大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将会成为被并购的对象。今年,锦州银行被工行接管就是一个例证。

对于这些中小金融机构而言,借助 金融科技 能力,完成数字化转型成为了必然选择,可能也是唯一的出路。所以,能够引入成熟的金融科技公司作为股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事实上,在此之前,城商业、农商行们已经在探索引入金融科技公司作为股东。

比如在 2017年微贷网宣布斥资2.8亿元入股阳泉市商业银行 ,并与另外三家机构并列成为阳泉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此外,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网贷平台 团贷网还曾通过关联公司入股延边农商行。

如今来看,当时的这些探索是很不成熟的。新金融公司们还处于洗牌期,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对于持牌机构而言是不小的打击;而银行的转型思路尚未明朗之时,也难以真正产生业务协同。

眼下,随着金融科技平台的发展,也伴随着持牌机构们转型金融科技战略的明确,这种更紧密的合作方式开始以一种更加成熟的形态落地,有了更多可供参考的样本。

3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这种「联姻」还会越来越多。 当然,这个准入门槛也是不低的。

以消费金融公司为例,其要求非金融企业作为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也要具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0亿人民币、最近一年年末金资产不低于资产总额的30%、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盈利等要求

而根据银监会此前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民营银行股东需具有较长的发展期和稳定的经营表现,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财务状况、资产状况良好,符合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总资产30%以上,权益性投资余额不超过净资产50%等条件。

对于大部分新金融平台而言,要满足这些条件并不容易。而入股后的联动效果如何,更有待观望。目前来看,对于这些新金融公司来说,更多的考虑可能还是为自己寻一条退路。

只是,这代价无疑也是巨大的。

不说别的,对于原本主打科技概念的新金融公司来说,至少在资本市场上「持牌」就未见得是个加分项。都是按照科技公司来估值,现在可能要变身为金融机构,投资人如何买账。

已上市的公司困恼「扶不起」的股价,未上市的公司惆怅「撑不起」的估值。这牌照拿还是不拿,到底是一道「保命符」还是一道「紧箍咒」 ,可能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亿欧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