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医疗集团向1亿规模中产阶级市场扩张
实际上,早在1989年到2000年间,我国卫生部对外资进入中国医疗市场、外籍医生的准入、设立形式等就已作出了规定。但是直到2010年12月,我国才放开了港澳台独资办医(由卫生部、商务部发布的《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管理暂行办法》和《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设立独资医院管理暂行办法》);到2013年,上海自贸区开始允许外商独资设立医疗机构;到2014年国家卫计委、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才真正表明我国对外资独资办医敞开大门。
而根据瑞信《2015年全球财富报告》定义的中产阶级标准,基于2015年中期的价格标准,拥有财富在5万美元到50万美元(33万人民币到332万人民币)的成年人可以被视作中产阶级。根据该标准, 中国的中产阶级人群在1.09亿。这也是很多 外国医疗集团 看中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
目前的外资医院受限于医疗保险支付政策和高昂的投资成本、经营成本,只能定位于针对外籍和港澳台人士、企业高管、国内富裕人群的高端医疗机构。
然而这个市场并不大,且竞争已相对激烈。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15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高净值人群,也就是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也不过121万人。根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数据,外籍和港澳台人士合计约102万人。 对外资医院来说,将市场扩张到中产阶级人群确实是明智之举,但是真正面向中产阶级的医疗机构也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
1、中产阶级的承受能力。 成熟医疗保险产品的缺乏会导致很多中产用户尽管认可高端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理念,但还是会被高昂的价格挡在门外。就算这些外资医院可以接入医保,又可以覆盖病人多少费用? 中产阶级是否能够承受得起医疗费用对这些医院来说至关重要。
2、不定位高端,如何提供差异化服务。 医保是以基础保障为核心,无法覆盖额外的差异化竞争服务。那么外资医院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服务? 若和公立医院缺乏错位,会失去竞争力。
3、前期资本投入大,收回成本不易 。如果病人可以使用医保账户,就会面临和公立医院一样医保结算的问题。从药品、检查等各个项目,价格都将受到一定限制,和公立医院相差不会太大。对于投资巨大的外资医院来说如此的收费模式很难收回成本。用户的自费比例不会小。 好在中产阶级人群的特点是对服务要求高、看重品牌,为了服务质量可以接受一定的溢价 。
4、招募优秀医生的困境。 不仅医生不足,中高层管理人才尤其不足。 首先按《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外籍医师在华从事不超过一年期限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业务,一年过后需重新注册。其次,虽然相对公立医院,外资医院能够提供更好的薪酬和更优越的工作环境,并具有与国际接轨的职业培训,但对优秀的专科医生而言,他们更看重医院的科研实力、医生编制、医院平台和名誉。在中国,多数时候医生失去了三甲医院的平台也就失去了光环,对病人的吸引力也大大降低。再加上私立医院在市场上的整体差口碑,让优质医生望而却步。最后,尽管体质内一直在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实践中却并没有那么顺利。
但是这些困难和挑战并没有阻挡外国医疗集团进军中国的决心。在此,我们也盘点了那些重要的外国医疗集团在中国的布局。至于1个亿的中产阶级市场究竟可以满足多少外资医疗机构在华的发展,我们尚需等待观察。
1、 IHH
IHH成立于2010年,于2012年在马拉西亚和新加坡上市,当前市值465亿林吉特,是亚洲最大、全球市值第二大的医疗集团,仅次于美国的HCA集团。IHH目前在亚洲和中东的十个国家运营,雇员超过35000人,在旗下50家医院中拥有超过1万张床位。
IHH的全资子公司百汇医疗是IHH发展中国业务的控股公司,它在中国拥有近100位有国际医疗背景的医生,设有10个交通便利的医疗机构(上海,苏州,北京,香港),提供40多个科室服务,并与50多家国际保险公司有直接结算服务。
百汇医疗于2004年进入中国,2006年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医疗中心,并于2007年收购了上海瑞新集团,成为上海知名的外资医疗机构。
2016年1月,IHH医疗保健与鹏瑞利置地集团签署一项协议,向后者承租一家医院的部分空间以经营中国成都百汇医疗医院。成都百汇医疗医院将成为成都首家外资三级医院,净面积约48000平方米,预计将于2018年开业,为妇产科、儿科、心脏科、骨科、眼科及内科的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和服务。
2016年8月,百汇班台集团与控股的医疗基础设施投资开发公司上海虹信医疗投资合作将在上海新虹桥国际医疗中心开设一家拥有450张床位的国际医院。预计将在2020年投入运营的上海百汇医院总投资额为13.6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配备120名医生、450张病床,涵盖包括心脏外科、心脏内科、泌尿科、消化内科、微创手术、内科和外科等特色专科在内的大量科室。
