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我国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发展情况概述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深度丨我国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发展情况概述

金融科技概述

1.金融科技的内涵与外延。 金融科技(FinTech)一词,是由金融Finance和科技Technology的缩写而来,最早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华尔街,近两年来逐渐成为中国主流语境的热词。

金融科技包含三层意思:其中,金融是本质,脱离金融空谈科技创新是无本之木;新兴科技是主要驱动力,是金融业态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深层融合与业态重构是发展方向。

为了便于监管,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FSB给出的定义基础上提出了可量化的分类,将金融科技相关产品及服务分为四个核心应用领域:“存贷款与融资”“支付与清结算”“投资管理”“市场基础设施”。

前三类展示的是产品部门的直接创新,第四类市场基础设施服务不针对某个具体部门,而是从整体上对金融科技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2.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 根据金融与科技融合的层次和深度,可以将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时期。一是科技改变金融的缘起:金融业务的电子化(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二是金融科技1.0:金融科技的起步期(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三是金融科技2.0:金融科技的爆发期(2010年至今)。

纵观金融科技的发展历史,金融与科技的互动越来越深入,不断推动着金融业的转型、跨界和客户体验的提升,驱动金融业形态的重构和升级。随着金融科技2.0时代的到来,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取得了突破,为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银行业的金融科技布局

曾经,比尔·盖茨将银行系统比作恐龙,认为高科技金融服务企业将以新科技为利剑打破以传统金融为主导的行业格局,重新定义用户体验,抢走银行客户,届时传统金融机构将受到巨大冲击。其实,金融科技创新与传统银行业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与其说金融科技是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和挑战,不如将其视为金融业自我革新与业态重构的助推器和发动机。纵观全球,传统银行正以多种方式应对挑战,主要有以下三种参与方式。

1.战略合作。 国外商业银行很早就在特定产品、服务领域开始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美国的摩根大通银行与网贷平台OnDesk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利用自身客户关系和业务经验,通过OnDesk的技术平台和评分引擎,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实现即时放款,吸引了众多长尾客户。

早在2005年,国内商业银行就开始与科技企业在产品、服务方面开展互助合作;2017年以来,各大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相继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掀起银行和科技企业合作联姻的高潮。

中国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电子支付、跨境电商、资产托管等领域开展合作;中国银行携手腾讯,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方面加深合作,成立“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中国工商银行联合百度在地图服务、网络营销、生活服务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并计划在O2O平台、在线支付LBS服务、移动端开发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中国农业银行与百度共同发起成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共建金融大脑以及客户画像、精准营销、智能客服等应用,围绕金融产品、渠道用户展开全面合作;招商银行与华为共建分布式数据库联合创新实验室,招行负责提供需求和方案设计,华为负责技术实现和技术研发应用,有效进行优势互补。

2.投资并购与孵化。 商业银行通过股权投资与并购的方式直接投资金融科技公司,或在金融科技领域设立专门从事股权投资与孵化的子公司,通过孵化投资和收购高潜力的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共享该市场成果,从获客、营销、风控和组织架构等方面获得较高回报。目前,每4例金融科技投资中就有1例来自于传统金融机构的战略投资,而非其他传统意义上的风险投资。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通过收购的方式进入金融科技市场,美国高盛收购HonestDollar以弥补自身营销渠道的短板;花旗银行风险投资移动支付公司Square得到非常高的回报率;招商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创新基金,每年专门拿出税前利润的1%投资于金融科技创新项目。

3.自我革新。 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需要转变自身思维,强化金融科技的理念,重构银行模式,才能更好地迎接金融代际跃升的时代。正如BrettKing所预言,未来银行是无所不在、无迹可寻的“嵌入式银行”,由实时的情境体验、无摩擦的参与以及智能的咨询为主导,银行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

