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哲:未来中国便利店,能不能做到单店月销售额200万元?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卫哲:未来中国便利店,能不能做到单店月销售额200万元?

作为最接近消费者的线下零售业态之一, 便利店 在最近几年备受资本市场的关注。年15%-20%的增长,市场高度分散,这两大特点让便利店成为阿里、京东苏宁等零售巨头的必争之地,尤其在线上增长陷入疲软之后,阿里、京东的“百万小店”计划开始加速变成现实。

另一方面,在资本的押注下,各区域品牌便利店的“山头”也开始逐渐形成。但在全方位竞争赛马的环境下,如何赚钱却成为连锁品牌便利店最大的问题。

近日,前阿里巴巴(B2B)CEO、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 卫哲 在CCFA2019中国便利店大会上提出,现在的中国便利店之所以不赚钱,是因为没做好“留客”。

卫哲说: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互联网是这样,零售业也是这样。为什么我们如此地看好便利店业态?就是因为在各种零售业态中便利店是年轻人最多的。

互联网曾几次尝试干掉便利店,但都以失败告终,因为“最后500米”是违反商业原理的。

第一,把客流变成留客;第二,每个留客每月一千的消费目标。当把这两个指标都做到,便利店单店月销200万不是梦。

便利店能把食物变得很冷或很热,这是互联网电商的七寸,是它拿你没办法的点。

做中国特色便利店的核心是,要有对食品的现场加工能力,而且要提高现场加工的鲜食占比。

便利店一定是 新零售 最早开花结果的细分业态。

以下系卫哲分享实录: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在做互联网的时候,我学到一句话,得年轻人者得天下。今天,那些市值几千亿美金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从当时不起眼的年轻人做起的。腾讯靠QQ起家,当时我们都看不起QQ,但当时的年轻人,也就是现在三四十岁的80后,依然还在用。所以做好一个产品可以服务一代人,吃透一代人。你去看Facebook、淘宝,都是从当时那批年轻人做起来的。

任何一个业态,得年轻人得天下。互联网是这样,零售业也是这样。我对很多零售业态是不抱希望的,尤其是那些顾客年龄结构变老的业态。为什么我们如此地看好便利店业态?

就是因为在各种零售业态中便利店是年轻人最多的。便利店的消费群体以85后,甚至90后、95后为主, 70后不太喜欢便利店,是因为那里的东西偏贵。

因此,做便利店必须要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群什么样的年轻人,新便利首先就是新人群。

有中国特色的便利店,最大的特色是什么?是这些便利店真正有机会,服务好90后、95后这批新人群。而这批人最大的不同在于:

第一,他们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不管中国便利店与全球优秀便利店有什么差距,有一点他们是不如我们的,那就是对移动终端和移动支付的使用。不是说我们的便利店有多厉害,而是中国的90、95后天生就是移动互联网原住民。

80、85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却是移动互联网的移民。而90、95后天生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手机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新器官。

第二,作为小康1.0人群,90、95后是没有贫困记忆的。他们不会像我们温饱1.0人群,还要考虑一罐可乐在便利店是要卖得更贵。他们不会去算这笔账,也不需要去算这笔账。

我们常说便利店是城市进入小康的象征。进入小康,首先得有小康人群,但小康人群指的不是所有达到小康的人。我肯定达到小康了,但我就不属于小康人群,因为我不是在小康年代里成长起来的,而90、95后才是小康1.0人群。

第三,90、95后是独生子女2.0人群。什么是独生子女2.0?独生子女2.0是极具中国特色,在全世界也是空前绝后的一代人。如果把80、85后定义为独生子女1.0,他们的字典里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那么对90、95后来说,他们甚至连叔叔,阿姨都没有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从小到大都享受着更多的照顾,他们所享受到的便利性是我们以前没办法想象的。对他们来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是一句批评的话,而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状态。所以当他们走上社会,就一定需要有一个便利的环境,来继续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为什么中国便利店有着美好的未来,就是因为有这批新人群,这批还在不断扩大的新人群。我们要做好便利店,就一定要了解这批人与其他人的差异。

互联网为什么杀不死便利店

资本看好便利店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互联网杀不死便利店。历史上,互联网曾几次尝试干掉便利店,但都以失败告终。现在好多业态,开个会连人都叫不齐,因为都已经被互联网干的七零八落了,而我们便利店还在,不但活着,还活得很好。

试问,中国还有哪种业态,能做到门店数量一年增长15%到20%?这就是资本青睐便利店的原因。

为什么互联网杀不死便利店?我们从用户体验“多、快、好、省”这四个维度来分析一下。

首先是“多”,如果和淘宝比“多”,那上来就输了,淘宝崛起靠的就是“多”。以前我做百货公司的时候,觉得有一两万个SKU就不得了了。可当我加入阿里的时候,发现它的SKU已经超过了1个亿,所以和互联网比“多”是不行的。当然,便利店的商品是更贵的,所以比“省”也不行。

