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打造“旅游+”产业模式
【编者按】节假日是旅游高峰期,游客个性化消费势头猛增,从此现象来看,本文作者通过了解分析“旅游+”,提到能够保证旅游产品能最大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实现旅游业的发展,就要推动其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例如旅游产品与体育产品的融合,不仅能够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也推动着体育产业的提质增效。
本文发自“中国商网”,作者:吕途;亿欧编辑转发,供业内参考。
“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人们的旅游热情也再次高涨。根据各大在线旅行社发布的预测数据来看,与清明小长假相比,“五一”假期在出游意愿、目的地热度、旅游产品价格等多方面实现了全方位赶超,且游客个性化消费势头强劲。为了丰富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促进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有业内人士指出,贯彻“旅游+”战略不妨从“+旅游”着手。
“各类产业的发展都是围绕着人们的需求而展开的,而旅游作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生活方式,无论是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都在围绕游客来进行。当旅游变为一种能与各行各业产生联系的基础,‘旅游+’便成为了可能。”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旅游+”战略旨在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不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内容与文化元素,同时也促进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在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张辉看来, 旅游消费 是一种移动式消费,消费的实现需要一系列行业与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作为保障,“旅游+”的提出就是通过相关产业与旅游消费的融合,来实现旅游供给的增长。
在现实中,“旅游+”已经浸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伴随着共享单车的出现与风靡,低碳环保的骑行出游方式被更多人所接受,途牛便将骑行玩法融入到行程可选择的条件内,以充分满足不同用户的出游需求。据悉,“五一”假期其沿海线路方向的骑行产品预订就十分火热。
不仅仅是骑行这一项活动,包括登山、潜水、滑雪等在内的体育旅游活动近年来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追捧。当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碰撞”在一起时,不仅能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消费空间、推动全民健身,还能促进体育产业提质增效,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旅游+”战略的效果也会随之显现。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曾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关于旅游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关于旅游对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的影响认识不足。 实际上,旅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是消费,它是兼具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功能的新增长点;旅游同样是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增长点。推进“旅游+”,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实现“一业促五化”。
“‘旅游+’是站在战略层面考虑的事,而在现实中,旅游并不是各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旅游‘加不动’其他产业的窘境时有发生。”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何莽对记者表示,“想要达到‘旅游+’效果,不妨反过来通过‘+旅游’的思路来实现。在打造相关产业的同时,将旅游的基本要素增加进来,从而形成合力。”
何莽进一步举例说,在农业产业中,可将一部分配套资金投入做旅游,在农业改造的同时,注重绿化、建立植物解说体系,实现景区化进程;在水利项目中,可注重水库的导览打造,将休闲凉亭等基础设施以及安全措施做好,为“ +旅游 ”打造前提。
在工业产业中,可选择几个能将工业开放出来的场所,从而为游客参观提供空间。“包括在道路交通部门做道路建设的时候,也可以做出在路边适合休闲的地方多建设停车位、道路外面打造观景台等长远考虑。当相关行业将导览导示、休闲空间、基础设施等旅游元素‘加’进去的时候,‘旅游+”的效果自然而然会通过‘+旅游’而实现。”
无论是“旅游+”还是“+旅游”,其实质都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践行,是传统旅游与相关行业的升级和改造。 在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的同时,提升相关产业的创新力及生产力。
此外,“旅游+”还要关注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变化。 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携程旅游的数据预测显示,几大城市自由行旅客增幅明显。根据同程旅游数据显示,以民宿、客栈等为代表的非标准住宿的市场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显然,旅游领域的个性化消费也在引领着潮流。
对此,刘思敏认为,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一方面要强调独特的设计和个性化的服务,杜绝批量化的大众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还要关注游客在传统观光度假之外,由于兴趣而催生的特种旅游市场。“打造‘旅游+’,‘加’什么很重要。 应注重开发游客潜在的需求,结合游客兴趣与相关行业内的资源,将资源转换为可以消费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