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缘试探的滴滴顺风车,凭什么在2019年再上线?
新闻传播的热度不会超过7天,大众的对新闻的记忆不会超过7个月,所以2018年过去了,时隔7个月之后 滴滴 顺风车 又准备要上线了。
5月8日,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练车日志,视频里她强调希望以后多加练习,能成为一名合格的 网约车 司机或者是顺风车司机。无限期下线的顺风车被重提,此举被外界解读为滴滴顺风车重新上线之前的预热宣传。同时,滴滴的拼车界面上,也在近日悄悄上线了特惠拼车功能。
出行领域衔接支付和生活服务,滴滴的平衡状态已经被打破
艾媒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增至2.85亿。网约车已成为大众出行的重要选择方式。以收购优步中国为标志,滴滴在2016年确立了出行市场霸主地位,占据了九成的市场份额,但是高速奔跑让滴滴留下了安全隐患这一漏洞。一家独大市场竞争可能会归于平静,但是滴滴有了软肋,出行行业反而混战加剧,在这一趋势下滴滴九成的市场份额终究会被摊薄。
1、滴滴在出行市场的强势,让同时持股的阿里腾讯互相制衡
滴滴被称作小巨头,因为它们相对来说比较独立。但是实际上滴滴和阿里、腾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2012年,程维从支付宝离职创立了滴滴。而滴滴最初拿到的主要投资来自腾讯。与此同时快的获得了阿里的支持。随后资本实力相当的滴滴和快的,上演了补贴持久战,展开了日烧千万的补贴竞争。
最终2015年2月14日,经过多方撮合,滴滴打车与快的实现战略合并。虽然阿里和腾讯均持有滴滴出行的股份,但是两家对滴滴都没有绝对的控制权。就比如说滴滴用的是高德地图,而不是腾讯地图,既能用微信支付又能用支付宝支付。
2、美团率先冲锋,阿里携高德地图、哈罗出行再进击
出行领域衔接着支付和生活服务的布局,是阿里和腾讯都不能错过的流量入口。两者同时持有滴滴股份,而滴滴又备受舆论谴责,意味着这场战役没有胜负。偏向腾讯系的美团率先展开了对滴滴的冲击。而阿里则在出行领域收购了高德地图,锁定了地图战略级入口,并在高德地图上线一键打车功能,通过分派订单给多家出行平台,分散滴滴订单优势。4月24日,阿里携哈啰顺风车正式发力出行市场,投入5亿元补贴司机与消费者。
3、腾讯加码出行市场,混战加剧平衡状态逐渐被打破
但腾讯也没闲着,据中国商标网显示,继“四横两纵一中台”出行战略后,腾讯接连申请了“腾讯出行”、“腾讯乘车卡”、“乘车快报”、“腾讯乘车码”、“腾讯打车”等多个商标。除此之外在哈啰公布补贴第二天,马化腾的控股公司,又新增一项与广汽合作的广州祺宸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
除了互联网公司,传统车企也联手推出出行项目,例如上汽集团推出享道出行,以及今年3月,长安汽车、中国一汽和东风汽车联合组建新能源出行项目“T3出行”。出行市场的混战加剧。
Uber上市破发,顺风车对滴滴来说意味着什么?
