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行业对话:城市智能化,一部身边的技术进化史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智慧城市行业对话:城市智能化,一部身边的技术进化史

11月30日,亿欧主办的“新技术·新动能”创新者论坛在北京国贸大酒店成功举办。 在论坛现场,由文安智能创始人陶海、平安科技智能认知产品团队总经理宋晨、亿欧新制造频道主编李基祥进行了“城市智能化,一部身边的技术进化史”的 智慧城市 行业对话圆桌讨论。

当前,在AI里投入最大的工程项目是智慧城市的建设,而三年后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 人工智能 商业化价值在哪里? 陶海认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在发展中可以归纳为一横一纵。横向是无所不在的感知,纵向是由AI带来的流程再造,而目前智慧城市主要在部分的数字化和小规模智能化阶段,未来二十年都有工作可做。宋晨则认为技术最后都是以人为本,人工智能或者智慧城市最终都会围绕为人类生活提供“降本增效”这四个字不断展开。

以下是圆桌论坛内容原文,亿欧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有部分删减。

人工智能引领技术应用,创业者如何定位入局?

李基祥 :今天的环节标题上写的是讲智慧城市,但是以我对两位的了解,二位在人工智能行业里都做了很长时间,先请两位做一个简单介绍,介绍一下自己在人工智能方面从业多少年了?

陶海 :这个问题提的有点暴露年龄。我从1991年开始学习和研究计算机视觉,最早做指纹识别,后来做人脸表情视觉,后来做跟踪立体视觉等等。05年创办了北京文安智能,当时叫计算机视觉公司,现在都叫AI了。主要的应用领域一方面是智慧城市,具体而言是智慧交通+智慧商业。

宋晨 :从2015年开始做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从0到1,从1到100我都经历过:从安防,教育零售到地产,以及医疗等,整个过程经历还是非常具有挑战。现在来讲,其实在平安科技这边是隶属于平安大集团,在生态而言,平安科技是给集团本身提供科技的赋能,包括像人工智能里边的智能认知部分,包括 大数据 ,区块链,平安云部分。除了给集团内部赋能之外,从2017年开始我们慢慢对外开始赋能,包括像智慧城市各个领域,都有涉猎。

李基祥 :无论文安智能,还是平安科技在智慧城市领域都有相当大的建树。我们现在在智慧城市运用到的很多技术并不是人工智能,但是人工智能的概念却带动了传感和其他的技术应用到行业里来。而现在创业者对进入智慧交通行业来应该怎么定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类比安防、医疗可能是在政府资源上,在渠道经销商上更有竞争力的优势上,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此对于现在创业,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自己还是不是技术驱动型的公司呢?

陶海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真的是很核心,很关键的问题,有时候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假设今天一个创业的企业,怎么做才能保证长远的发展。我是想,首先AI分两个层面,通俗的讲一个是世俗的AI,一个叫象牙塔里的AI,就是真的AI,真的AI非常难做,替代掉人的智能,怎么去思考、怎么编码我们的知识库,怎么自动拓展甚至怎么有认识,这些方面在过去包括现在进展非常缓慢。我们从业这么多年,感觉没有本质的突破。只是现在数据大了,网络大了,计算能力大了,所以我们做拟合的能力更强了,只要你给我一堆数据告诉我做什么东西我就能实现,这一轮AI技术兴起主要基于这个背景。

现在创业来讲,你看到很多AI公司做了很多识别的功能,其实都是在做拟合,只要有足够的数据跑跑就能出来,这对创业公司来说非常危险。实际上我们发现像历史上这么做自动化公司一样,我们能依靠的实际上是在一个细分垂直领域做到闭环,给客户真正做出价值,不要嫌细分小,但是一定要做透,做闭环给客户带来价值,这是我的理解。

李基祥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苛刻,但是陶海总回答的非常真诚。那宋总怎么看呢?

