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报告发布,付费订阅成音乐流媒体收益主力
9月5日,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在京发布《中国 数字音乐 产业发展报告》称,2016年全球录制音乐市场总规模达到157亿美元,其中中国数字音乐产值(含音乐直播和词曲授权等收益,不含彩铃功能费)高达143.26亿元,同比增长39.36%。
报告主笔人张丰艳表示,数字音乐已成为全球 音乐产业 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和毋庸置疑的未来方向。中国数字音乐的重要程度更是不言而喻,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统计,网络音乐用户已经高达5.03亿,占中国网民总数量的68%;根据IFPI最新数据,中国数字音乐占比达96.34%,数字音乐收益占比在排名前50的国家中,全球第一。
一、 全球录制数字音乐市场回暖
《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报告》称,2016年全球录制音乐市场总规模达到157亿美元,2016年较2015年3.2%的增长率再次上升了2.7%,增幅达到5.9%。全球录制音乐市场回暖,在历经十余年显著下跌后连续两年呈上涨态势。
在数据来源方面,本报告所采用的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内容公司、网络平台和第三方数据平台,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太合音乐、腾讯音乐和艾瑞咨询等 。同时,本报告分别结合了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如调查访谈法、问卷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试图勾勒产业全貌。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研究发现,尽管如此,1999-2014年的产值滑坡仍然造成全球录制音乐市场收益减少将近40%。具体到各国录制音乐发展情况来看,美国依旧领跑市场,总体份额占据世界录制音乐总产值的1/3以上;日本是实体音乐保护和发展最好的国家,录制音乐总产值仅次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稳居其后,而我国位列第十二位。
目前全球录制音乐产业发展趋势主要有四点: 一是数字音乐收益占比高达49.7%;二是 流媒体 有望恢复产业的黄金岁月;三是付费订阅成音乐流媒体收益绝对主力;四是数字音乐呈现出与互联网的深度契合。
二、 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增长迅猛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赵志安副院长认为,资本不断进入数字音乐市场,不仅仅带来了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更引进的新的商业模式与技术,对于音乐产业发展的促进是全方位的。
艾瑞行业研究部高级分析师吕荣慧表示,音乐能够满足当下人们的碎片化需求,也能适应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从这一点上来看,音乐行业的前景是值得期待的。同样的,音乐能够吸引大量的年轻人群体,给一些音乐网络平台带来可观的流量红利。 随着用户对于优质内容的辨识能力不断提升,用户对于音乐付费的意识和消费水平也将不断提高。 对于音乐网络平台来说,当平台致力于功能的拓展、用户体验的提升和线上线下内容的交汇融合,音乐行业也必将迎来发展的大机遇。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研究发现,我国目前是数字音乐第一大国,但因人口红利消失用户增速放缓。 同时国内版权环境的改善带来数字音乐产值的快速增长:2016年我国整个数字音乐产值高达143.26亿元,同比增长39.36%。我国人均音乐消费距离发达国家还相差甚远,音乐消费市场还有待培育。互联网时代,中国具备绝对网民规模优势,激发数字时代网民的消费需求,是我国音乐产业优化的下一个阶段目标。
国内版权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平台间转授权业务的开展,多家平台合法曲库达千万。独家版权仍是平台吸引流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音乐版权主要集中在两家音乐集团: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和阿里巴巴音乐集团。
报告也对国内数字音乐平台盈利模式及营收状况展开了调查。 版权环境的改善刺激价格飞涨,版权授权成本迅速增长使其成为互联网音乐平台最大的运营开支。目前国内音乐平台的主要营收仍来自广告,但音乐付费用户也上涨明显,会员专享曲库、高品质下载、音乐云盘等特权的有偿服务逐渐被市场接受。2016年数字专辑销售成为产业新亮点。
