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丨又一家商业火箭公司融资了,民营企业也能做火箭?
近日,星际荣耀完成A轮融资,由经纬中国领投,近一年来星际荣耀累计获投已超6亿元。在我国,民营商业火箭在2014年初露苗头,所有商用火箭民营企业都是在2014年后成立的。
随着电子元器件朝着微型化方向发展,卫星也越做越小。随着成本降低和商业方向的明晰, 广泛应用于 科研、技术试验、商业遥感 等领域的卫星应用逐渐增多,对于中小型火箭的需求也增多了。
从全球环境来看,火箭研制商业化、低成本化的趋势深入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今年,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引爆了世界对商业航天领域的关注:3月,首枚重复使用的“猎鹰9”火箭发射,并实现第一级海上回收;6月,“猎鹰9”搭载二次利用的“Dragon”飞船发射;48小时内实现二次发射。这对各个国家商用航天投融资环境和产业发展都是一个刺激。此外,Blue Origin、Rocket Lab等私营企业火箭发射业务也不断进步。
我国在商用火箭领域也有所突破。 今年5月17日7时33分31秒,零壹空间研发的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亚轨道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在我国西北某基地成功点火升空。值得一提的是,背后的技术团队几乎都是80后。今年3月,另一家航空研发制造商蓝箭航天完成了10吨级“凤凰”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室试车,这款被命名为中国古代神鸟“朱雀 “的火箭将在2020年出厂。5月,翎客航天公布“新航线一号”商业运载火箭,2020 年实现首飞,公司瞄准火箭可回收技术。 截至目前,只有美国SpaceX的“猎鹰九号”是人类第一个可实现一级火箭回收的轨道飞行器。据亿欧查找资料,国内还未有一家企业在火箭回收上取得成熟技术。
资本对航天航空领域也多有青睐。 除了星际荣耀,零壹空间于今年1月完成A+轮融资; 蓝箭航天于去年12月底,连续获得各2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和战略融资。 灵动飞天、星途探索也陆续完成天使轮融资。
太空领域正成为各国新一轮战略竞争的制高点, 有人称,2018年中国将迎来商业火箭的元年。 据亿欧不完全统计,本次盘点共收集整理11家专注于商用火箭技术研发及解决方案提供的企业简要信息,按照企业名称拼音字母排序,以下是商用火箭企业的具体情况:
亿欧:商业火箭企业榜单
分析以上盘点名单和结合行业观察,亿欧有以下发现:
1、国内商用火箭领域的民营企业,大部分仍处于A、B轮融资阶段,未出现独角兽企业。
不论是技术还是相关产业配套,我国商用火箭行业都处在起步阶段。从融资轮数上看,企业大多聚集在A轮和B轮阶段;从地域上看,主要集中在北京。该赛道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民营资本不断注入。
2、液体发动机是技术突破口
液态火箭发动机指液体推进剂的化学火箭发动机,是目前最成熟的推进系统之一。与固体火箭发动机相比,比冲更高、能设计成经发射场维护和检测后可重复使用的、大多数推进剂的排气无毒,更环保、燃料价格也更有优势。但对研发技术要求更高,设计复杂。今年1月,零壹空间商用火箭液体姿控发动机整机试车成功;3月,蓝箭航天1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室试车成功;5月,星际荣耀在北京进行的15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点火试验取得成功。
3、规范有序的商业航天发展环境将加速形成
在国内空间立法方面,我国已有不少民用航天发射管理、空间物体登记管理、空间碎片减缓与防护管理等政策法规,但却未有一部《航天法》。中国航天立法工作已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并在抓紧推进中,预计将在2020年前出台。
4、政策支持利好和扶持
政策利好主要体现在军民融合政策上,国家鼓励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从2014年工信部发布《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始,军民融合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在商用航天领域不断落地开花,也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
5、未来需要准确把握市场空间
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卫星、飞船等空间飞行器,是一种“运输”工具。除了不断在技术上进行革新,更要挖掘其商用价值。其承载的卫星,在导航通讯、气象预报、农业勘测、石油勘探、和科学实验都有很大的商业前景。卫星发射需求配合上因技术进步带来的运力进步,才能爆发出更大的市场。
6、国家队、民营企业齐入场
目前,除了民营企业,如零壹空间、蓝箭航天等,国家队也已入场。2016年,科工火箭成立,2017年底面向社会机构公开(含部分民营社会资本)募集,完成12亿A轮融资。科工火箭最大股东是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公司(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第九研究院整合重组应运而生),一期项目预计2018年底投产。
商业火箭行业的共性与个性
在我国,商业火箭企业大多都在做中小型火箭,填补市场漏洞,且大多为民营企业。 其中,也不乏国营企业的身影。尽管都在同场竞技, 但是在企业背景、商用服务对象和技术研发方向,企业之间仍存在一些差别。
从 企业背景 看,相比于民营企业,航天国企有长时间的软硬件经验积累、成熟的型号产品、最早切入商业市场、技术和产业配套完善、资本和人才等优势, 因此也有从中小型向大型、重型运载火箭做的能力。 中国长征火箭公司旗下的“长征-11”和“长征-6”面向小卫星发射市场,而“长征-5”和“长征-9”则面向大型运载市场。
从 商用服务对象 看,零壹空间专注于小型卫星发射相关产品送达业务;蓝箭航天聚焦中小型商业航天应用市场,且重视自主知识产权;据远望智库分析,国内首家民营航天技术公司翎客航天的产品在近地空间探测和科学实验应用较多。
在 技术研发方向 上,零壹空间、蓝箭航天和星际荣耀走在液体发动机商业火箭研发前沿。另外,翎客航天在探索火箭悬停飞行技术上有所突破,实现并测试了300千克级火箭悬停以及软着陆回收技术。 据官网信息,其是目前中国首个且唯一完成火箭悬停飞行的技术团队 ,而此项技术,是火箭实现再回收的关键要素。
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统计,2012-2017年,全球世界运载火箭发射次数为78-94次,卫星发射市场空间保持在55-60亿美元之间,基本保持稳定。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455亿美元的规模。中国企业面临的是国际化竞争,亿欧将会持续关注该领域未来发展。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