宋晨 :首先我非常赞同陶总的说法,举一个典型例子:从2015年开始真正做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可能只有我可以做汽车的扳手,那么这个扳手属于我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其他人就找到我,由我产生后面的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所谓的汽车。最后科技的发展,始终有一个观点:不管是对于创业型企业还是传统企业,技术的门槛只会逐渐的降低,只会逐渐的区域同质化和免费化。从电脑上的杀毒软件、任何使用上的APP,现在几乎都是免费的,都是基于同质化的。

到2017开始尤其到2018年之后,你会发现技术门槛逐渐降低,大家扳手都会有了,只不过有的扳手精致一点,有的粗糙一点,最后造出来的东西,可能我花的时间会比别人稍微长一点。紧接着下一个阶段大家会发现,这个扳手可能都是免费的,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取到扳手,紧接着造出来的汽车业区分不了。诸如家电,不管是电视还是冰箱,从海内外品牌比较而言,基础功能都是大同小异。所以推导出的结论就变成了所有的价值点都在慢慢的从一个单一的技术,往前转移,价值点转移到最终的成品。

回到AI行业,最终的成品就是刚才说到的闭环的行业和这个领域,这个领域本身无论大与小,只要通过技术,通过AI赋能后能产生价值才是核心关键。这是给所有的创业者,包括平安科技在内都该践行的核心关键。

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论三年后其商业价值在哪里?

李基祥 :我们之前看到的医疗领域,保险领域,还有极奥的高精度地图,好像所有人在行业里边,都还做的不错。那再过三年,人工智能还有商业价值吗?对企业来说,还具有商业价值的概念吗?

宋晨 :对,这一点我先阐述一下,平安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更多的是金融企业与科技不沾边,以为我们是卖保险的公司,上门给大家推销这个保险那个金融。其实并不是这样,整个平安集团很大涉及的业务体系也非常庞大。你会发现所有的大公司在开始做中台的事情,中台就是把我们的技术做融合,实现整体的智能化。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从业务角度而言,平安科技作为中台,实现的是整体的科技赋能和感知的赋能,包括人工智能的部分。上端会链接业务公司,涵盖平安智慧城市公司,涵盖医疗科技、智慧房产、政务,每一个都是专属领域的公司与创业领域的垂直化是相辅相成的。每个业务公司用着我们自研的技术也好,或者是融合的技术,再去给行业目标客户带来最终的价值,形成闭环,这里我举个比较切身实际的案例。

比如车险,比如大家熟悉的平安车险:以前理赔是派业务员去现场看刮蹭的情况,现场定损,回到总部填各种申报单处理这些事情,整个周期耗时比较长,对于保险业务员和车主都是非常麻烦的。而现在AI赋能之后,现场出现了交通刮蹭,现场拍照片,录视频直接传到后台,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做图像的定损和视频定损,完成理赔。以前一个人每天只能处理两三单,现在是几百单甚至更多,这样的方式真正做到了智慧化,对于整个智慧城市来讲,我们认为就是要把它的颗粒度拆细,对真正的垂直领域来讲,每个点都会非常非常的细。

李基祥 :在细分领域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

陶海 :我觉得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在发展中来讲有很多事情要做,可以归纳为一横一纵。横向是无所不在的感知,深圳说安装(120万个)摄像头,够不够,多不多,可能还不够多。其他城市也是如此,全世界就更多了,可能未来几十年都有工作可干。十几年前大家提到一个概念,无所不在的计算,其实也是无所不在的感知和理解。举个例子,大马路上,如果能够做到全覆盖的话,像公安的需求,抓逃犯,水务的需求,哪里是不是有积水?城管的需求,是不是乱停车,环卫的需求,是不是满地垃圾有没有清扫等等,把方方面面全部感知到,这是未来我们感知层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将来分辨率越来越高,边缘集散越来越强大,成本越来越低,也会无所不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发展,这是一横。

