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乡镇小店的零售故事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一家乡镇小店的零售故事

这几年,新 零售 呈燎原之势席卷了各个城市,影响到了千家万户,更是给各零售商家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以及发展机遇。春节期间,突然很想看看老家乡镇的变化,看看乡镇零售的变化,正好,亲戚家就开了一家店,而且开了好多年了。

先简单介绍下这家小店的基本情况:这家店开在村头,没有开在村子里面,位于国道旁边;主要是我表哥和舅舅经营;这家店已经开了很多年,舅舅年轻时就在开,现在我和表哥已经成家立业了,店还正常经营,差不多30年了。

提炼出主要信息:

1、位置:村头,国道边,没有像不少的村子里的小卖部小超市一样开在村子中心位置,这样经营的仔细的话反而可以拿到两部分客流:村子里的 消费者 以及部分途径国道开车族消费者。

2、人工:表哥和舅舅在经营,需要时家里人还可以帮忙,这样相对于城市里大部分便利店、超市,节省了人工的费用,当然,乡镇上大部分零售店铺都是自己人在做,这样既节省人工,而且会减少很多损耗及其他开支。

3、房租:房子是自家的,没有房租,这也和很多乡镇零售店类似。

4、运营:自家人运营,虽然没有很多连锁零售的系统、细则、规则等,但远比连锁零售运营的更精细,损耗更低,也更灵活,没有表面文章。

5、时间:笔者很小时候走亲戚就去店里玩,主营者也从舅舅变成了表哥,经历两代人,不得不说,经营之道绝对值得所有想进入乡村零售,打通乡村零售的平台深思。

一家乡镇小店的零售故事

这是门头照片,和很多 乡镇门店 一样,简单直接的门头,没有特别奢华的装饰,不像城市里一些便利店装修的很独特,门头也很花费心思,记得之前有平台要统一更换形象LOGO,但在乡镇推动非常缓慢,很简单:不符合需求。

消费者们习惯了这种简单直接低调的购物氛围,升级更换了,看着更美了,消费者反而不适应,甚至有的老顾客,连进门都要思量一下了。

尤其是这种店铺大部分顾客都是熟客,在意点更不是这些外在的东西了。

一家乡镇小店的零售故事

不知道多少同行对这种购物环境有印象,我们小时候很多小卖部,门市都是水泥地面,水泥柜台,后来逐渐换成了玻璃柜台,木质货架或者金属货架。

柜台上的算盘吸引了我,现在电脑,系统,计算器这么精确怎么还用到算盘呢?一问是老人的习惯,年轻人用的少。

正好借机聊到系统问题,这几年各种资本进入零售行业,有的是实实在在的做零售的事情,有的是在做资本的事情,还有的在做跑马圈地的事情,各种资源如系统、收银机等免费用,但看了看几个村子里的用收银系统的还是比较少,聊了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不需要,因为都是自家人在经营,对于每一笔入账,每一笔支出都清楚的很,记账本记得也很清楚。年轻的店主还是能接受系统的,但主要的功能也只是用在了收银上面,辅助统计对账;对于各种账目流水的纪录,各种商品的库存,售价,几乎不用电脑,不用系统,张口就来。

这其实是很多连锁店羡慕的地方, 花大心思大精力做的系统,培养的人,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种水准。 这些小店主可能学历没有我们的员工高,学习能力也没他们强,接触到的先进事物也没有连锁店多,但真刀真枪的运营,还真不差,甚至更强。

前几年很多平台打出千店万店计划,要改造零售店,尤其是夫妻老婆店,但现在看来,夫妻老婆店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不堪,甚至有些店反而在这些硝烟中越活越顽强。

一家乡镇小店的零售故事

看拍的照片,支付宝微信支付渗透到了零售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在一般的农村都会用到这些,当然还是不少老人不会用这些东西,还是要现金交易的。

在很早的时候,农村小超市有很多种叫法:小卖部,小卖铺,杂货铺,代销店,合作社……其实这些名字很贴切的反应了农村商店的经营品类状况。

烟酒是店里必不可少的品类,几乎每个地区、区域甚至每个乡镇的烟酒偏好都会有些差异,但在一般的乡镇里,除去政策性因素影响,价格依然是第一决定因素。酒水而言,在大部分农村,你还是看不到单瓶价格100元以上的酒销售,或者很少,单瓶六七十在大部分农村就属于相对好的酒了。有返利、抽奖的酒是最受欢迎,聊起来说早些年,老村长酒就是靠这招铺开了农村的市场,几乎每瓶酒都能抽到奖,很受农村消费者欢迎。