那比什么呢?应该比“快”和“好”。先说“快”,互联网想没想过比“快”?想过,拼最后500米嘛。O2O大战时,最极致的O2O出现在校园里,就是让宿舍里最勤快的一批人给最懒的人送泡面,把方便面直接泡好送到床头,懒人连床都不用下,但这种模式不到一年半就结束了。

还有很多前置仓,用O2O的方式15分钟把货送到,最后也不行。所以说,最后500米就应该让消费者自己迈开腿。如果人懒到连最后500米都需要靠资本助力来解决,这是违反商业原理的。

互联网还想过用什么办法来杀便利店呢?无人货架。虽然当时有很多项目都拿了融资,但我是从一开始就投反对票的,结果一年后就都销声匿迹了。为什么失败?因为无人货柜的补货成本太高了,损耗也是巨大的,这本身是违反商业逻辑的。

所以,互联网杀不死便利店的主要原因是,最后500米是不能让消费者再省的。至于这500米如何让消费者走出来,下面会讲到。

再说“好”这个字,“好”也是杀不死便利店的原因之一。当然,如果只是商品好是不行的,除了鲜食以外的标准品是很难做出太大差异化的。可乐就是可乐,很难有什么不同。所以我说的“好”指的是现场体验要好。

便利店单店如何月销200万?

既然互联网杀不死,又能抓住年轻人,但便利店为什么不赚钱呢?现在中国便利店的日均销售额只有5000左右,坪效低,人效也低。看着客流很大,但来了就走,永远也做不成留客。

记得三年前,我们开始认真服务便利店行业的时候,全家便利店的魏董找到我们说,能不能帮忙把月均销售额从20万提到30万。我说,如果只是从20万提高到30万,那我就不来了。你只要把鲜食做好,不需要我给你做精细化运营,月均30万是能做到的,这不叫新零售。

他又问我,那什么是新零售,什么是便利店的未来。我说,梦想总要有的,在新零售中,便利店单店月均至少得是200万。魏董一听吓得差点从椅子上掉下去,说这不可能的,一个便利店100多平米,月均两百万,每个月每平米要做到2万多,我就是把货全堆满,也不可能。所以,虽然经营商品很重要,但还不够,核心是经营人。

我是怎么算的呢?我们统计过,一个便利店一个月正常不重复的客流,过万是不难的。单店从一万个用户中发展一两千个会员,有没有可能?绝对有可能。单个会员每月在吃上和在用上消费一两千人民币,有没有可能?绝对也有可能。

那我们做个简单的算术题,如果你有两千个会员,每个会员每月在你店里消费一千块钱,这是两百万;如果你有一千个会员,每个会员每月在你店里消费两千块,这也是两百万。好,我们现在就奔着这个目标去。第一,有没有一千到两千个会员;第二,如何满足他一千到两千的消费。

以前我做传统零售的时候,营业额是垒砖头垒出来的,但是互联网教会了我垒人头。一个会员一个月到你店里消费一千块钱,也就是说每天在店里花30块钱,是有可能但有挑战的。那每天花70块钱呢?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就逼着我们想,有没有可能让我们的用户产生离店消费行为,想想也是不难的。

把这部分的逻辑想清楚,我们就有了两个最重要的目标:第一,把客流变成留客;第二,每个留客每月一千到两千的消费目标。当你把这两个指标都做到,便利店单店月销两百万不是梦。月销两百万,便利店能不能赚钱?肯定是可以的。

但仅靠单个便利店是赚不了大钱的,必须各个门店配合起来才行。因此,我们就得根据区域特点把便利店分分类。可以分为居民社区型、办公社区型、繁华街道型和流动人口型(例如高铁、公路、机场边上的门店)。

过去,我们是根据这四种类型提供不同的商品组合,这点很重要,但还不够。还需要了解这四类门店的人群属性,因为人群属性不同,经营会员的逻辑也会不同。

比如,机场人流量大,但消费者不是周边人群,可能是发展会员的好地方,但不一定是运营会员的好地方。而居民社区型和办公社区型的门店,可能就是运营会员的好地方,但不一定是发展会员的好地方,因为消费人群多为周边人群,用户数量有限。

