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禾资本冯华:要做打通产业链的独角兽捕手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松禾资本冯华:要做打通产业链的独角兽捕手

随着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技术引起了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从而推动了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大爆发。在此过程中,一大批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浮出水面,而动辄过亿元的融资和超十亿的估值也极大刺激了资本市场。

仅5月,就有两家AI“独角兽”企业的融资消息被刷屏,它们分别是奥比中光和优必选。2018年5月20日,人工智能3D传感领域独角兽企业奥比中光宣布完成超2亿美金D轮融资;而就在不久的两周前,集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优必选宣布8.2亿美元的C轮融资,更是刷新了AI领域的单轮融资记录。在这两家企业的投资人列表中,一家总部位于深圳,成立将近11年的投资机构吸引了亿欧的视线,它就是松禾资本长期关注创投圈的人对松禾资本必定不陌生,它是由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于2007年发起设立的专业化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其团队组建于2000年,是中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创业投资机构之一,对于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积累。经式

目前,松禾资本管理资金规模超过一百五十亿元,成立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专项投资基金22支,已投资规模超过7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近400个,新三板挂牌企业14家,上市或被上市公司并购的企业达48家次。

松禾成长基金是松禾资本旗下四支“明星基金”之一,专注于科技成长型企业中后期投资,上文中提到松禾资本对奥比中光和优必选的投资,都是由这支基金投出的优质项目 。而这背后的推手,就是松禾资本董事总经理冯华。—作为自由天使投资人,冯华曾投资孵化了包括华科创智、鸿益达等数个深圳市孔雀计划团队;加入松禾资本后,他又主导并参与了奥比中光、优必选、虹软等多个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的投资。多年高新科技行业的投资和管理经验,让冯华对行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具有深刻洞察力。上周,亿欧走进位于深圳福田区的松禾资本总部,听冯华讲述其对高新科技行业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投资逻辑。

-去年的热潮平息,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逐渐冷静-

毫无疑问,过去的2017年是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一年。从政策层面上,首先是2月份,人工智能入选了“国家十三五”新兴产业规划;随后的3月,人工智能被首次纳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2017年7月,国务院又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称目标2020年,国内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让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而在资本层面上,从2012年AI进入到又一轮的商业化阶段起,我国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热情不断加剧,并在2014年起持续升温。 亿欧智库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人工智能领域的总投资额达到177.82亿元,业已超过2016年该领域的全年投资总额126.23亿元。 另外,发展期(A/A+轮、B轮)企业的频数稳步上升,并逐渐向初生期企业靠近,且在投资项目数量逐渐减少的同时,投资金融却在不断增长。以2017年前三季度的数据为例,2017Q1-Q3初生期(天使轮/Pre-A轮)获投企业为71家,而获投发展期企业达79家,数量已经超过初生期企业。数据表明,未来我国AI投资市场的中心已开始向发展期转移,而初创企业的生存会愈加艰难。

然而,在产业对人工智能抱有极高期待,且各种应用层出不穷的同时,收获却特别少。前段时间发布的 《2018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 称,2017年中国AI创业公司累积获得超500亿元的融资金额,但90%以上的企业都是亏损的,2017年中国AI商业落地100强创业公司的累计收入不足100亿元。过度高涨的投资热情与冰冷的营收现实形成强烈反差,使得2018年投资人工智能的呼声小了很多。

对此,身处行业中的冯华也深有感触。他对亿欧表示, 去年人工智能和泛科技概念非常火热,给市场带来一片繁荣的景象,其实应该冷静下来看到整个市场。 在经历过2017年的热闹之后,2018年是市场的大环境并非向好,泛科技领域,尤其是初创型的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回不来,融资又存在一定的困难,生存其实非常艰难。尤其目前能够感受到的情况是,在人工智能或者说是泛科技领域,资金全都在往优质的好项目聚拢,因此单笔融资金额也越来越大。

