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驻华丨全球市值250强外商投资企业共108家设立中国研发中心
2019年3月,中国商务部外司对外介绍,2018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0533家,累计外商投资企业近60万家,2018年实际使用外资折合人民币8856.1亿元。补充数据,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公开表示, 截至2018年底,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超过2000家。
除了整体数据,地方层面上海作为引进外资保持稳定快增长的城市,外商投资企业中国区总部及投资性公司占比也越来越高。9月14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 上海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701家,外资研发中心451家。 2019年上半年上海市政府也举行了第三十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 研发中心 颁证仪式,新认定2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5家研发中心。
亿欧智库 近日正研究的《2019全球市值250强外商企业在华发展报告》中,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市值250强的外资品牌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有108家,其中至少15家企业在中国开设的是全球研发中心。 在桌面整理过程中,亿欧智库发现不少外商投资企业亚太总部从新加坡向香港、上海等城市转移。跨国公司亚太总部的转移,研发中心的入驻,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人才资源的国际化配置,必然加剧人才资源的竞争,同时也必将促进中国科技竞争力的提高。
本篇文章将从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角度来分析,盘点在中国有深度业务发展的头部外商投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初衷及发展情况。
飞利浦 Royal Philips
1985年,飞利浦(Royal Philips)在中国设立第一家合资企业,总部位于上海,而早在1920年飞利浦的产品贸易就已进入中国市场。
研发层面, 飞利浦2001年成立中国研究院 ,是飞利浦全球三大研究院之一,立足本土创新,面向全球服务。2016年飞利浦中国研究院成立 中国数字创新中心 ,加强数字化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2017年,飞利浦中国研究院成立 人工智能 实验室 ,专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飞利浦中国研究院的角色主要在于以市场客户需求为导向,在中国构建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售后为一体的产业链,不断研发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一如既往地"立足本土,辐射全球"。
汇丰控股 HSBC
汇丰于1865创立于中国香港,1991年全球总部迁去伦敦,2007年本地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汇丰银行(中国)在2007年成立,2010年陆家嘴汇丰中国总部大楼落成。2018年汇丰银行(中国)营收126.21亿元,净利润38.94亿元,中国网点数176家,34间分行+142家分行。
汇丰银行在全球设有6座 环球科技中心 ,分别在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波兰, 中国西安作为规模最大的环球科技中心 ,是汇丰与中软国际合作运营,为汇丰全球业务提供软件开发、测试、交付、系统维护等综合性信息技术服务。除此之外汇丰环球科技中国携手华南理工大学,培养汇丰 金融科技 精英,扩大人才储备,助理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产业发展。
西门子 Siemens
西门子(Siemens)入华时间是1872年,当时西门子向中国提供了第一台指针式电报机,1985年西门子与中国政府签署全面合作备忘录,成为第一家与中国进行深入合作的外国企业。2018财年,西门子在中国总营收达到81亿欧元,在全球业务占比9.75%,中国成为西门子第二大海外市场。
研发层面,截至2018年, 西门子在中国拥有21个研发中心 ,累计13000项有效专利及专利申请,近5000名研发和工程人员,主要设立在北京、上海、苏州、南京等城市。2006年西门子成立中国研究院,成为西门子中央研究院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究机构。2016年,西门子成立 中国研究院苏州院 ,是西门子在中国第一个专注于 数字化技术的研发中心 ;同时成立的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是除德国本土外设立的首个 智能制造创新中心 。
西门子中国研发中心专注于数字化创新,多点布局的创新中心网络、全球研发体系以及本地业务需求相结合,开发满足本地客户需求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霍尼韦尔 Honeywell