因此,第一步要先把区域类型给划分好,然后根据区域类型调整商品结构。并且还得问问自己,如何根据区域特点来经营人群。

便利店一定是新零售最早开花结果的细分业态

我常讲“四个起来、四个在线”,“四个起来”是现场体验拉起来、电子会员捡起来、虚拟大店搭起来、供应链电商化通起来;“四个在线”是员工在线,产品在线、管理在线、客户在线。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具体如何把“四个起来、四个在线”落到便利店上。

第一,现场体验拉起来。消费者走500米是应该的,但进不进你的门店不好说,关键看你有没有为顾客提供好的现场体验。

中华民族是热食民族,我们主要吃热的东西,有人就喜欢把寿司加热之后再吃,所以现场加热很重要。便利店能把食物变得很冷或很热,这是互联网电商的七寸,是它拿你没办法的点。

我经常说,店员在店里应该做什么?我非常反对无人便利、无人零售,但我是鼓励无人收银的。因为收银是没有产生价值增值的,我们有许多收银办法完全可以将店员从收银环节中解脱出来。

解脱出来做什么?不是做导购,做导购不对;做补货还有点价值;最好是做现场加工员,现场加工是含金量最高的点。所以第一个我们要考虑的是,能不能给用户提供最高频、刚需的服务。

第二,电子会员捡起来。电子会员体系是经营人最重要的抓手,是把客流变成留客的关键。

什么是电子会员体系?绝对不是以前那种报个电话号码的会员体系。那种“会员”不是真正的会员,因为他不进店你就和他完全失联,只有能持续沟通、持续连接的会员,才是真正的电子会员。有了真正的电子会员,离店消费才有机会成为可能,否则只能到店消费。

另一点,敢不敢尝试付费会员体系。我们常说消费者价值,你收了他99元,能不能真的给他创造大于99元的价值。全家便利体系,两年多的时间发展了500万个99元的付费会员。今年年底要冲刺到700万,光会员费一年就能入账7个亿。

怎么办到的?核心是你要为顾客提供开卡的动力,你要想办法让员工愿意帮你开卡,你要让顾客有足够的动力去续卡。

第三,虚拟大店搭起来。实体店面积那么小,是不可能实现每月两百万的销售额的,所以必须得有虚拟店。如果说便利店打得是“快”和“好”,虚拟店就要争取打“省”。

一句话概括,有没有可能为每个线下便利店配一个线上的Costco。Costco的毛利率很低,如果能在8%-10%的毛利率下实现盈利,你和电商有的一拼,因为电商毛利率是20%到30%。那样的话,它可能就没法生存了,而你还能活着。

第四,供应链电商化通起来。传统零售用的IT补货是沃尔玛教我们的,是被动行为,今天要争取用电商化的形式来改变这一现状。现在我们有一种可能是,小件到店,大件到家,也就是小件让顾客到店自提,大件送到顾客家里。大件由于客单价高,物流成本是能够负担的。

最后,为什么很多公司做不好四个在线?主要原因是突破点没有找到,互联网改造的第一步是员工在线,也就是说是否做到赋能店长、赋能员工。以前员工随手带个电脑不现实,但今天90、95后这批员工都是带着智能手机上班的。

Apple店早就做到员工在线了,现在Apple店里已经没有POS机了,所有东西都在员工手机里边,支付在里边,商品在里边,服务、管理、客户CRM都在里边。

所以赋能员工,就是从员工手机里的那个App做起。给便利店的顾客做个App可能性不大,但给员工做个App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他们将会是这个App高频和刚需的用户。App里装什么?装你的产品、客户、管理,也就是用这个App把其他“三个在线”做起来。

中国便利店最大的特色就是,我们有90、95后这群新兴人群。做中国特色便利店的核心是,要有对食品的现场加工能力,而且要提高现场加工的鲜食占比。把这些做到,我们不仅打不死,还能活得很好。便利店一定是新零售最早开花结果的细分业态,就看哪家便利店企业能率先实现单店月销200万的目标。


品牌新变革“新”在哪里?品牌为何要变革?实现新变革,品牌们需要做什么?

6月13日,亿欧零售将举办一场主题为“品牌新变革”的峰会,围绕新零售、传统品牌&新品牌、智慧零售、智能技术、品牌定位等方面开启本次大会序幕。

本次峰会拟邀头部品牌代表如雀巢、宝洁、星巴克、亿滋、波司登、七匹狼、名创优品等知名人士。

2019年6月13日,亿欧2019丨全球新经济年会——品牌新变革峰会即将举办,地点在上海·虹桥·世贸展馆,与更多大咖现场面基共同探讨,期待您的到来!

活动详情请戳“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10”

卫哲:未来中国便利店,能不能做到单店月销售额200万元?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高利润的产品中国的便利店阿里巴巴卫哲京东便利店什么是零售卫哲演讲阿里卫哲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