同时我国网络音乐平台在劣势起点不断探索盈利模式,成为国际典范。各网络音乐平台努力探索基于用户体验的多元盈利模式,如QQ音乐拓展听看玩唱的横向生态、网易云音乐“云村”等。母公司的优势资源为盈利探索提供可能,而国外多数平台难以实现功能交汇。以网易云音乐为代表的我国网络音乐平台在音乐服务、社交评论和电商扩展上成为成功范例。就数字音乐平台发展水平来看,据了解,QQ音乐、酷狗音乐主流平台日活跃用户都超1亿。
绝大多数的流媒体用户选择广告支持的免费模式,而“多用户、小收益”与付费流媒体创造的“小用户、大收益”的价值差问题倍受瞩目,价值差的修复也成为公认是振兴音乐产业的重大举措。 中国价值差鸿沟较国际标准更为严峻,中国音乐用户付费意识如能达到世界均等水平,中国音乐市场将远超日本、韩国。中国音乐用户付费水平如能达到世界均等水平,中国音乐市场则有望赶超美国。随着版权环境进一步规范,中国互联网用户付费意识的进一步加强,价值差问题的解决将为中国乃至世界音乐产业带来巨大的贡献,拉动音乐产业步入新的巅峰。
三、 中国音乐版权价值依然被低估
著名音乐人阿言认为,互联网给予了音乐一个非常便捷的传播渠道,相较于唱片时代,音乐人将其作品推送于消费者面前需要经历唱片公司的挑选,而在互联网的帮助下,音乐创作人如今只需将其音乐作品上传到网络即可。
同时,中国数字音乐版税在全球仍属较低水平。 Spotify预计2017年收入50亿美元,同时需要支付近33亿美元音乐版权使用费,而同期估算,我国全国数字音乐独家版权价格总额远低于此;同时,去年环球全球数字下载与流媒体营收24.75亿美元,而据媒体报道,环球在中国的数字音乐版权授权费用1年1亿美金左右,不及其去年全球数字媒体营收的1/20,华纳、索尼的国内授权费用与其全球营收占比更低。
中国网民获取优质音乐资源的成本全球来看仍然非常低。2016年,中国人均音乐消费仅0.15美金,是挪威和日本人均音乐消费的0.7%,是美国人均的0.91%。可见,网民的音乐消费还需要提振,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网络平台的独家版权模式,因为在这种模式下,用户的付费习惯被逐步培养了起来,增强了中国在线音乐消费的信心。
近年来,音乐版权价格上涨,是因国内版权环境优化而产生的正向反馈。 版权价格是否合理,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察,从纵向的数字音乐版权价格的历史水平角度比较,版权价格确实有很大幅度的上涨,其实不仅是音乐版权,近些年,视频、游戏、文学等数字内容的网络版权价格均在上涨,但也应该看到,近些年,GDP持续增长,用户付费能力与消费水平不断上扬,社会公众对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
中信证券互联网传媒行业研究员肖俨衍认为,娱乐行业是一个由需求驱动的行业,它坐拥5亿用户,前景不可限量。 在版权环境日益改善的政策保护下,优质内容和渠道整合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用户付费与商业变现将水到渠成。
四、 流媒体音乐付费意愿仍需加强
《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报告》为客观呈现受众对网络音乐使用的行为习惯,对网民进行了抽样调查。(时间:2016年10月2到12月8日回收2016份,有效万卷1980份,男性60%、女性40%。)根据调查显示有百分之38.59%的人使用APP聆听音乐,也有84.74%会再次聆听音乐。将近85%的人对音乐APP是满意或者是比较满意的。
张丰艳表示:“平台正版化进程与数字传输技术的发展,令单纯的曲库规模与音质不再成为吸引用户首要原因。除了使用方便以外,音乐推荐成为APP被选择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对主流平台受众做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细分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流行歌曲占比将近90%。舞曲、Rap、Hiphop,各占4%。摇滚、喊麦、民谣等,接近1%。同时也调查了男女歌手的喜爱比例和歌曲语言的收听比例。有80%的人对男歌手更加偏爱,这个比例要比国际上高出10%。
《报告》也公布了去年一年国内的音乐消费情况,在CD/黑胶唱片,数字单曲/专辑,线下音乐会,音乐教育,明星周边等十种消费模式上,2016年购买过数字单曲或专辑的付费用户最多,占26.4%。数字单曲/专辑的消费习惯逐渐在养成中。
《报告》显示,中国网络音乐用户中,每天上网听四小时以上的只占6.7%,而美国13岁以上的用户,平均聆听时长都超过了4小时。2016年,中国人均音乐消费只有0.15美元。
虽然整体付费情况与2015年相比,有所好转,完全不付费的用户比例下降了8.12%,10元以内的付费用户数上升4.51%,超过10元的付费用户数上升了3.61%。但是用户流媒体音乐付费意识仍保持整体低下,付费意愿仍需加强。
在调查中有74%的人没有对音乐花过一分钱,而且半数以上的被试认为音乐APP无需付费。在不付费原因中,54.26%的用户表示免费音乐能满足流媒体音乐使用需求,仅4.59%的用户表示因为音乐质量不高而没有付费。
张丰艳指出:“高品质的付费非常低,为什么呢?他们觉得免费的其实足够了,这可能是要思考的,免费习惯下如何创造他们的消费欲望,让他们觉得钱花出去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