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创业者要注意的16个坑
创业是一条荆棘坎坷之路,希望这些小结能够让我们在创业道路上(不仅仅是O2O)少犯基本错误,同时也希望和洋葱天使基金合作的小伙伴,可以按照这些要点修改bp,以节省讨论时间。
1、产业不厚。 O2O是典型的互联网+,O2O的 创业 基本会落在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上。选择的产业方向决定了创业的成长规模,大的市场和赛道才能诞生大的公司,同时也会给创业留出更大的空间。以低频/高客单价的月嫂服务为例,如果仅仅定位在坐月子的产业上,厚度是不够的。但如果定位在产后和辣妈的市场,则用户服务的延展会更丰富。当然,需求场景的转换与连接,也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用户不清。 通常初创项目,我们建议锁定的用户群不要超过5岁区间,比如80到85、85到90。这样用户才有机会统一用户标签。比如,我们投资的“私人美疗师”起步时用户锁定在80到85,用户标签是女性、白领、抗衰,用户的标签越明确,消费场景也非常清晰。经常碰到很多创业团队,罗列了很多用户标签,但没有把标签的消费场景进行对接,所谓对接就是在什么样的消费场景中,可以找到这些标签的用户。
3、痛点不深。 在痛点选择中,必须做 痛点 排序,竞争往往是在争夺用户的时间成本。而痛点深与不深的辨识,则会体现在排序(重要性)上,也会体现在时间成本中。O2O的痛点挖掘,首先要挖掘需方痛点,同时也要挖掘供方痛点,最后还要挖掘运营平台的痛点,要有明确的顺序和逻辑。
4、单点不透。 通常我们喜欢用”单点突破“来描绘产品的”过人之处“,而我更喜欢用”单点爆破“里表达产品必须有尖刀效应。在小规模测试中,要找到这样的爆破点。当然,有些市场是丘陵市场,有些市场是群山市场,需要的爆破力不同。切忌启动阶段,多点齐发。
5、重构不畅。 O2O是互联网+,重构产品服务流程是基本动作,重构前解构、标准模块抽离、体验修正、成本重组、闭环监测、可视化封装、新标准定义,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去中间化“降低成本和提高供方收益、”优化体验“提高用户性价比。
6、体验不爽。 体验除了人机交互的设计,更在于情感的传达。在O2O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到需方的体验,也要考虑到供方体验。
7、连接不强。 O2O的讨论中经常出现高频低频的分析,而我更喜欢用“用户连接的强度”来拆解这个问题。再拿月嫂服务来举例,用户在坐月子的30天后,会出现“断连接”,这是硬伤。从短周期的连接看,如果只是一次导流的连接,则更难发展。所以,如果创业做月嫂服务,则必须将30天的服务过程进行拆解,并形成多个监测点和有效的闭环连接,这样一个低频服务就变成了高频连接。
8、闭环不紧。 如上所述,闭环是连接的重要组成,同时闭环也是整个流程重构的核心,没有闭环就没有数据返回,O2O的线下部分质量就无法监控。闭环的不足会让用户的跟踪与分析数据不足,这对做产品迭代和用户延展形成障碍。
9、外力不够。 在互联网+的市场中,经常有传统势力的拦路虎,所以我们是需要找到重构市场的”龙卷风和沙尘暴“,也就是市场外力。从另一个角度看,O2O创业是从山下开始,还是从半山腰开始,还是从山顶开始,效率完全不同。以我个人的经验看,如果找不到市场外力,说明时间未到,很难快速做大。
10、团队不配。 O2O是线上线下结合,关键环节多,需要的创业团队结构复杂,通常起步团队就需要至少3个核心:线上、线下和平台运营。根据关键节点对业务的影响来匹配适当的股权结构,组队的复杂性非常考验创始人的综合能力。多数O2O创业团队进程不佳,本质问题是出在团队结构和股权结构。
11、执行不快: 唯快不破,不必多讲,上面各种因素迭代,没有外部势能、没有匹配股权和扛事,执行力很难形成。
12、成本不低: 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落后产业改造,O2O的重构与运营,躲不掉3个成本的降低:降低客户消费成本(性价比提升)、降低服务方的获取成本与交易成本、降低平台的运营成本,O2O本质的成本的竞争。
13、效率不高: O2O和传统商业的竞争,更是体现在效率的竞争,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是O2O的两面。
14、系统不灵: O2O由于涉及到拆解流程和重构流程以及闭环改进,同时又需要提高撮合平台和提高凑合效率,以及基于闭环产生的大数据处理,这些都需要强大的IT系统支撑,所以CTO的综合能力已经是O2O竞争的焦点之一。
15、融资不利: 尽管当下资本市场的出口变窄,但优质项目依旧会大放异彩,O2O是对传统行业的变革,是需要资本助力的,中国正在快速形成中产阶级的优品需求,现金流好的O2O消费升级项目依旧被广泛看好。所以,融资不利,往往不是环境问题,而是上述问题的叠加。
16、节拍不对。 什么时候做小规模测试,什么时候需要资本介入,什么时候大规模扩展,创业是要有明确的节拍感的。依旧回归到第一点,建议大家选择产业有足够厚度的市场,利用好资本的力量,打透打深,快速覆盖细分市场,赢得这场O2O变革和消费升级的先机。
本文是投稿作品;作者:洋葱基金合伙人张本伟;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