-作为生产基地,深圳科技创业环境最优-

在目前全球经济下行,流动资金紧缩的大背景下,创业环境愈加艰难,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早已不是当初“讲一个故事便能融到钱“的年代。但松禾资本作为深耕华南地区11年的老牌传统投资机构,对市场的熟悉程度和对产学研的深刻理解,值得深思。

目前大多数人工智能企业都聚集在北京,人们普遍认为北京科技行业的创业环境似乎更加浓厚,而人才也会更加聚集,但冯华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北京看似AI企业很多,其实多的是技术型人才的聚集,他们聚集在企业里做研发,挑战新技术,可并非在创业。但深圳的情况不同, 一方面政府的人才引进政策,或者说是政府的扶植政策,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另一方面更加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也能帮助企业更快成长 。此外,华南地区的制造业发达,使得整个产业能有聚集效应,协同发展,也能够使得整个产业链更加完整。

作为投资人,在全国各地到处看项目已经成为常态,但冯华则更加专注于深圳本地的科技企业。 问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的表现和松禾成长基金的性质;另一方面,本地企业也更利于投资机构做投后管理。

前文说到,目前创投圈对AI企业的投资偏向少笔大额,而冯华所在的这支基金主要偏重中后期项目,因此在项目决策时就更加谨慎。2017年,冯华投资了奥比中光和优必选,而2018年冯华只“出手”了虹软一家。“在市场环境下行的情况下,我们目前为止更多的还是在观察。”

-从初创期到成长期,与松禾资本的共同成长之路-

目前AI领域频繁曝出高额融资,但由于很多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尚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发展走向、业绩预期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否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初创型团队已经没有机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据冯华介绍,松禾资本旗下有不同方向的产业基金,主要投资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初创企业,目前已经累计投资了300多个项目。但在得到高回报率的同时,其实有点可惜,因为这些初创型项目中还有许多优质企业,它们未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我们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帮助其更好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松禾资本专门设立了成长基金。

据悉,松禾成长基金自2017年初开始募集,和冯华进入到松禾资本的时间相近。 当亿欧问冯华为何会选择加入松禾资本时,他答道:是因为大家有着相同的投资理念和经营哲学。

早在2007年,冯华便开始从事投资工作,但他并非是一名“甩手先生”,而是深入到企业并参与日常经营工作。在作为自由投资人的过程中,冯华笑言,“我每周还是会去上几天班的,毕竟只有深入了解到公司的运营模式,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冯华在这样的模式当中积累了公司经营管理的宝贵经验,以及对产业化的认知。因此,冯华每当和企业谈及行业发展和产业链上下游问题时,都游刃有余,别人是很难‘忽悠’到他的。“如果碰到企业主自己都不太清楚的,我就笑笑不说话。”冯华道。

冯华在与企业交流中,也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他对亿欧表示,其实在和企业的交流过程中,大部分时候是看人来的。 要看企业管理者有没有魄力,是否足够了解行业和自身,是否有管理能力,甚至是否目光坚定,足够有自信。 “比如在投资虹软时,其实只和创始人邓晖聊了几个小时,心里就感觉这事儿没问题。因为不管从技术、产业化思路、市场环境甚至公司经营方式,他都心中有数”。

-总结-

近年来,O2O、互联网+、新零售、共享经济等投资风口年年更新,在刺激了资本市场和吃瓜群众的同时,同样考验着投资人的定力和眼光。可以看出,不管是冯华,还是松禾资本,都是不追风口,踏实做事的典范。

凑巧的是,不管是作为个人投资人选中的华科创智、鸿逸达,还是加入松禾之后投的奥比中光、优必选、虹软等,冯华投资的项目在产业链上都有一定的联系。 虽然冯华向亿欧表示,自己在投资项目时并未有意识的将项目分散在人工智能产业链的上下游,但最终出来的结果还是令人欣喜的。

可以预见,在国家政策层面和资本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人工智能或是泛科技领域的投资风口还将持续,而一直专注于高精尖科技领域投资的松禾资本和冯华,未来是否有机会成为打通AI产业链的独角兽捕手,着实值得期待。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信息产业发展指南资本市场独角兽如何做产业链独角兽捕手松禾资本松禾远望资本招商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