那一纵就是由AI带来的流程再造,比如清扫垃圾早晨和晚上各一次,现在不是了,有垃圾就去,没有就不去,通过感知智能化的去做城市的管理。这方面的应用,现在远远没有开始,现在是非常非常初级的阶段,有些城市在进行一点点试点,通过这个来讲,整个智慧城市主要在部分的数字和和很小规模的智能化的阶段,离全面数字化,全面智能化相差甚远,这意味着我们未来十年二十年都有工作可做。

李基祥 :企业是闭环非常重要的推动者,除了提供技术服务之外,还是提供云计算的服务商,包括政府在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事情并不是那么顺利,在这其中可能有角色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是我们企业,还是说要去靠政府政策的支持呢?

陶海 :我觉得是双向的,因为咱们国家政府是非常非常重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和 物联网 技术,在智慧城市虽然是IBM最早提出,但最早落地的步伐也是我们国家。而且我们国家人口多,面积也大,管理起来非常复杂,所以对智能化的依赖也会非常强烈,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政府肯定有很强的动力来做这个事。从我们企业角度来讲,应该以需求,尤其是刚需出发,不是说天天就刷那个模式,不是从炫技的角度,而是怎么真正帮助政府,帮助城市去实现,使世界更丰富多彩,帮助政府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哪怕一点一滴,智能技术的特点就是非常碎片化的,真正做起来非常碎片化,没有一个能够解决的,本质不是这样,它是点点滴滴的,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有这么多企业。大家一点一滴经过两年三年五年,我们发现很多领域都能够实现,在企业和政府联合努力下就可以实现的,我是这么想的。

李基祥 :我们企业在当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宋总。

宋晨 :站在我的观点来讲,企业提供整体的方案,技术,产品,政府是政策性导向,我觉得不管政策性导向还是其他,最终人工智能或者智慧城市都会围绕四个字来,降本增效,只有这四个字真正达到了,政府会受益,企业会受益,C端的用户也会受益。如果不是围绕降本增效,不管是酷炫的技术,还是黑科技的展示、演示等等,我觉得可以是一个中长期的科技发展的路径。像铱星计划,最后也是因为走的太过于前瞻性,所以导致最后整个计划的失败。我们认为不管是技术创新始终需要围绕着业务的本身,一点一滴能够把业务降本增效进行量化和指标化,体现出科技赋能之后的变化,尤其是对于企业成本降低了多少,效率提高了多少。这是我们做创新也好,做业务也好,做产品也好,最核心最实质的,它还是要脚踏实地的真正把这些事情做到位,否则就是昙花一现的技术,现在技术迭代非常快,今天我们谈人工智能,可能后天谈区块链,迭代技术非常快,逃脱不了本质,技术最后都是以人为本,而降本增效我们是始终探讨的。

行业为本,智慧城市领域的创业机会还剩下多少?

李基祥 :还是以行业为本的角度。我相信在座有很多创业者,所以最后一个问题,把范围限定到智慧城市领域当中来,还有哪些角度有创业机会呢?

宋晨 :创业机会的角度,第一我们看宏观的政策方向,做事不能逆水行舟,顺势而为才会是一个创业的大前提。目前国家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领域中都是有政策关注与扶持的,智慧城市亦是如此。在安保,在环保,在政务各个领域当中都会有很多的政策扶持创业。这是第一点,我们顺势而为需要一些大的政策的支持。

第二点来讲,尽量避免一些酷炫的,或者是拍脑袋出来的事情,科技赋能更多的还是真正能够帮助客户解决实际痛点问题,而且必须是讲究投产。我一直在给我们的团队强调一件事情,如果不带预算的研究,基本上是耍流氓,投入后必须要能够带来的价值,这就是回归刚才说的降本增效。

第三点,创业者,创业属于资源的变现,这个资源本身不一定非得是客户的资源,有可能是算法的资源,或者能力的资源,这些各个方面都会涉及到,创业需要具备这些能力的先天优势,会比较容易获得成功。

李基祥 :宋总从方法论讲这个事情,陶总再简单直接一些?

