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家四合院医院到“精神病院第1股”,康宁医院是如何炼成的?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从农家四合院医院到“精神病院第1股”,康宁医院是如何炼成的?

【编者按】 康宁医院 是一家以精神专科为主的连锁医院集团,成立于1996年2月。温州康宁医院创始人管伟立,近期在复星旗下的星未来研究院大健康创业营上,谈及了创立精神专科医院的缘起、20多年的创业历程以及在创业每个关键点的决策与思考。

本文发于星未来Innostar,作者为赵德云;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从市郊农户四合院只有20张床位的“精神科诊所”发展到中国床位规模最大的以精神病专科为特色的连锁化医院集团,温州康宁医院(下称温州康宁)历经艰难,造就了中国“精神卫生第一股”。期间每一步现在回顾起来都是惊险的跳跃,充满着挑战,同时似乎又是必然。

在浙江良好的营商环境下,创始人管伟立在精神专科服务领域大胆创新突破:“变关为管”的理念一改以往传统精神专科医院的管理模式,还病人尊严,填补精神科优质服务的空白;借非公医疗政策春风和资本的力量顺势而为;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培养精神科人才梯队,奠定人才基础;快速并且稳健地推动医院在全国扩张。

01、农村四合院里的“精神科医院”

18岁那年,管伟立刚从温州卫校毕业,在温州市 精神病院 从事临床工作的经历让他触动:精神科医院的铁窗铁栅栏阻断了患者与医护之间的信任,以对待犯人的方式来管理病人,医院环境设施十分简陋。

他身处其中,深觉“精神病患者也是患者,应该享受到应有的医疗服务”,这也是为精神科医生正名。所以,拥有敢想敢做的温州人性格的他,1993年毅然从公立精神病院辞职,并与同为精神病院护士的妻子立下了“如果失败了,去路边炒米粉干的日子也会比别人过得好”的魄力誓言。

起初他从市郊农户家租了数百平米开始了他心中理想的“精神科医院”试水,独自创业的他更加关注学习精神疾病、精神病学、症状学等专业,半年时间不到,他的20张床位的诊所就住满了。这得益于他过去6年在医院工作期间以用心对待患者,尊重家属的态度,感动了一大批患者家属。他对患者常常会多一些安慰与解释,以至于他服务过的老病人最后都找到他这边农家小院式的“精神科医院”。

管伟立回忆,在那个年代,医生常常没有太多耐心,对患者爱理不理。而正是管伟立在精神病医院工作的6年间遵循谦卑服务,成就了他的精神卫生事业的良好开端,“敬佑生命,谦卑服务”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温州康宁的核心价值观。

02、借钱建医院

一年后,这家20个床位的小医院,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家属)以及社会的认可,这更加坚定了他把创办“康宁”作为毕生事业的信念。1993年,他卖掉自家经营的打火机厂(温州最早一批打火机厂),怀揣着300万元,走上以创办三级精神专科医院为目标的征途。300万元,在那个年代算是不小的数目,但建医院需要的资金是2800万。

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管伟立迎难而上,通过亲戚朋友、银行等各种渠道借款和贷款。最终建设起来一家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体现患者尊严彻底改变铁门、铁窗、铁栅栏等传统精神专科医院的封闭,禁锢式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模式;护士站、挂号、收费窗口改为酒店吧台型,方便医患沟通;大厅摆放钢琴,患者在医嘱下可以和医护、周围社区居民共用图书馆、咖啡厅、健身房、游泳池……这些举动逐渐消除着社会对精神科病人的歧视。

同时正是这家医院的建立奠定了其未来的扩张基础,逐渐走上规模化、专业化之路。

03、精神卫生行业开始勃发

时间到了2010年。国务院58号文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以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扩大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建立竞争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这条政策的出台极大的优化了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经营环境氛围,有利于非公立医疗持续健康发展。

2011年初,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高知化、低龄化和普遍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资本开始大量关注医疗卫生服务板块,包括精神卫生领域。

最新《柳叶刀》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18岁以上人群中,大概有16.6%(加权终生患病率*)的人,在一生中至少会遭遇一种精神疾病,18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80%,因此,在18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86亿国人需要专业的精神疾病治疗。

从农家四合院医院到“精神病院第1股”,康宁医院是如何炼成的?

中国卫生部数据显示,中国精神疾病的疾病负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据WHO推算,到2020年我国神经疾病负担将占到疾病负担的四分之一以上。

从农家四合院医院到“精神病院第1股”,康宁医院是如何炼成的?

