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8,展望2019:金融科技行业有哪些竞争趋势?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回望2018,展望2019:金融科技行业有哪些竞争趋势?

一、2018年科技金融行业竞争分析

(一)行业进入深度调整后期,市场规模增速放缓

2018年以来, 金融科技 行业整体进入深度调整后期,各业态发展进程快慢不一。自2018年下半年P2P平台集中“爆雷潮”以来,行业发展速度持续放缓;第三方支付市场趋于成熟,增速趋缓。同时, 普惠金融 、 消费金融 、 供应链金融 等借助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在 人工智能 、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进入高速发展期。

(二)金融科技强监管进入常态化,监管科技将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金融科技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提高社会福利的同时,金融科技相关的风险防范工作也不断加强。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2018年12月比较全面地阐释了金融科技的监管思路,提出:任何金融活动都不能脱离监管体系,不能以技术之名掩盖金融活动的本质;不论对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还是金融科技企业,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落实穿透式监管;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并未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其与网络、科技相伴生的技术、数据、信息安全等风险反而更为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金融或金融科技应该接受更为严格的监管。

在过去几年,监管方在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虚拟货币交易场所和ICO等方面密集出台了多项严监管措施。在2018年7月召开的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中,有关方面审议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这意味着,2019年,防范风险依然是金融监管工作的重点,金融科技的强监管将常态化。同时,监管科技在金融科技监管上将发挥持续性作用。2018年8月,证监会已正式印发《中国证监会监管科技总体建设方案》,后续其他领域的监管科技方案也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地。

(三)传统金融机构全面发力金融科技转型

2018年以来,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边界更加清晰,互联网企业定位金融科技,以技术输出为主,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更加深入,二者均通过战略合作发挥自身业务优势。以银行业最为典型,银行业依托长期积累的风控、管理、数据和技术优势,积极适应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趋势,主动与金融科技企业实现跨界合作,互利共赢。据统计,全球排名前100的银行中,有52%的银行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来强化自己的数字化能力。如花旗银行与LendingClub合作,在信贷服务不足的社区中提供相关服务;富国银行应用EyeVerify的眼纹识别技术,为企业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安全体验;桑坦德银行购买美国金融科技平台Kabbage的服务,提升其在英国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竞争力。从国内发展看,2017年,工农建中四大国有银行分别与京东、百度、阿里、腾讯开展战略合作,在四大行的带动下,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已经呈现越来越紧密的态势。2018年以来,该类合作向各类银行拓展,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等均有体现。预计未来的合作领域还将进一步拓宽,有望建立起联合创新和资源共享机制,共同成为更有效的现代金融体系。

同时,2018年以来,银行自身也发力金融科技,银行业通过建立科技公司等形式积极布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创新信贷业务、风控系统、理财产品等,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形成自身特色。2018年5月,建设银行宣布其全资金融科技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正式成立。根据官方介绍,建信金融科技注册资本金为16亿元人民币,初期用户规模就已经达到3000人。2018年5月15日,中国民生银行发起成立的科技公司——民生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服务于民生银行集团、各子公司和业务伙伴,推动民生“科技金融银行”建设,同时提供科技能力输出,为中小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科技转型所需的解决方案和专业科技产品。此外,兴业银行孵化的兴业数金2017年与IBM联合发布“数金云”,形成了“四朵云”的服务格局——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银行云、为非银机构提供服务的非银云、为政府企业提供服务的普惠云以及可以为全行业提供可靠基础架构的数金云。

(四)互联网巨头引领金融生态圈打造

在政策法规监管越来越规范、经济形势总体看好而且企业对于提高运营效率压力越来越大、用户对于便捷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互联网企业以用户为中心的战略以及作为先进技术的代表,自然容易成为领头羊。在过去十来年时间,不断探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态”链条。对于后来者来说,他们只有三种选择,但是绝大部分是被淘汰。这其中,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BATJ,凭借其自有生态圈的打造,利用金融服务有效融入客户生活场景中,迅速占领零售金融市场;领先的传统金融机构开始着手构建生态,将其服务切入客户场景中。

从生态链条大致分为支付、融资、储蓄与投资以及其他四个维度。不难看出,以BATJ为首的中国互联网关键玩家们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生态闭环,而且从业务模式上看,线上线下高度融合,体现了已经不是那么热的O2O模式,完整产业链包含:支付、借贷、资产管理、信用积分(征信)等。

(五)行业融资规模显著增加,以区块链为主的金融科技获资本追捧

2018年以来,以区块链、智能投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开始发力,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拉高2018年行业整体融资规模。1-9月,金融科技行业共融资1547.14亿元,环比上升0.97%,融资302例。其中,区块链共计融资共计204例,占比67.55%。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在游戏、娱乐、能源等细分领域应用的新兴技术平台不断拓展。融资向区块链行业中实际应用场景平台的大幅倾斜,而不仅局限于虚拟币交易相关平台,表明我国区块链发展已进入另一个发展阶段。融资额排名第二的是外围服务,主要集中在大数据、征信等基础设施领域,共发生76例融资,占比25.17%。

从融资金额的分布上看,行业马太效应显现,平台规模与获得融资金额成正比;但从融资案例发生数量上而言,规模相对较小的金融科技平台,也凭着自身业务优势以及发展战略,受到许多风投机构的青睐。