2016年11月,IHH与泰康保险集团达成股份认购协议,泰康保险将以大约11亿人民币购入百汇中国的29.9%股权。
2017年3月,IHH全资子公司新加坡M&P投资私人有限公司宣布已获得营业执照成立南京紫峰百汇医疗医院,该医院将为拥有70张床位的妇产医院,预计2018年开业。M&P持股60%,江苏紫峰医疗公司持股40%。
2017年6月,上海百汇医院在上海奠基。其合作伙伴包括泰康保险和上海虹信医疗投资。
2、 莱福士医疗集团 (Raffels Medical)
莱佛士医疗集团创始于1976年,从起初的两间诊疗所扩展为新加坡首屈一指的综合性医疗保健集团,也是亚洲主要的私立医疗集团之一。目前在新加坡、中国、日本、越南和柬埔寨的13个亚洲城市设有100多家医疗机构,聘有370名医师和2500名员工,每年服务超过200万名患者和6800家企业客户。集团旗下拥有一家三级医院,以及遍布新加坡全岛的综合医疗及牙科诊所。
莱福士医疗在2013年便透露有意进军中国的医疗保健市场,但直到2015年5月,莱佛士医疗才真正有所行动,与上海陆家嘴集团签署协议,合资在上海发展一家拥有400个床位的国际医院,将成自贸区最大综合性国际医院。该医院由莱佛士持有70%股份,上海陆家嘴集团持有30%股份,总投资额预计为人民币10亿元,规划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计划2018年建成,2018年年底开业。
在莱佛士的优势领域,如肿瘤科、妇产科、心脏内科和骨科,医院将引进专业人才和尖端技术打造四大“卓越中心”。医院运营初期,外籍医生比例将达到70%。在培养中国本地医疗人才方面,莱佛士医疗集团计划招募国内年轻医护人员和医疗行政管理人员,在医院建造过程中,即派遣他们前往新加坡接受培训,为担任临床治理和行政管理方面的职务做好准备。
2015年10月,莱佛士医疗集团与国际SOS在中国、越南以及柬埔寨就十家诊所展开合作经营,以期提高服务质量并且扩大服务范围。其中中国的合资诊所分别分布在北京、大连、南京、深圳、天津以及天津泰达。
3、拉姆齐医疗集团(Ramsay Health Care)
拉姆齐医疗集团于1964年由Paul Ramsay在澳大利亚悉尼成立,现已发展成为在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经营超过220家医院和日间手术设备的全球性医院集团。它是世界五大私人医院运营商之一。集团拥有约2.5万张病床,在五个国家雇用超过6万名员工,每年接待近300万名病人。
2013年3月,Paul Ramsay与马来西亚联合企业森那美(Sime Darby,马来西亚跨国巨头)签署了一项合资协议,将拉姆齐的三家印度尼西亚医院与马来西亚的三大医院联合起来,并计划在东南亚扩张。
2015年5月,拉姆齐集团和森那美联营的Ramsay Sime Barby Berhad公司计划与成都锦欣医疗投资管理集团组建合资经营企业,准备在中国投资一系列专科医疗机构,包括参与成都本地多家私营医院运营,开办妇科医院等。
但是2016年3月,拉姆齐集团向市场表示,由于“多项门槛性条件”未能达到,决定不再推进与成都锦欣集团的合资方案。
同年同月,拉姆齐集团与海南省卫计委、海口市政府在海口签订了“医疗健康项目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主要合作项目包括,合作设立“海口市人民医院圆美国际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以现有相对独立区域中的医疗物业投入,由拉姆齐集团投资升级改造,作为营利性高端国际医院,由澳方控股经营。同时,合作设立“海口市同仁堂圆美国际医院”。具体方式是由拉姆齐集团、中国同仁堂集团联合投资和“海口市中医院”三方合作。中医院以金盘新院址开展合作,由澳方投资改造控股。旧院区保持公立医院性质,并由新成立国际医院托管。
另外,合作设立“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圆美国际医院”。由拉姆齐集团投资改造市妇幼保健院部分物业,设以高端产科、妇科肿瘤、儿科疑难杂症为特色的妇儿专科医院。
此外,合作设立“海口圆美国际医院”。以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新院区参股,由拉姆齐集团投资改造并控股,建设国际一流的品牌国际医院。同时,由合资医院托管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实现资源共享。
4、 美国联盟医疗体系 (Partners Health Care System,PHS)
美国联盟医疗体系由麻省总医院和布列根和妇女医院两家全美领先的学术医疗中心联合创建,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综合卫生保健体系,位于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
PHS是马萨诸塞州最大的私人企业,拥有约6万名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科学家和专职护理人员,每年的研究经费总预算超过14亿美元。其中,麻省总医院和布列根和妇女医院是接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经费最多的两家医院。
PHS里有综合医院、二级医院、康复医院、各类专科医院等30家医疗机构,其中有五家医院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学附属医院。(麻省总医院、布列根和妇女医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麦克莱恩医院、斯波尔丁康复医院。)
在PHS里,有很多的社区医院,这些医院主要是通过并购进入体系的。并购过来的社区医院由综合医院进行管理和运营。
2014年11月,美国联盟医疗体系旗下的美国联盟医疗国际部宣布,在为期三年的顾问合作之后(始于2011年),与上海嘉会国际医院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一个以患者为中心、以亲密医患关系为导向的新型国际医院。
