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字当头,“宿”字为本,能把跑偏的民宿拉回正轨吗?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民”字当头,“宿”字为本,能把跑偏的民宿拉回正轨吗?

近年来,各地民宿发展很热,可用“红红火火”来形容。但笔者看到一个数据, “2016年有七成的 民宿 经营亏损,众多民宿经营艰难”。 民宿是旅游消费新需求 、旅游新业态。 笔者认为,民宿要做得更好、走得更远,关键在于回归本义,坚守本质。

民宿是指利用城乡居民自有住宅、集体用房或其他配套建筑设施,结合当地人文、自然资源、民俗风情和生活方式等,为旅游者体验当地文化和生活提供住宿、餐饮、休闲、度假等服务的处所。

近年来,星级酒店、主题酒店、经济型酒店、青年旅舍、民宿客栈竞相发展,在民宿热的驱动下,诸多民宿与其他住宿业态的差异越来越小,甚至一些新建的酒店也冠上了“民宿”的美名,这就远离了民宿的本义。

民宿的本质,首先是“民”字当头, 应该是利用民居改建、保持当地民居风格,彰显地域人文特色,具有当地民俗民风个性。民宿的主人是房屋主人、当地农民或返乡创业者;也可以是城市“创客”、社会法人和经营主体,但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酒店经营者和管理者,而是民宿服务的提供者、乡村故事的演绎者、乡村生活的践行者;无论是“老板娘”,还是“店掌柜”,都应担当着这种特殊的角色。

其次是“宿”字为本。 这是一种融入当地民俗民风、具有文化个性和生活气息、有着更多体验的生活空间;这是一种有故事、有情感、有品质的生活空间。 本质上,民宿提供和创造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下,民宿之所以受到部分年轻消费者、家庭消费者和中产阶级消费者的青睐,正是因为在民宿可以享受到一种有情怀、有个性、有家有园、有归属感的体验。 所以,民宿一定要坚守自己的本质和个性,方可走得更远、更好。

说到个性,民宿应当更接“地气”。 在“民宿热”的背景下,同质化现象亦日趋严重。 不少民宿追求洋气、大而全,却少了应有的地气、小而美。如此下去,就会渐渐失去民宿的意义和价值。每家民宿都应讲好自己的故事,提供不一样的体验,营造不一样的生活,让消费者总有一个喜欢上你、“来了还要再来”的理由。

其实,不必模仿别人,不需“克隆”, 做出自己的个性、创造自己的“IP”就是民宿可持续发展之道。不同的地缘环境、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生产业态、生活方式、装饰风格都可以成为民宿的“IP”, 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魅力。关键在于要把自己的故事演绎得更生动、可参与、深体验;张扬自己的个性,把特色做到极致即成品牌。哪怕在活化和深耕当地文化上把一两个独具个性的生活体验上做活、做精、做细,总比一副面孔的同质化强得多。

当然, 民宿还应有一个鲜明特征,就是更加关注民生。 首先是要让客人住得舒适。 当下“设计感”已成做民宿的一个热点。民宿不仅要看上去很美,更要让人们体验到“住下来很舒适”。比如,卧床和枕头是否舒服?卫生间是否有气味?淋浴是否很方便?灯光是否适宜?开关是否好找?房间里的摆设和书籍是否适用?这些细节往往被过度追求“设计感”所忽略。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标准化”与“非标性”。 当下的民宿,当属“非标”,如果以类似星级饭店的标准套用,也许会“泯灭”民宿的个性和特色, 如房间的情感要素、休闲的生活空间、提供体验的项目和个性的定制服务等等。但作为提供住宿和休憩的处所,在诸多要素上也须有起码的要求,如配置、卫生、安全以及经营管理等。近年来,一些地方和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民宿的“服务导则”“管理规范”,非常及时。

民宿就是要在惠及民生、提升生活品质上守住“底线”,坚守本质。 民宿惠及民生,不仅体现在提升品质上,提高民宿的经营效益也是民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做好民宿光有情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经营模式、盈利模式。 当下许多民宿周末与非周末经营状况落差很大,管理、营销和服务人才缺乏,资源闲置现象严重,管理成本上升,经营效率低下问题,这些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更需要市场、政府、经营主体一起来破解。

民宿好不好,市场说了算。民宿的发展根本还是需要市场拉动。 民宿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并以产品、业态、营销和服务创新引导市场;注重弘扬自己的特色,做好场景式、体验式营销,让服务创造价值。

除此之外,还应引入或组合多元经营和管理主体,创造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实现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双赢是民宿增添活力的必然路径;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破解民宿发展中的“瓶颈”,营造更好的消费环境,则是地方政府和社会应该尽到的责任。

在互联网时代和全域旅游背景下,做好“民宿+”文章,对于实现民宿发展的初衷具有现实意义。 民宿要将空间、服务和经营延伸到民宿以外,拓展民宿的生活态,拉长产业链。 比如“+”农副产品的加工营销、民俗文化、节事活动、农事体验、亲子研学、健康体育、养生养老、房车露营和文创产业等新业态,让消费者为深度体验买单。

要充分利用民宿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与周边的乡村旅游和其他资源融合发展整合经营,形成“共生效应”,共建旅游度假乃至旅居的目的地,这是实现民宿资源配置优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创新之路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民宿发展须回归本义、坚守本质、弘扬本色,切忌一哄而上、遍地开花。要顺势而为,引导民宿业在本土化、个性化、产业化、品质化等方面做得更好; 引导正在规划和建设中的民宿,选好地域区位、找准市场定位、锁定个性品位,走精品和特色之路,并在全域旅游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促进民宿和其他 旅游业 态的整合发展,共生共建共享。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亿欧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走上正轨步入正轨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