越来越多的银行已经迈出探索的步伐,开始内部的技术变革与架构重塑。在高盛银行的全球雇员中,工程师比例高达25%,甚至超过了互联网巨头Facebook和Linkedin;中国建设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创新委员会,统领全行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与战略布局;招商银行在主要业务条线均配置金融科技岗位,负责该领域的数据挖掘、场景设计和趋势分析。

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已不仅限于技术层面,更体现为理念、业务模式和管理架构等全方位的融合,多因素共同促进金融业的转型发展。如何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模式和路径,是传统金融业在这次科技革命中的课题。

本文主要就国内大中型银行主流的布局趋势——投资成立金融科技公司这一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我国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发展情况

我国的银行业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早的互联网线上与银行线下各自发展,到双方跨界融合竞争,到现阶段深度融合与生态重构。截至当前,国内已有六家银行先后投资设立子公司,正式进军金融科技领域的角逐场。

1.发展历程。 2015年11月,兴业银行率先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通过其子公司兴业财富控股,与上海倍远投资、深圳金证科技、福建新大陆云商和高伟达软件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兴业数字金融服务公司,成为业内第一家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银行。

2015年12月,平安集团成立上海壹账通金融科技公司,是平安孵化的四家“独角兽”企业之一,是平安集团金融+科技双驱动战略的重要承载者,自成立以来业务迅速发展,2018年已完成A轮融资,投后估值80亿美元。

2016年2月,招商银行设立全资子公司招银云创信息技术公司,定位是为金融业机构提供定制化IT管理服务的供应商。

2016年12月,光大银行全资设立光大科技公司,作为光大集团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平台,公司立足集团的同时进行市场化运营,瞄准前沿科技产品应用不断探索。

2018年4月,中国建设银行成立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设立的第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也是国内商业银行内部科研力量整体市场化运作的第一家。建信金科被定义为“赋能传统金融的实践者、整合集团资源的链接者及推动银行转型的变革者”,这也是商业银行成立的首家以“金融科技”命名的公司。

2018年5月,民生银行以“立足母行、服务集团、面向市场”为导向成立民生科技公司,这是民生银行向“科技金融银行”的迈进的重要一步。

据悉,北京银行也在为即将挂牌运营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做筹备。面对金融科技的全面铺开,银行业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击,预计未来将有更多银行跟进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或将成为金融科技领域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2.公司特点。 上述六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在股权结构、战略定位和业务领域方面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反映出传统商业银行布局金融科技领域的主体思路和战略方向。

股权结构方面, 六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除兴业数金、平安金融壹账通是控股持有外,其他四家公司均为银行或集团全资持有。 这种股权结构使得银行集团能够更好地控制和统一管理公司,引导公司的发展方向,因为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除了发展自身金融科技业务之外,还是母行向科技银行转型变革的抓手,是母行战略上的有效策应、功能上的有效补充。

战略定位方面, 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一般立足于服务母行、输出同业、解决社会痛点三大方向。

首先,服务母行是首要职能,设立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的初衷就是通过科技手段增强银行自身实力,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因此以光大科技、建信金科为代表,公司将搭建金融科技平台、提升集团整体信息化水平、实现集团协同发展为首要目标。

其次,输出同业是优势延伸,上述几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均为大中型商业银行出资成立,在同业输出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力,因为许多中小银行不具备全渠道的技术研发和实现能力,因此购买大行输出的技术解决方案和云服务成为其搭乘金融科技列车的最便捷途径;在这一领域,兴业数金、金融壹账通和招银云创走在前列。

最后,解决社会痛点是顺应时代潮流,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利用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在服务母行和输出同业的同时,也为中小企业、行业和政府提供技术服务、搭建社会化平台,为人民群众的互联网+生活提供便利;正如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所言,“科技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银行是资源整合者,解决社会痛点,金融是最温柔的手术刀。”

产品服务方面,六家金融科技公司主要提供云服务和行业应用方案,在服务对象方面各有侧重。

兴业数金和金融壹账通成立较早,前者在同业市场方面表现突出,可以为同业提供IaaS、PaaS、SaaS等超过400项云服务;后者在打造全行业金融科技生态圈方面有先行优势,2017年同业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招银云创作为紧随其后成立的公司,全方位整合招银系金融领域的资源优势,大力开拓外部市场。