此前10月,上海嘉会国际医院与麻省总医院签订了一项长期合作意向书。根据这份协定,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MGHCC)将与嘉会医院共同合作建立一个乳腺癌特色医学中心。
2015年8月,嘉会国际医院也与布列根和妇女医院联合宣布一项战略合作延续计划,在位于上海的嘉会国际医院共建妇女医学中心。不久前,它们曾正式签署了一份关于在妇女健康领域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合作范围涉及产科、妇科、生殖医学、新生儿重症监护及综合妇女健康等专业领域,该医学中心将会针对中国女性的健康状况为其提供综合医疗服务。
上海嘉会国际医院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基金会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嘉会医疗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挚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资筹建,医院位于上海市中心徐汇区,是一家由外资主要控股的盈利性综合医院,于2011年4月正式获得卫生部和上海市政府审批。上海嘉会国际医院是中国第一家获得卫生部许可冠名“国际”的外资综合性医院,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规模设立,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总投资30亿元。
医院将开设全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肿瘤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多个科室,共设500张床位,第一期246张。
5、德国阿特蒙集团( Artemed Group )
阿特蒙集团是一家有着世界领先技术的德国专业医疗服务及养老服务运营机构,目前在德国慕尼黑、柏林和汉堡等地有8家医院,并拥有5家养老中心。
2014年7月,德国阿特蒙集团、银山资本,与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三联发展有限公司和外高桥医保中心,就设立上海自贸区阿特蒙医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阿特蒙集团是上海自贸区对外开放医疗服务业后,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医疗机构。
上海阿特蒙医院预计将于2018年三季度在外高桥开业,占地规模一万平方米。据悉,其首期200个床位以骨科专业医疗服务为核心,同时建立独立影像中心(包括PET-MRI)与第三方检验中心,计划投入1.6亿人民币进行设备采购。二期250张床位建设心血管疾病中心等,将于2020年投入运营。医疗团队将由中国医生和德国医生组成。
上海阿特蒙医院一期将与医保结合,探索单病种结算,即一种病收费总额可以事先锁定。单病种定额付费系统(DRG系统)正是德国阿特蒙集团的特色之一。
根据规划,一期上海阿特蒙医院的75%的床位将用于医保,二期建成后,将最终实现医保的全覆盖。
该中心计划引进上海首台最先进PET-MRI(全身扫描+核磁共振),这套影像设备不仅对人体损伤小,测量准确率也精细到微米级。它融合了PET和MRI的优点,如果说PET能够诊断出90%的病症,那么加入了MRI,则可将这个比率提高到95%。PET擅长的领域在于肿瘤,MRI擅长的领域,包括神经系统、骨及软组织、五官、头颈部的病症诊断领域,PET-MR尤其是脑部肿瘤、癫痫、抑郁等疾病的病灶都可较清晰地显示,这是以往的PET无法做到的。
除了设备,上海阿特蒙医院还将探索进口药的临床使用。
医院在设计初已经明确表示七年不盈利,以制度创新探索为重点工作。
6、哥伦比亚(中国)医疗集团( Columbia China )
Columbia中国(凯宜中国)是由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哥伦比亚太平洋管理集团和新加坡投资公司淡马锡各持股50%的外资医疗集团,其业务包括在亚洲投资、兴建及运营国际化标准的医院、诊所及养老机构。Columbia中国的另一家联营公司Columbia Asia已在马来西亚、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开设了超过27家医院、诊所及护理机构。
Columbia中国拥有一家220张床位的骨科医院(上海开元骨科医院)、两家综合及专科诊所和三家养老机构,分别分布在上海和北京。Columbia中国目前正在无锡(640万人口)、嘉兴(460万人口)和常州(460万人口)筹建三家分别拥有300到500张床位的综合医院,以及在宁波筹建一家300张床位的养老机构,其他多个新项目的筹建工作也正在中国全面展开。
其中,上海开元骨科医院是二级骨科医院,经由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设置,是浦东新区唯一的四星级专业骨科示范医院,上海市医保定点医院。
2015年12月,无锡凯宜医院正式落户无锡,该医院计划占地面积约36亩,总投资1亿美元,建筑面积超过3.7万平米,医院建成后将开设全科、普外科、内科、眼科、耳鼻喉科、妇科、产科、儿科、骨科、口腔科、皮肤科、健康管理、康复理疗等共17个科室,预计在2017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7年8月,嘉兴凯宜国际医院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达1.5亿,将按照JCI认证的标准来建设,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配备500张病床、10间现代化数字手术室、6间产休一体化产房以及国际一线品牌的诊断设备,预计2019年开业。