二、2019年科技金融行业竞争趋势预测

(一)金融科技走向深度调整后期:发展速度分化、“马太效应”显现

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金融科技领域的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一定量级,零壹财经金融科技兵器库收录的金融科技公司就高达5000多家,大多数公司业务集中在风控、营销和运营层面,这些是金融最广泛的应用场景,也是目前金融科技公司争夺最激烈的领域。

同时,随着严监管的常态化,部分领域的业务空间已出现阶段性的天花板。比如在2018年的网络借贷领域,一方面行业清理整顿、控制规模,另一方面集中度不断加强,不少实力不济的机构加速转型与退出。此外,和信贷与凤凰金融的股权与业务合作案例说明,平台间的并购整合、联手做强将是行业趋势。网络借贷行业的这些变化并非个例,无论是监管的变化,市场的变化,还是技术的突破与资源的集中,都会促使互联网的集聚效应不断显现,金融科技领域的马太效应在2019年将更加明显。

(二)“以科技应对科技”成为金融监管新趋势

金融业务相互交织,错综复杂。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嵌入金融领域,金融市场的繁复程度远非以往。在金融科技的助推下,金融业务呈现出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等特点,带来了新的风险场景和风险特征的叠加,给金融监管带来很多新的问题。科技正在不断升级金融监管“千里眼”和“顺风耳”的风险识别能力,“以科技应对科技”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普遍共识。进入2019年后,BAT助力监管科技应用正成为新常态,而监管科技有望成为下个投融资风口。据介绍,证监会监管科技3.0的核心就是要建设一个运转高效的监管大数据平台,综合运用电子依据,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围绕资本市场主要生产和业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监控和历史数据分析,辅助监管人员及时发现市场主体涉嫌内幕交易,市场操作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传统金融企业和科技企业强化合作、加速布局金融科技

展望2019年,随着新科技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发展,传统金融企业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强化合作,加速布局金融科技,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带动我国金融科技进入3.0阶段。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一方面加快与科技企业合作,另一方面又结合自身业务优势布局金融科技。首先,合作模式将逐步由“双方封闭式合作”向“多方开放式合作”发展。2018年9月,浦发银行在京发起成立“科技合作共同体”,与包括赞同科技、微软中国、IBM、SAS、Temenos、银联数据服务、文思海辉金融、神州信息等首批十六家国内外知名科技公司签署科技合作共同体备忘录,创新金融科技业务新模式。该类模式有望成为未来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的方向。其次是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将加快布局金融科技,抢占市场。2018年以来,包括光大、民生、建行在内的大型机构纷纷成立科技企业,同时京东金融、蚂蚁金服、度小满、苏宁金融等开始转向科技输出,定位金融科技,二者竞争有望在2019年进一步显现。

(四)金融科技服务的主要模式从To C到To B,金融智能化明显提升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C端用户已逐步饱和,市场格局稳定,创新空间有限,消费级互联网市场已进入聚焦客户黏性的存量时代。而企业级互联网市场前景可期,BATJ等巨头已纷纷布局B端市场,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正与企业业务深度融合。金融领域落地应用显著,金融科技服务的主要模式开始从To C向To B转变,金融科技B端市场服务需求进一步显现、供给机构也纷纷出现,甚至有新兴公司登陆资本市场。

整体而言,从外部因素看,这是技术驱动、市场需求、监管政策导向所致;从内部因素看,金融科技机构面临营业压力,不得不在市场定位、服务模式、定价策略方面转变,更多向服务性、辅助性的技术服务角色转变。实践证明,技术赋能的金融呈现明显的数字化、智能化特征,2019年这种趋势还将继续。

(五)区块链助力供应链金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迎来新解决契机

2018年以来,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发展备受关注。根据普华永道测算,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从2017年到2020年的增速在4.5%~5%左右。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的产值将达到约15万亿元。但是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信息孤岛、核心企业信息不能传递、缺乏可信的贸易场景、履约风险无法控制等问题。供应链金融中涉及的加密数据的交易确权、存证的真实性证明、共享账本的信用拆解、智能合约的合约执行等方面,通过区块链技术能确保数据可信、互认流转,传递核心企业信用,防范履约风险,提高操作层面的效率,降低业务成本,满足供应链上多元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与匹配,解决资金方交易数据不信任的难题。展望2019年,区块链有望助力供应链金融,成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六)行业融资将趋于稳定,上市有望加速

根据零壹智库统计,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融资事件为615笔,占全球总数的56.1%。而从融资金额来看,中国3256.3亿元占到全球融资总额的74.7%。在2018年,包括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度小满、陆金所等金融科技巨头都获得了巨额融资。从融资领域看,综合金融、汽车金融、区块链、大数据和网络借贷等都比较活跃。

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在2018年延续了2017年以来的集中上市趋势,9家在海外上市,比2017年多1家,另有5家提交了招股书。受二级市场及行业环境影响,2018年金融科技企业上市整体融资规模较2017年大幅缩水,部分企业也推迟了上市计划。

在2019年,尽管监管和市场仍有不确定性,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少企业已经具备上市条件,资本有退出的需求,企业有提升品牌、提高竞争力的需求。一旦市场有所回暖,金融科技企业的上市步伐可能加速,融资规模有望趋于稳定。


回望2018,展望2019:金融科技行业有哪些竞争趋势?

金融科技作为以新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立足于新理念、新政策,三者汇聚成的澎湃合力将重塑中国金融产业新生态。届时,亿欧智库研究院还将发布《 2019开放银行发展研究报告 》,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

2019年6月14日,上海·虹桥·世贸展馆邀您见证!抢票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92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回望2018大数据金融回望过去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