上述三家公司都是以对外输出为主,依托专业化的团队,服务对象多样化,为市场提供金融科技服务。相比之下,目前光大科技、建信金科、民生科技则主要服务于母行集团,辅之以对外输出;尤其是2018年刚成立的建信金科和民生科技,都是由银行原有的IT团队转型而来,与银行业务部门的关系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合作关系,立足于为集团成员提供金融科技服务。

3.优劣势分析。 与具有互联网背景的金融科技公司相比,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合规管理更审慎。由于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根植于商业银行,因此在业务领域和监管导向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优势,输出的产品和服务在风险防范和合规管理方面更为审慎,更为银行同业所接受。比如招银云创,自成立以来就直接瞄准监管,将自身定位为“一个公有云,并且是一个符合监管的金融云”。

二是品牌优势更突出。得益于其母行集团在行业领域的知名度,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自带“背书”效应,在核心业务系统、客户基础和结构化数据等方面享有品牌优势;而一些细分领域的中小型互联网科技公司则比较年轻,知名度有限,在获取客户信任、提高市场占有率方面相对更难。

三是资源配置更高效。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依托母行、立足集团,在客户资源、资金实力、人才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具备快速高效的资源整合与配置能力,而互联网科技公司则相形见绌。

然而,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由于其出身背景的特殊性等历史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劣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管理体制稍欠灵活。虽然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的目标是市场化运营,但是成立初期受到母行集团治理程序的制约,决策效率仍跟不上科技市场瞬息万变、先机为王的风格,与互联网科技公司机动灵活的管理体制仍有差距。

二是场景设计或成短板。相比互联网公司通过多样化的线上消费场景弥补传统机构的服务缺位、把控流量入口,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同质性较高,缺乏有效的场景创新,满足客户多层次金融需求的能力有待加强。

三是技术储备相对薄弱。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优势在于坚实的底层技术基础和精专的细分领域应用,而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则更擅长金融平台的搭建和金融生态圈的整体布局,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的基础技术力量,与一些互联网公司相对薄弱。

政策建议

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机构融入金融科技发展的浪潮,商业银行的参与模式和发展路径在探索中逐步清晰,也不断走向高效、成熟和完善。结合上述分析,本文针对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金融科技市场竞争给出以下政策建议。

1.强化金融科技理念,提高市场化水平。 商业银行的转型本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战略层面及时调整,转变自身传统的金融服务思维,学习开放、共享、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而作为银行科技转型的抓手,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构建与现代高科技公司经营管理要求相适应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决策机制和人力资源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司管理的市场化水平和运营效率,将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业务紧密结合,深挖自身优势,推进母行顺利转型。

2.持续加大资源投入。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投资规模比之国外领先商业银行仍具有较大差距。全球范围内,领先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占其税前利润的17%~20%,其中美国摩根大通2018年的技术投入甚至高达108亿美元,占其净利润的40%;而国内走在前列的商业银行技术研发创新投入的比例大约都在净利润的1%~2%,在投资力度方面仍需进一步长期布局。

3. 注重差异化经营,打造核心竞争力。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底层技术基础设施的应用较少,缺乏前、中、后台全方位的流程改造。同时,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普遍侧重于输出金融平台服务,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较强,缺乏专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主体加入金融科技市场竞争,如何运用先进技术引领用户需求、进行深度研发、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是商业银行应该思考的课题。

更对关于金融科技的内容,推荐阅读下列文章:

(热文)巨头加持,美国数字保险Next Insurance斩获2.5亿元美元C轮融资

干货来了!6家银行这样玩转金融科技

2家上市股东相继退出,兴业数金在打什么算盘?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消费金融如何行稳致远?

全球银行业裁员潮背景下,开放银行“百花争艳”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