国际市场上,同类玩家uber上市即破发,周一收盘,股价下跌至37.10美元,跌幅近11%。财务数据显示Uber从2016年到2018年,司机端抽成分别为18%、21%,以及22%,但营收增速依然下滑。而中国市场的滴滴恐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上市,也要面对和uber一样的盈利难题,除此之外还要对自身原有规则进行强有力的修补,消除负面新闻的影响,并且迎接其他强劲对手的猛烈攻击。
1、顺风车是滴滴增长最快、最赚钱的业务
说顺风车是滴滴最赚钱的业务并不过分,因为一般是中长途的乘客才会选择顺风车,所以客单价很高。虽然平台抽成比例要比网约车低一些,但是客单量更大,也不需要补贴,易形成规模效应。
据知识流了解,此前滴滴顺风车成交总额每年环比增长50%,2017年,顺风车的成交总额接近200亿人民币左右,占滴滴总GMV的15%,收入约20亿人民币,净利润接近9亿人民币。放弃顺风车,意味着滴滴放弃了一块营收大蛋糕。
2、顺风车是滴滴出行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此外,它还是滴滴生态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滴滴的边界拓展自然是通过汽车产业链条延伸,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营收。滴滴未来的愿景可能不仅仅是要成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而是要通过整合车辆、资金、停车场、充电(桩)、加油、维保等产业链资源,形成属于滴滴的出行闭环。
那么滴滴除了和车厂商达成战略合作,更需要和更多车主建立起联系,才有可能输出更多相关服务。而顺风车相较于网约车显然是一个更低门槛的链接,利于滴滴构建未来的汽车服务体系。
3、顺风车也是对滴滴安全监管和技术升级的考验环节
某种程度上来说,民众对滴滴的愤怒来自于,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滴滴偏偏就让它发生了。有犯罪记录的司机能开顺风车,明显就是滴滴在管理上的失职。很长一段时间,滴滴三证合一的合规率都不理想。
而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人生安全,顺风车的监管不能因为追求规模而变得微妙,它本质上就是滴滴安全监管的验收场,一旦不合格代价就是沉重的。因此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无论是人力、规章制度还是检测技术都要投放精准。
三度重启顺风车,滴滴这一次能不一样吗?
空姐遇害案发生后,滴滴顺风车曾进行过反思,以去社交化来确保产品安全,下线了相关用户信息。但是没过多久,又将这些信息重新恢复,直到多起恶性事件发生。随后宣布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这次又预热重启会有不一样吗?
1、滴滴如果以远超行业水平的标准来自我要求,超预期能造就口碑效应。
小米创始人 雷军 在分享创业经验的时候提到,这个世界好产品很多、便宜产品很多,又好又便宜的产品也很多。如何从中取胜,依靠的是口碑,互联网对口碑的传播的速度极快,而口碑的核心是超预期。
以海底捞为例,较低价格享受超五星服务这就是超预期。而同样的道理放在滴滴身上一样受用,滴滴当下面临的就是口碑危机,所以它需要远超行业标准来自我要求,简单的弥补过去的失误是远远不能满足大众预期的,只有超预期才有可能翻转局势。
(雷军笔记)
2、互联网大环境向下滴滴更要牢守底线,杜绝可能击破企业信誉的事情发生。
今年以来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缩招、裁员、减薪,大环境下行是不可逆的趋势。滴滴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改,比如缩减非主营业务的运营,大批量裁员,在业务重组过程带来的裁员,占据公司目员工总数的15%,大约涉及2000名员工。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下,滴滴出行的主营业务更是不能再出差池,要牢守底线,战略上放弃高速大规模的增长,才可能熬过寒冬,杜绝任何可能再次击破企业信誉的事情发生。
3、滴滴一路并非一帆风顺,期望当下的逆境能激发出企业更强的战斗力。
滴滴成为出行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玩家,也不是件一帆风顺的事。早期,在资金状况不理想的情况下对抗摇摇招车、大黄蜂打车,后期和快的展开补贴战,并通过迅速并购快的、优购中国成为市场龙头,是一个战斗力较强的企业。
顺风车事件发生以后,滴滴也迅速上线了录音和一键报警等功能,在客服上提升投入。尽管当下对于滴滴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逆境,但也许只有把它打入谷底,它才会有触底反弹的深刻反思,把握重塑滴滴精神内核的机会。
过去滴滴靠着激进的业务策略和资本力量快速增长,而今天滴滴也在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价。行业竞争加剧、大环境下行、信任危机注定了滴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好过。例如,重启顺风车就一定不是一个讨喜的项目,然而,面对发展需求,又必须硬着头皮上。既然无法轻易放弃顺风车,选择再次上线,那么我们就期待滴滴给出超预期的答卷,否则这一举动,不过是再次透支企业生命,直接加速自己的陨落。
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燃油车企借增值税下调实行降价。在燃油车统治市场百余年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厚积薄发的时刻何时到来?
6月14日,在亿欧公司于上海虹桥世贸展馆举办“2019全球新经济年会”上,亿欧汽车将承办作为本届年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峰会。在本届峰会上,我们将与来自主流整车厂、核心三电系统供应商、头部充换电服务企业等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的顶级大咖共讨“后补贴时代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与创新机遇”。
嘉宾及议程: https://www.iyiou.com/a/xnyqc_shanghai_2019/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知识流;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