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副主席、党委委员阎庆民:关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四大思考
2019年5月25日,证监会副主席、党委委员阎庆民出席2019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 ,围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发表演讲,从监管视角出发分享了四点思考,演讲实录如下:
优化金融市场体系结构是推进 金融供给侧改革 的重点任务
一要逐步改变我国当前“货币多、资本少”的金融结构。
去年年底我们做了一些数据对比分析,我国的货币化率用M2占GDP测算下来大概是203%,美国和英国同期做了一个对比:我国的货币化率基本上是美英的三倍左右,同期资本化率基本上是英美的1/3。货币多,资本少,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从上市公司的数据来看,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导,2018年财报数据显示,32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占3614家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总和的44%。这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国当前货币多、资本少的金融体系结构。
二要下大力气补短版,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从“十二五”开始,我国直接融资的比重分别是11.5%和16.4%。到了2018年,大概是17.9%。这个数据远远低于以直接融资为渠道的英美等国。所以,我们要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更好提升金融供给效率。
三是要努力化解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充分、不健全。比如债券市场尚未做到统一,各种债券,包括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还处于分割的、碎片化的状态,这也是我们需要改善的。
加快金融机构改革是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抓手
首先,要大力发展普惠性金融,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比重。其次,要大力发展政策性金融 ,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例如铁路、水利等还有发展的空间。 最后,要大力发展“新金融” ,国内正处于一个缺资本的时代,如何引导资本的形成是解决金融供给侧改革一个切入点。据统计,从2017年8月份开始到今年4月份为止,私募股权的创投资金规模约为9万多亿,私募证券基金规模约为2万亿左右,再加上非标的的资产管理规模大概有13万亿左右,这个规模和公募基金的规模相当。所以从这块来看,新金融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引导资本为有资本困难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帮助。
提高金融产品质量和可获得性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金融要素的供给最终要以金融产品为载体才能实现,要注重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质量与可获得性。
首先,要提高金融产品的适应性。 目前,金融机构在设计金融产品时,出于利润和安全等因素考虑,更倾向于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忽略了我国实体经济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例如,银行信贷部门在考评客户信用风险时,更关注担保物价值,对现金流、净利润等第一还款能力的重视不足,这使得轻资产多、重资产少的创新、创业、成长型中小企业较难获得足够贷款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应从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针对实体企业堵点、痛点、难点开“药方”,下大力气提升服务质量。
第二,提高金融产品的灵活性 。去年,我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突出。中央高度重视,相继推出各项缓解措施,包括人民银行设立了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商业银行也优化了循环授信和贷款业务,以提高企业融资获得的便利性,但目前来看还是不够的。
其次,提高金融产品得复合性。 实体企业的金融需求受所在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等不同而千差万别。金融产品过于“单一化”、“同质化”增加了企业的搜寻成本负担,金融机构可考虑研发复合型产品,全方位、多角度匹配企业需求。例如,在服务科创企业作为特定对象时,仅有银行或仅有证券公司服务能力均有限:银行资金实力雄厚,但侧重于服务传统行业,证券公司估值定价能力强,但服务规模有限。因此,可考虑采用“投资先行、投贷联动”的符合金融产品服务模式,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证券公司先行进入,实现价值判断;贷款机构随后参与,支持企业成长,切实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使其能够专注主、做大做强。
最后,丰富金融产品的避险性。 实体经济对金融的需求不仅是融资,还要考虑怎么避免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包括利率的风险。我们此前做过一项研究,2015年至2017年,一季度我国上市公司参与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比例只有11.6%,而早在2009年,国际互换与衍生品协会(ISDA)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世界500强中94.2%的企业均参与衍生品业务。我国实体企业参与衍生品市场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也与我国生产、贸易、进出口等经济活动的巨大体量不相匹配。当前,我国深入融入全球分工,直接面对全球竞争,如果没有充足、有效的避险性金融工具保驾护航,实体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要深入了解实体经济需求,以更具前瞻性、创新性的理念,设计和提供更多避险工具,帮助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提升整个经济社会抗风险能力。
促进金融监管提质增效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增强金融监管的一致性 。金融监管水平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相适应,既不能因为监管能力不足导致实体经济发展受阻,反过来讲也不能监管过于超前而制约了金融要素供给。我们形容监管就像骑自行车,你得把平衡掌握好。我们也在反思,十年前的金融危机,对照中国怎么看?我们的金融改革是不是快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了?或者有些是因为我们监管的能力不能适应,也会影响了企业的实体经济在改革当中对金融提出的融资需求、服务需求。
第二,要增强金融监管的协同性。 主要是在分业监管前提下,如何在金融委的领导支持下,协调联动,形成监管合力。
第三,要增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当前我国经济环境、外部因素多变,监管机构目标多重,政策有效性降低。金融监管政策要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形成稳定预期,有效增强市场信心。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管者,首先,要加快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步伐,完善发行、上市、退市、交易、并购重组等一系列规则;其次,压实中介机构的责任;第三,优化交易监管制度,不允许行政干预股指,最大限度实现投资者的公平交易;第四,强化交易全程监管,督促上市公司准确、完整、及时披露信息;第五,提升违法违规成本,加快推进《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修订,实现持续监管和精准监管。第六,构建多渠道提高投资者教育和保护的阵地;第七,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统一监管,形成统一的债券市场(国债、金融债、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短期融资券等)。
第四,要增强金融监管的安全性。 要始终坚持党对金融监管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战略部署,强化监管主体责任和分工,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稳妥处理好股票质押、债券违规、私募基金、地方交易场所等重点领域的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安全。
银行与金融科技融合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银行即服务。
2019年6月14日,亿欧智库研究院将在“2019丨全球新经济年会·金融科技峰会”上发布《 2019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 》,深度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上海·虹桥·世贸展馆邀您见证!抢票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18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阎庆民;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