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鼻祖Zopa转型数字银行,信息中介模式的困境在哪里?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P2P鼻祖Zopa转型数字银行,信息中介模式的困境在哪里?

1

今早看到一则消息, P2P 鼻祖Zopa宣布完成了新一轮4400万英镑融资,并表示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公司 数字银行 的筹建工作。

事实上,早在去年Zopa便已宣布开始布局数字银行,并投入了不少资金搭建基础设施和筹建位于巴塞罗那的研发中心。其中,后者主要负责开发Zopa银行所需的支付网关、信用卡业务处理和存款系统工作。

其实,如果关注一下英美市场的情况,Zopa并不是第一家宣布布局银行的P2P平台。去年6月,SoFi正式递交了美国行业银行的专项牌照申请。申请文件显示,SoFi
Bank正在申请为客户提供由FDIC承保的NOW账户(活期存款支票账户)和信用卡产品。不过随着年底一系列丑闻事件爆发,这个计划最终流产。

如果说当时这种举措还可能被解读被P2P平台的多元化布局,或者优化自己的能力。那么,今天来看,已经蜕变为一家银行的Zopa身上已经找不到太多P2P鼻祖的痕迹了。

公开信息显示,Zopa数字银行将主要为用户提供受到英国金融补偿计划(后文简称FSCS)保护的存款账户、P2P投资产品、个人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借贷服务等多项产品。

Zopa的转型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成立于2005年的Zopa,亏损多年迟迟未能实现盈利,直到去年8月,Zopa才终于宣布实现盈利。 而在此之前的11年间, Zopa累计放款超过17.5亿英镑,合并利润还不足6万英镑,亏损额更是年年攀升。

关于P2P网贷这种商业模式本身存在的瓶颈和困境,我也写过很多次。国外的行业鼻祖们尚且如此,国内的追随者们自然也难以跳脱同样的命运。

虽然这个行业在国内发展已超过十年, 但严格来说,中国一直没有出现一家真正的P2P平台(兼具纯线上、可持续、 信息中介 等几个特征)。 目前,我们看到那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头部平台们基本都把 资产端 握在了自己的手上。

所以,尽管监管对于P2P的定义是“信息中介”,但在实际操作中越来越少有仅做信息撮合而不碰资产的P2P平台。

最直接的原因: 风险不可控 。所以,平台不得不自己下场获取资产,尽量从源头把控质量。当然,另一个更现实的原因是, 资产端的利润更丰厚相比信息撮合的中介费,这个才是P2P平台最核心的收入来源。

尽管从股权架构来看,很多公司都把资金端和资产端分割开来。 但实际上,在中国的P2P市场上,单纯做信息撮合的平台早已走向末路。 换个角度来看,P2P鼻祖Zopa只是又一次走在行业的前面。

2

把视角转回到中国市场。

过去一周里,P2P的爆雷潮还在快速发酵当中,监管重启备案审查等一些利好消息并没有减缓这个脆弱行业的崩塌势头。因为,这场危机所暴露出的种种行业问题已远非备案可以解决。

零壹财经数据显示,仅在刚刚过去的7月新增P2P问题平台数量就高达157家,平均每天5家,涉及待还本金超500亿元,仍在正常运营的平台已不足25%。与此同时,过去两月内行业内没有新平台设立,而这种趋势可能还会继续持续下去。

此外,行业整体交易额依然成急速下降的趋势,资金净流出进一步加剧。据零壹数据统计,7月P2P网贷行业交易额约为1236亿元,环比大幅下降19.48%;截至7月末,行业待还余额约为9080亿元,环比下降5.5%,已连续10个月呈下降趋势。

最近也有不少从业者来跟我交流,悲观、恐慌、无奈.....各种复杂的情绪在业内蔓延。这场爆雷潮不仅让更多的从业者开始重新审视行业的未来,必然也会让监管者开始重新考量准入的标准。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被卷入了这场“暴风雨”当中,少则数万、多则百万,大部分的平台我都没有听说过。但随手一查也都是交易规模朝百亿、知名基金投资、股东背景雄厚的中型,甚至大型平台。

尽管我一路关注P2P行业发展壮大,但这次还是被它的覆盖面和渗透率震惊到了。尤其,那些前来咨询我的朋友都在一二线城市生活,大都有着一定的金融投资经验,并不是全然不懂理财的小白用户。

P2P平台从运营的规范性不足,到产品的透明度欠缺,再到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缺失.....一系列问题在加速暴露。 对于那些剩下来的平台而言,重振旗鼓不仅需要投资人的信心,恐怕还有漫长的“基础设施”建设。

爆雷潮的出现、维权者的围堵只是再一次证明了这个残酷的真相, “信息中介”在现实的商业世界里是个伪命题,P2P平台实质上承担了信用中介的职能。

所以,先放个预判在这里:即便监管对于P2P的定义不会变,但监管的标准一定会变,即按照信用中介,而非信息中介的要求来管理最终剩下的P2P平台。资本金、杠杆率、股东实力都可以成为约束条件。

当然,这又会延伸出无数个新话题,当P2P成为一家“类银行”之后,它的价值又将如何评估?原本在一二级市场按照科技公司给出的估值如何调整?并且有多少P2P能够禁得起如此严苛的考核,且继续经营下去?

3

事实上这两年,国内陆续有一些P2P平台宣布入股银行,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从公开信息来看,这种参股银行的尴尬之处在于,大多没有监管部门的公示,也难以在第三方信息平台上看到股东变更信息,因此外界很难判断入股的结果如何,真实情况难辨。

当然,这种入股银行对于P2P平台的业务本身所带来的实际意义与Zopa这种彻底转型数字银行截然不同,我也并不认为这种形式会对现有国内P2P的困境带来正向的改变。

相反, 作为一个持牌机构,商业银行不管是为P2P做资金存管,还是商业合作,被P2P平台用作传播和噱头的案例实在是太多。 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看到平台宣布入股商业银行这样的信息,也要谨慎作为投资参考。

有很多朋友问我P2P的未来到底会如何,说实话,我也很迷茫。

随意打赏

p2p与银行合作p2p平台与银行p2p公司转型p2p行业转型银行零售转型中小企业贷款金融服务平台p2p转型票据交易所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