一个变化比较明显的品类是早餐,早些年店铺里是没有早餐的,顶多进一些馒头,小饼,煎饼之类的,但这些年,包子、油条都开始有了市场,现在每天早晨都会去进一些包子来卖,前些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一是早些年很多农村人没有吃早餐的习惯,二是吃早餐也会在家里自己做,但这些年,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包子类的早餐也开始热销,几乎到9点就卖光了。当然相对而言,早餐的品种还是相对单一的。

零食类的占比在农村每年都是增长的,虽然说很多村子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不论是老人,还是在村子里看孩子,对于零食类的接受程度已经越来越高,牛奶、火腿肠、小面包小糕点是最受欢迎的商品。 当然,第一影响因素还是价格,如果我们经常去乡镇的话,会看到不少店铺单价10元以内的散装点心尤其是混合小包装点心都有强大的生存市场。

一家乡镇小店的零售故事

吃依然是人们第一需求,除了馒头煎饼之类的面食,冷鲜肉以及部分基础类熟食,农村里种的比较少的蔬菜比如蘑菇、芹菜之类的都是销量稳定的品类,一般做的时间长的商家在这些品类的进货商准确多都是比较高的,不会不够,也几乎不会剩下。

在聊到早餐,蔬菜时聊了一个我比较关心的问题:现在的进货渠道主要是哪里?有没有平台合作?

答案:早餐、部分蔬菜依然会去当地批发市场自己去进货,其他的一些品类有固定的送货的过来,大部分是合作时间比较长的当地的商家。

现在很多TO B端的合作平台,靠着整合优势开始寻求各种零散商户的合作,为什么很多合作不成,或者合作时间很短呢?

原因很简单: 一是价格没有优势,二是合作不稳定,三是平台方不熟悉当地市场、环境等。

很多平台方号称资源丰富,规模大,因此价格优势明显,然而真正和店家了解后,基本上市场上的合作平台能给到的价格,综合核算下来都要比当地尤其是自己去批发要高出3-5个点左右。至于平台方说到的送货上门,精准送达,效率提升等,更是没法打动他们,省钱是他们的最高标准,而不是省事。

至于合作不稳定,很多开店时间长的商家合作方也是一起合作了好多年,很多政策都很便利,品质也都有保障,现在很多新平台方一两年没声音了,反而影响了原来的合作,所以,很多商家直接选择不合作新平台,或者部分合作。

至于平台方不熟悉当地市场,这是短时间内很难解决的问题,一是平台方就没有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熟悉当地市场,二是有些现场业务人员很难低下身子去了解自己负责店铺的状况。如何在规模化、标准化下精准把握区域化、当地化是一个长期工作与话题。

期间谈到了一个看似笑话的案例:有一个业务人员去谈供应蔬菜,提到供应的白菜比市场上所有供应商都要低15%左右,但这个业务人员没有意识到的是,那里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种的白菜。

至于营业额、利润点等问题,我没有再问,很显然,如果一家店能持续经营十年甚至更多年,这些都不会是问题,何况,在农村,只要比外出打工挣的多,很多人就心满意足了。

至于一些增值业务,除了早期的充话费、纯净水等业务,大部分乡镇店没有去做现在城市里比较新的业务,至于是这些业务方没有开拓到当地,还是消费市场没成熟,大家可以自己考虑了。

之后,我又顺便通过家里的朋友伙伴了解了一下其他的乡镇门店的状况,大部分情况类似:人工是自家人;房租大部分没有,有的话也很便宜;顾客大部分是熟客;进货基本是当地合作方长期送货加上部分商品自己进货;营业额几乎没有大起大落;对于新的合作平台持观望态度但不会完全拒绝,如果要合作的话,最在意的是价格和合作稳定性。

不知道各位零售同行们看完了有何感想,尤其是做B端服务的朋友们,我想起了小品里的一句话: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我们的零售之路,真的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做的努力还很多很多,等待我们去完善的事情还很多很多,期待我们服务的人们还很多很多,新的一年,努力!

随意打赏

天猫新零售天猫小店天猫小店零售通无人便利店零售通小店零售小店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