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分级诊疗制度研究(上)
【编者按】我国的医疗资源与居民的就医需求呈现“倒三角”配置,制约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影响居民的就医质量。基层医疗机构闲置率高与医疗需求缺口不断放大的矛盾日益突出。
本文发于新康界;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我国的医疗资源与居民的就医需求呈现“倒三角”配置,制约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影响居民的就医质量。基层医疗机构闲置率高与医疗需求缺口不断放大的矛盾日益突出。
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升级,老龄化阶段的来临,导致国家本来就不足的医疗资源更为拮据。然而,国家在逐年加大医疗资源的投入,居民的就医质量和满意度提升却不尽如人意,这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卫生机构的布局和居民就医的方向错配。
人口老龄化/慢病管理人群基数不断增加,医疗需求缺口不断放大
1、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我国居民的总体医疗需求尤其是一些慢性病、老年病的医疗需求仍在不断上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亿人,占总人口的17.3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1.9%。60周岁以上人口和65周岁以上人口都比上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持续加大。
预计到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
2、慢性病患者基数庞大,病程长,医疗需求不断增加
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目前我国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到总疾病负担的70%,所产生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已经极大超过我国居民的承受能力。
同时,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已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慢病管理刻不容缓。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就表示,今年要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50%费用纳入报销。近日发布的《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类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也拟优先考虑纳入慢性病用药。
基层医疗机构资源闲置率高
1、 医疗卫生机构中,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庞大
2018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9.74万个,比上年增加1.08万个。其中:医院3.3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4.36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80万个。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95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06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1862个。
2、 全国医疗机构床位占比最大的仍然是医院,其中又属公立医院占比最高
2018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0.4万张,其中:医院652.0万张(占77.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8.4万张(占18.8%)。
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3.7%,民营医院床位占26.3%。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46.4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39.9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5.5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7年5.72张增加到2018年6.03张。
分级诊疗是解决医疗资源与居民健康需求不匹配的有效手段
1、 分级诊疗 内涵是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分级诊疗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
分级诊疗制度内涵即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总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分两步走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目标,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实现。
上海市是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医生制度改革的地区,通过“5+3+1”完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1+1+1”签约服务做实家庭医生制度,同时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2、分级诊疗终极目标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伴随老龄化、城镇化等社会经济转型过程,居民基本健康需求增长迅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给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带来了挑战,主要体现在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布局不完善、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合理,不能有效满足激增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服务需求。
另一方面,经济新常态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提能增效的重任,以三级医院为主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不仅使用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还引起居民就医不便,造成医疗费用负担加重,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19年7月25日-27日,亿欧大健康将主办
“GIIS 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
,峰会以“雁栖健谈——从【规模】到【价值】的医疗变革”为主题,围绕医疗大数据、医药创新、非公医疗和科技医疗四大细分领域的市场环境、投资热点和产业变革等话题展开探讨。
活动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85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