陶海 :智慧城市里边目前投入最大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公安,一个是交通,在这两个方向上创业是比较艰难的,因为有很多巨大的公司在里面,包括平安。但是我觉得有很多细分的领域有很多机会,我们现在通过跟很多城市进行沟通,发现所有的AI公司一说肯定是人脸识别,车辆识别,抓逃犯,信号控制,城市大脑都一样,但是有很多细分,国土、环卫、环保、水务、综治、城管其实没有人管,这里边的特点就是,需求还在开发,我们到底是怎么做,怎么样带来价值,到底是省人力,还是提高体验这都需要我们实践,而且这种实践跟政府也是一样的,可能不是一年两年,可能甚至三年到五年才能见效,需要耐心和踏踏实实的进行。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些细分都是很好的机会,这是一方面即是横向。

纵向呢,现在真正做决策层AI的公司比较少,即使在智慧城市里面,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没有好的算法,在人工智能发展是比较慢的,Alphago是智能搜索算法,我们决策层远远不是搜索层,是需要决策层,这是现在比较缺失的,大家不知道怎么做。第二,在我们国家是重硬件轻软件轻服务的,决策层的产品基本都是软件和服务,没有预算,本身不利于在这个方向上发展,但是国家也很快意识到这样的问题,逐步向更重要,建了设备之后怎么运营好怎么决策好这个慢慢会更加重要。真正有AI本领的公司可以尝试在决策层上面的发展。

宋晨 :我说一些真正实际的干货,平安有很多的资源存在。像陶总说到的,平安本身也不生产硬件,我们这个体量像大象,在智慧城市里边各行业都在做拓展,也因此商业模式会不同于其他企业,我们是金融+科技的方式。举个例子,在社区里做刷脸门禁,其他公司是直接卖面板机或者系统。但是平安可以衍生出的关注点和合作模式会有不同:谁来为这个买单,是物业公司吗?物业公司每个月会收取物业费,物业费意味着资金沉淀。如果是平安生态的客户,可以把资金沉淀在我们平安体系中,比如说沉淀到平安银行,平安银行和平安科技属于集团内子公司,彼此间会有内部的结算补贴体系,我们会把所有补贴运用到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研发投入,因此会获社区物业客户,平安银行,平安科技三者的互利共赢,这也是一种生态共赢。而这种模式其他的公司可能做不了,因为它毕竟是金融+科技的方式。

比如,在深圳机场的廊桥,几乎布满平安的广告,价值几千万甚至过亿。机场有没有信息化改造的项目?也有。会不会流转到安体系内做信息化改造?这整套流程属于商业模式的变化,或者商业的创新。在这个创新模式下,在这个生态模式下创业公司可以围绕生态模式发现它的价值。毕竟市场有海量的综合性需求,性需求,一家公司不可能实现所有的能力。例如我们目前主要是声纹识别和人脸识别,但是我不做虹膜识别,还有其他生物认证方式,还有我们也不做硬件,但是在平安的生态体系中,所有的厂商都有机会加入,实现共赢,平安这么大的体系最不缺的就是资源以及场景,这是平安体系内是实实在在的干货。从生态启动至今不到两个月时间我们招募了两批生态合作伙伴,平安云AI生态合作伙伴,这里边涵盖了制造的智能硬件到集成商、服务商,因为任何一家对于我们来讲都是有实际价值的。

李基祥 :感谢两位毫无保留的分享。

陶海 :其实刚才康总讲完了,我当时想补充一下,我真正想的是支付宝送我一台海尔优家的冰箱,买东西都用支付宝支付。

李基祥 :这是全新的商业模式中的变化。感谢两位今天的分享,我们圆桌会议到此结束,谢谢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智慧城市行业大数据公司大数据系统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