7、达维塔肾脏护理公司
达维塔保健的子公司达维塔肾脏护理公司是美国肾脏护理的领先供应商,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晚期肾病患者提供透析服务。截至2017年6月30日,达维塔肾脏护理公司在位于美国的2445个门诊透析中心为约19.46万名患者提供管理服务。该公司还在美国以外的11个国家运营了217个门诊透析中心。
在中国,达维塔肾脏护理公司经营着两个门诊透析中心,服务大约90名患者。
2015年8月,达维塔肾脏护理公司宣布在山东组建合资肾脏保健专业连锁医院,医院名为达维塔山东肾脏病医院有限公司,是跨国保健公司与中国私营公司组建的同类首家肾脏透析合资企业,合伙人为舜井肾病医院总裁Xiaoyi Zhang。Xiaoyi表示,该医院是济南唯一获批可从事透析服务的私营医院。
有研究表明估计中国慢性肾病患者可能高达1.2亿。只有12%的人认识到自己的病情。
2017年6月,达维塔集团与华润医疗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达维塔先进的管理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以及华润医疗集团在中国的医疗资源网络优势,为中国慢性肾病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8、欧葆庭集团
欧葆庭集团成立于1989年,全球总部位于法国巴黎。集团主营业务分为三大板块:医护型养老机构、康复医院和精神疾患康复中心。
集团于2002年在巴黎纽约泛欧交易所公开上市,2004年开始开拓国际市场。历经14年快速增长,市值超过51亿欧元。截至今天,欧葆庭集团旗下养老机构及医疗机构总计775家,床位数达79838张,遍布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瑞士、奥地利、捷克和波兰,是名副其实的欧洲养老全护理领导品牌。
2013年,欧葆庭来到中国,总部位于上海。
2014年,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欧葆庭签约南京仙林国际颐养中心项目。
2016年,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的欧葆庭仙林国际颐养中心正式面向大众。
9、泰国吞武里医院集团(Thonburi Hospital Group ,THG)
泰国吞武里医院集团成立于1976年,是泰国规模最大的医院集团之一,医疗水平、服务理念世界一流,目前在全球投资和管理的医院达400余家,其中泰国国内控股、参股的医院共26家中17家具有JCI认证资格。吞武里集团与北京武警总医院、中国红十字会北京999国际急救医院合作项目,具有国际医疗合作经验。
早在2011年,泰国吞武里医院集团董事长汶•瓦纳信医生就透露,2011年吞武里医院集团将投资65亿泰铢。其中,与中国盟友合资成立力联集团(United forces Group),将在中国南京、苏州和无锡三个城市各建一家医院,每家医院的床位300张。上述项目投资总额为200亿泰铢,吞武里医院集团占30%的股份,投资额约60亿泰铢。
2013年4月,泰国吞武里医院集团与南京河西新城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南京市河西新城区国有资产经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力联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订协议建立南京河西新城国际医院。
南京河西新城国际医院选址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江东南路友谊路交界处,占地约38亩,建设规模约500张床位。将设心血管科、重症监护科、妇产科、外科、内科、国际体检中心等科室,并引进吞武里医院集团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与管理水平。河西国际医院将开创南京首家按照JCI国际医疗认证标准建设的高端国际医院。河西国际医院项目计划投资约20亿元人民币。后续计划继续建设养老和教学研发机构等项目,预计投资约30亿元人民币。
2015年10月,泰国吞武里医院集团与威高集团正式合作签约,共建威海市首家家中外合资二级综合医院——威里医院。
2017年11月,威里医院正式运营。当天,威海市市立医院和威里医院医联体签约仪式同时举行。威里医院项目总投资2.5亿元,医院建设面积1.6万平方米,标准床位150张;医护人员199人,副主任医师以上25名,护理师51名;开设诊疗科室32个,同时设立了综合内科、普外科、妇儿病区3个住院病区。
技术方面,威里医院开设7个特色科室,开展系列特色病种治疗。人才方面,在现有医护人员的基础上,威里医院面向国内外招贤纳才,已引进优秀人才45名,后续将引进专业学科带头人及骨干医生。医院注重人才的培养,积极支持医护人员参加各种在职培训、学习及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已安排75名院内医护人员分期分批前往国内知名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同时选派50名医护人员前往泰国学习,已有18名学成归来。
威里医院与威海市立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合作后,双方将在医疗队伍建设、医院技术提升等方面积极交流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带动各科室全面深入合作,全力打造具有高水平特色科室和坚实综合医疗基础的烟威地区国际化品牌高端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