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学区房,全生态的教育地产才是未来趋势
根据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发布《上海幼儿早期 教育 (0~6岁)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家长对于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57.1%表示为孩子报了早教课程。其中,0~3岁孩子中有39.9%已开始上课,4~6岁则有73.5%已参加培训班。全市幼儿家庭投入在培训课程上的平均年花费为17832元(尚未包含夏令营及游学支出),城区高收入高学历板块的相关花费更是数倍于此。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 2016年年末,我国0~14岁人口逾2.3亿。2016年,儿童消费市场规模约为2万亿元,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数据侧面不难看出,相比购物、文娱、餐饮等消费方式,教育项目正成为拉动社会经济消费的源动力。而更有越来越多的产业,将其上下游及多元化发展的元素,与教育相连接。
一直以来,拥有一套 学区房 往往可以获得让孩子进入优质学府的便捷通道,空间与教育这两个概念自然而然因根本需求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而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改革更新,不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于孩子培养的意识从早期的学前到学龄,以及成年后阶段的教育方式已经更为科学与开放, 单纯的“学区房”这一因素,已不能满足生活的全面需求。 因此,从“学区房”进化至“教育 地产 ”,已成了不可阻挡的社会进步结果。
相比购物、文娱、餐饮等消费方式,教育项目正成为拉动 商业地产 价值的源动力。目前来看,多家知名教育机构涉足商业地产,抢占红利高地,包括已经出现的西安K12万联空间、上海时钟教室、葛洲坝地产教育项目等案例。
市场需求催生着教育地产蓬勃发展,商业地产也开始寻求多种创新方式,力图打造满足用户需求的“商业地产+教育”产品。创新想法层出不穷,但或多或少在实施成本、运营方式、实际效果上差强人意。
目前在社会上出现的教育地产, 一是由教育机构涉足 ,最典型的例如新东方,不过教育机构在方案实施上容易进入行业局限性,地产本身是门学问,围绕地产打造教育产品,教育机构无法很好地平衡手里资源,空有教育能力却缺乏落地能力。再有由于品牌排他性,商业地产面临一个鸡蛋只能放一个篮子的尴尬,在签订协议的期限内,落地运营效果缺乏控制,品牌一旦出现口碑滑铁卢,地产方也将受到牵连。
二是由地产企业主导 ,地产通过自建服务团队、品牌,在自有地产空间内搭建教育机构,例如万科教育。此模式的问题在于,地产方多以地产项目经验为主,在用户体验、教学体系、运营组织架构等方面缺乏经验。特别是在用户画像把握上,地产商很难精确定位用户,在组建团队和架构上,由于专业壁垒,常常需要多年时间做探索与积累,在投入产出比上并不划算。这两个行业来做,无论哪一方主导,在目标诉求点上难以统一,个体差异大,复制性弱,难以形成体系化商业模式,难成规模。
泊岛方舟作为新型的商业地产+教育服务机构,用新的方式建立串联。首先在C端泊岛方舟利用自有教育体系和影响力,精确获知用户需求,特别是针对不同年龄、需求的用户,泊岛方舟也能匹配不同教育服务。面对商业地产方,不同于教育机构的专制与高风险,泊岛方舟建立更加弹性合作机制,不再让地产方“押宝下注”,平衡风险同时获取收益。
在实际运作上,泊岛方舟会考虑教育行业呈现多极化发展的趋势,顺势设计合适的地产教育方案。仅语言教育上就有早教、幼教、课外辅导、课后辅导、英语特长甚至是英式英语、美式英语、口语、阅读等多种课程形式,商业地产被要求必须承接不同教育品牌与机构,以满足不同画像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不同于一个商场只有一个电影院,多级需求对商业地产的教育项目有着更高要求,而要达到“货币”、“产品”相互匹配与转化,就对商业地产本身的招商与建设提出高标准要求。 泊岛方舟则是通过与多品牌合作,在线下集中开展门店,分时间安排老师授课,一方面解决品牌高承租成本问题,另一方面也满足了用户多层次需求。
另一方面来说,多品牌带来直接结果是品牌容易产生竞争,竞争浪费了用户资源并催生恶性事件;除此之外商业地产还需要考虑品牌和用户的成长性,其配套建设年限都比较长,为保持长期价值,项目更需要配套解决用户长期需求,例如从早教到K12的融合;在时间性上更要配套多层次教育,包括网络教育、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等。
对于传统地产开放商而言,如何抓住用户需求是痛点,这并不是开发商最擅长的部分,因为其中的核心在于读懂用户,一方面要满足家长的诉求另一方面也要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地产商万科地产很早就开始布局教育产业并开设了万科教育,以城市营地,户外营地,梅沙书院以及社区营地为形态,提供托管和教育业务,为了保证教育品质万科坚持自行提供教育内容,典范的背后则是万科多年的尝试与失败经验。
事实上大部分地产商并没有万科的多年经验和提供教育服务的能力,从配套建设来看,万科教育已成为独立品牌参与地产经营,而对于一般商业地产而言,如何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内生产最大价值尤为难得。
一方面地产商需要对市场教育机构、品牌进行遴选,根据地产配套性做用户画像分析,建立足够全面的用户形象,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品牌入驻,并与其规定好权责,划分好运营责任与收益;另一方面,在长期运营过程中项目品牌与地产商也要保持长期默契,由于教育有着特殊的先收费模式,项目存在着倒闭风险,例如倒闭的星空琴行也引发了用户对商业地产管理者的不满。
简单来说,打造商业地产+教育,地产开发商需要找到办法解决三大问题:招生困难、场地使用效率低以及品牌协同低的问题。不管是自营还是引入外部服务商或教育机构,前者面临着运营能力不足,项目理解不到位,招生到上课效果都很差的风险;而后者则即可能带来口碑滑铁卢、品牌恶性竞争、配合度极低的情况。如何选好一个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服务商很重要。
长远来看,如何运用教育产业赋能商业地产将是核心议题,而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在学区房之后,关注生活周边的商业地产或许能帮助子女学到更多。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