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大量投资人的热情。

04、借助资本求发展

就在这一年,有超过100多家基金拜访了管伟立。管伟立坦言,在此之前从来就不了解资本为何物,在他看来融资就是借钱。但是,当管伟立见完100多家投资机构之后,他对资本的理解愈加深刻,甚至不少投资人说他已经达到专业级水平,对资本越来越了解的他,认识到资本的力量。他想如果需要让更多的精神障碍患者有尊严,就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最终2013年康宁医院引进德福基金和北京鼎晖两家资本机构注资进行扩张领地,并于2014年10月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康宁由此走上快速扩张的道路,公司上市也逐渐提上日程。创造 “精神卫生第一股”的艰辛历程与酸甜苦辣,只有管伟立自己清楚。

05、上市之路

关于去哪里上市,管伟立与股东们针锋相对,管伟立说,选择港股上市,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康宁的未来发现新机会。而股东们一致认为A股是最佳选择。坚持己见的管伟立最终对股东“洗脑” 成功,让温州康宁成功登陆香港H股主板,并成功实现两年对赌目标100%实现。目前医院的布局已从华东地区,延伸到华北、华南地区,在深圳、北京等地均建有医院。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中国精神科医院中,康宁医院是唯一的民营医疗机构。

康宁的上市给让全国精神科从业者看到了希望,国内迅速涌现出大批精神科医院。2015年至今,2000家新开的民营精神科医院,对整个精神科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06、快速扩张下的人才梯队和体系建设

管伟立在医院实践中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创业初期精神科医生是极其短缺的,吸引医生来民营医院是个难题,现行的体制下不仅仅是薪资的问题,更多是可持续学习平台等。吸引医生薪资只是一方面,更多是后续的学术科研等平台体系建设,让医生看到自己事业成长的平台机会,让医生看到来到康宁的价值提升。

2014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正式挂牌,这是全省首家非公立医院成为大学附属医院。这对于一家非公立医院来说意义重大。

管伟立坦言,经常会被问到是否通过一些“塞钱”的方法去疏通了关系。其实不是,这是长期真诚合作而水到渠成的结果。

温州医科大学与温州康宁医院的合作可追溯至2001年,温州医学院由于扩大招生规模,原承担实习,见习的医院接待量饱和,学校主动找到康宁希望其能成为学校的见习基地。

在合作后,康宁尽心尽力为学生规划实习内容,认真安排带教老师实地教学,让学校感受到了真诚与效果。自那时至今,医院作为学校教学基地教学医院一直承担着精神病学课程临床见习带教、理论课授课和应用心理专业临床实习工作。

经过与温州医科大学的多年合作,温州康宁最终成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并于2016年与温州医科大学联合创办了精神医学学院,致力于打造成精神科医生的黄埔军校,国内心理和精神科医生短缺瓶颈。

同时,与医科大联合招聘精神科博士,双岗双薪,省属高校事业编制,并根据温州市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的相关政策让康宁的医护人员享受到事业单位同等待遇,这也极大帮助了康宁解决人才困境。

左起依次为星未来研究院CEO武莉莉、星未来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涛、康宁医院董事长管伟立

07、还精神科病人尊严

在管伟立看来,即使到了现在,还是有不少精神患者在精神病医院就医过程中没有得到有尊严的医疗照顾。但即使是这样的服务仍然不能满足供求,公立精神病医院的服务和床位有限,很多精神病人还是得不到任何治疗。

康宁医院首创“变关为管”的医疗管理理念,摒弃铁门铁窗,也把医生护士从“牢笼”里解救了出来。管伟立现场展示了漂亮的医院大堂、温馨的病床环境等“人性化设施”的硬件图片。他打趣地说,“很多朋友问我医院大堂里面的钢琴被砸了几台了,我说这台钢琴从来没有被砸过!我们的电脑什么没有一台被砸过!” 管伟立坚持认为医院“足够好”患者就不会跑。“比家里呆着舒服,他跑什么?”管伟立如是说。

“医院未来将注重集团医院同质化水平建设,将并购来的医院按照康宁标准来进行提升。”管伟立笃信 社会办医 具有重要意义:民营医院的良性发展对社会的意义在于效率更加突出,资源配置更合理,也能真正让患者感受到服务品质。

08、结语

2018年3月,康宁医院凭借其发展和管理模式,让弱势群体有尊严的人文关怀,作为全球商界和医疗界企业高管研究学习的典范被收录进哈佛商学院教学案例库。

温州康宁的崛起,也从侧面代表了中国精神卫生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进步。

管伟立说他做的事业是医疗,这是一辈子做的事业,需要资本助力,但不能被资本绑架,偏离了方向也是对资本不负责,坚持底线和稳固的方向是对资本最好的回报。他会一直追随做医疗的初心,医疗不能追求利益最大化,要情怀与底线,不断精进服务质量,推动中国精神卫生行业稳步向前。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精神病院康宁医院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