1935年霍尼韦尔在上海设立第一家经销机构开启了中国市场之旅,2003年霍尼韦尔将亚太总部落户中国上海,且霍尼韦尔四大业务集团均落户中国,扎根中国市场。截至当前,霍尼韦尔中国员工达到11000人,研发人员20%。
2016年在上海张江投资1亿美元扩展亚太区总部和中国研发中心,研发办公区域扩增50%。2018年, 霍尼韦尔UOP在中国全新的研发及工程技术中心 正式在张家港成立,主要来支持亚洲地区业务发展,满足不断增长的工程和技术服务需求。截至目前,霍尼韦尔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西安均已设立研发中心。
通用电气 GE
通用电气与中国的贸易在1906年就开始了,1908年GE在沈阳建立第一家灯泡厂。1979年改革开放元年GE开始驻京办事处,1994年在上海成立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截至2017年,GE在华员工2万人,在中国40多个城市设有30多家制造基地和30多家合资企业,2017年GE的中国订单量额达到81亿美元。
2000年 GE中国研究开发中心(CTC)中心 坐落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专注于本土化、先进制造、增材制造、机器人、数字化等领域,根据本地需求开发定制创新产品和服务。目前,GE在中国8个城市拥有研发团队,近2500名研发人员,专利申请数中国位列前十。研发实力主要体现在上海研发中心,成都、西安、哈尔滨、武汉的创新中心,北京、天津、无锡等研发机构。
达能集团 DANONE
上个世纪80年代末达能进入中国市场,2005年达能亚太区总部迁至上海,入华40多年与中国几家乳业都达成合作,如光明、乐百氏、娃哈哈、蒙牛等,通过收购或合资的方式在中国不断拓展其业务领域,目前,中国已成为达能全球第二大市场。
2005年,达能在上海张江设立了 亚洲地区的首家 鲜乳制品和饮料研发中心 。2011年多美滋中国实验室升级为 达能集团亚太区中心实验室 ,与集团另一家德国CLF实验室一起分管欧洲和亚洲市场。除此之外达能入股蒙牛后就酸奶这个品类在北京建立了研发中心。
宝洁 P&G
1988年宝洁进入中国广州,其洗发护发产品曾占据中国市场半壁江山,同事中国市场也成为宝洁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2015年宝洁将大中华区从亚洲区分离,独立计算财务数据。
2017年,宝洁成立大 中华区数据创新中心 ,整合宝洁公司当前在华的数字技术研究、大数据、数字化供应链等方面的创新实践。2019年宝洁在广州成立数字化计划中心,集合亚洲整个供应链计划体系的整合和部署,推进全链路数字化。
杜邦 DUPONT
杜邦的中国业务追溯到清朝时期的生意往来,1984设立驻京办公室,1988年在深圳成立杜邦中国集团总部。目前杜邦在华设立40余家独资或合资企业,并将众多地区业务总部移至中国大陆。
2005年位于上海的 杜邦中国研发中心 正式投入使用,2013年二期扩建,为中国本地、亚太地区和全球市场提供技术创新支持与合作平台,着重于光伏解决方案、生物基材料、汽车材料等领域的新材料应用开发及检测能力。除此之外杜邦在2014年建立了聚焦农业及食品、3C、汽车和能用四大领域的 上海创新中心 ,连接中国本地市场研发与需求与杜邦全球创新资源。
可口可乐 Coca-Cola
1927年Coca-Cola以“蝌蚪啃蜡”进入中国市场,产销很差,后中文译名“可口可乐”应征,1979年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成为改革开放后最先到达中国内地的外国消费品。目前中国已成为可口可乐全球第三大市场,在中国拥有20多个品牌和60多种产品,在中国累计投资130亿美元。
2008年 可口可乐全球第六个研发中心即除本土外最大的研发中心 在上海紫竹科学园建成,集浓缩液厂、包装研发、冷饮设备研发等研发中心为一体的中国总部大楼。在华发展40年,可口可乐持续创新,探索应用高科技、数字技术,推动系统的数字化,实现数字化创新战略。
强生 Johnson & Johnson
1985年强生在华创立第一家合资企业西安杨森,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当前强生在华业务主要涉及消费品、制药、医疗器材,覆盖中国90多个城市,在华员工1万人,2018年全球财报中,亚太区是强生2018年业绩增长最快的区域,中国市场则是高速发展的推动者和贡献者。
强生的三大业务领域在中国均设有研发机构, 2014年在上海建立了 强生亚太创新中心 。除此之外,强生子公司西安杨森于2013年在上海成立上海研发实验室,主要专注疾病治疗,研发新药品。2017年,强生创新在上海宣布建立首家北美之外的全新强生创新中国上海JLABS,于2019年正式落地,JLABS@上海能容纳近50 家创新实体,涵盖了包括制药、医疗器材、消费品和医疗技术在内的领域,推动本地区创新,释放科技力量。
除上述品牌之外,前文提到全球市值250强外商投资企业中有108家外商品牌在华设立研发中心,至少15家企业在中国开设了全球研发中心,如硕腾公司(Zoetis)2018年6月在苏州建立全球制造与研发中心,2015年8月依视路在大中华区唯一全球研发中心落户丹阳科创园,辉瑞制药在上海和武汉的两家研发中心是全球和亚太区重要研发枢纽,等等。
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人才储备、技术资源储备、生产能力等以及具备承接国际领先技术的能力,这成为了吸引外商入华并成立中国区研发中心的前提条件,同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也提高了中国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了中国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产品结构的完善,本土化的创新也刺激了中国整体技术的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