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陆春云:将靶向治疗基因检测纳入医保支付
两会进展如火如荼,作为引领学术发展的医药界,又有哪些提案和建议可能为业界带来新契机,值得我们关注和跟进?
陆春云,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江苏苏州人。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委常委、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今年,陆春云在“关于将基因检测纳入肿瘤特效药报销的建议”中提到,建议将靶向治疗基因检测纳入肿瘤特效药医保支付范围。
众所周知,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对家庭与社会稳定造成沉重影响。 当前,靶向药物是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癌症治疗手段之一。然而,靶向药物并非对所有肿瘤患者都有效,它仅作用于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肿瘤患者。临床结果显示,不经筛选使用靶向药物,其平均有效率仅为30%-40%。因此,国际权威的《NCCN临床实践指南》明确指出,患者在接受 靶向治疗 前,必须进行相应的 基因检测 。
目前,全国多个省市已将癌症治疗靶向药物纳入大病保险特药支付范围,但是靶向治疗基因检测技术却未纳入,给癌症患者及家庭带来较大负担。 针对此问题,陆春云向人代会提交建议,将靶向治疗基因检测纳入肿瘤特效药医保支付范围。
那么靶向治疗基因检测到底是什么呢?它是指在靶向治疗前,采用一定的基因检测技术,明确患者 肿瘤细胞 携带的基因突变情况,从而协助医生决定患者是否可以采取靶向治疗,以及选择哪种靶向药物。如果未经基因检测而盲目接受靶向治疗,很有可能治疗无效,造成不必要的费用开支,更有可能错过癌症治疗的最佳时期,加速病程恶化,缩短患者的寿命。
作为基因检测技术临床转化红利的下一个风口,肿瘤靶向治疗基因检测获得越来越多的瞩目,进入这一领域的机构和企业非常多,所采用的检测技术各不相同。 目前市面上最先进的靶向治疗基因检测技术当属贝瑞和康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cSMART技术。该技术于2016年获得美国专利(专利号US 20140234850A1)。
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凋亡或坏死时,会释放DNA片段进入血液循环,形成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的循环肿瘤DNA(ctDNA)。ctDNA在外周血中的含量非常低,因此对于检测技术的灵敏度要求非常高。cSMART技术通过对血浆中的游离DNA片段进行标记、环化、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并采用独特计数方式,检测灵敏度高达3/10000。仅需抽取一管血,即可轻松进行基因检测,安全、简便、无创伤,开启了肿瘤靶向治疗基因检测的新思路、新方法。
依托cSMART技术开展的肿瘤靶向治疗基因检测,非常适合无法穿刺或手术的晚期患者,抽取10mL外周血即可进行检测。 此外,对于能够获得有效肿瘤组织(新鲜组织、石蜡切片卷和胸水样本)的患者,也可以采用cSMART技术进行靶向治疗基因检测。
来自卫生部北京医院的王征教授,采用cSMART技术开展了103例临床试验。她认为,基于cSMART技术的靶向治疗基因检测的临床表现大大超出预期,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代替传统检测方法的新手段。更多cSMART临床试验已在北京、江苏、上海、河南多地三甲医院完成,研究成果发表于Oncotarget、Clinica Chimica Acta、The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及Clinical Chemistry等知名期刊。
“将靶向治疗基因检测纳入肿瘤特效药医保支付范围”,陆春云代表的建议说出了大多数癌症患者的心声。希望这个建议早日落实,让更多的癌症患者及家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