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答魔创始人张羽:胜仗是激励团队最好的春药
“我习惯把所有人赶上战场,到最后谁能‘打’谁就赢。没有得到市场的验证,你永远看不到能‘打’的人,谁把这场仗‘打’赢了,手底梯队自然形成了。胜仗是激励团队最好的春药。”在近日亿欧的采访中,答魔创始人张羽这样说道。
创立于2016年6月的答魔隶属于安歌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两位创始人张羽和王秋虎分别占股70%和30%,王秋虎同时也是其天使轮投资方开物投资的合伙人。答魔App是安歌公司做的一个移动 科研 社区 。日前,亿欧专访了张羽,和他聊了聊关于他自己、关于安歌公司、关于科研社区。
据悉, 答魔已于今年8月获得由易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Pre-A轮融资,在去年7月,答魔曾完成来自开物投资的天使轮融资。 张羽告诉亿欧,国内目前还没有人去做博士门槛以上的移动科研社区,“我们的目标是凝聚科研中的中坚人员,最终去影响整个产业。”实际上,安歌公司做的事情并不只有答魔App而已,作为安歌公司的“一胎”,答魔所凝聚的,也远不止科研人员而已。
鹅厂出身,手握强运营筹码
张羽此前在 腾讯 任QQ浏览器产品经理,在接触过海量数据之后,手握上亿流量的他便在O2O领域“打天下”,成为了创投界中常说的“连续创业者”。据介绍,在腾讯离任后,张羽还做过私家车共享租车和移动医疗(陪护),但转移到做移动医疗社区,张羽表示关键词是“流量”。
“我和我的合伙人都经历过手握海量数据的阶段,当时在腾讯时,QQ手机浏览器有3亿多的装机量,我的合伙人在天涯里管控1亿多的用户。 我们当时都觉得,流量的价值太值得利用了,尤其是现在科研人员中,一个博士和博士后所能创造出的价值,实际上比单一医生要高很多。 ”张羽表示。
答魔的COO是具有16年管理经验的70后创业者董海泉。在公司30人的团队中,运营人员也占了绝大多数。 据介绍,答魔后台目前所汇集的科研人员有将近3万个,主要是国内25-35岁、集中于生命科学、细胞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博士及以上学历人群。 但即使有了流量,如何管控流量、如何做到用户留存最大化,也是类似答魔等强运营型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
“答魔的后台入驻用户设置了入驻门槛,并且采用邀请制,第二点比较特殊的是我们是强运营的性质。”张羽说。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毕业和在校的博士共有300万,“相比于一个普通BBS社区,300万用户并不算多,所以管控对于答魔来说问题并不太大。”张羽补充道。 亿欧了解到,答魔的用户活跃度超过15%,这个数据对于一个社交平台来说并不“优秀”,不难看出,用户留存或许是起步不久的答魔app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最有机会突破的方面。
醉翁之意不在“答魔”
张羽更喜欢称答魔为“一个服务科研人员的社交平台”而不仅仅是个“科研社区”。 突出的服务属性,要从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四大痛点说起。
对于科研人员而言,第一,他们无法及时获取最新科研进展,导致重复科研且缺乏与企业交流的有效渠道;第二,博士和博士后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无法及时获得资金支持;第三,答魔的目标用户群体相较于普通社区用户更需要感情上的支持和指导。对于企业方而言,其常常缺乏技术指导,同时又需要精准招聘高端科研人才。
针对这些痛点,安歌公司的三项核心业务也应运而生:答魔、鱼歌众筹和“卡农小世界”。 正如张羽所说:不管是答魔社区还是鱼歌众筹,安歌公司最终做的事情还是服务。
此话怎讲?
先说答魔。 “实际上在国内的这些科研人员没有被服务的很好,国内知乎和果壳都做社区,但他们瞄准的是C端用户,他们将科研人集结起来后做科普,但答魔最终目的不是科普,而是把人集结起来之后,去影响垂直行业里的产业。”据张羽介绍,目前安歌公司正通过知识分享、成果变现、声望变现、人才猎聘等方式,为企业方和科研人才搭建沟通的桥梁,从而实现商业价值。
再说作为安歌公司当下的盈利渠道鱼歌众筹。 “鱼歌众筹是国内唯一的一家在科研服务领域的众筹,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做国外的服务的替代。”张羽举了一个实验室中的例子。许多大学中实验室用的耗材,大多数都是通过国外进口,安歌则用众筹的方式,通过逆向创新将这些国外垄断、但在国内科研中又需要的“爆款”生产出来,取代国外的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安歌最新一轮的战略投资方正是生命科学领域的B2B企业,网站名为供应室,供应室在众筹业务中提供的则是销售渠道和生产线。
最后是“卡农小世界”。 “卡农小世界”是安歌公司为博士、博士后群体做的一个情感类微信公众号。亿欧关注该公号发现,推送文章关键词多为“单身狗”、“博士”、“CP”、“工资”等。当被问及为何要做一个这样类型的自媒体时,张羽坦诚:“我们想从各个维度去帮他们做点事,我们发现,安歌用户群体也偏偏更需要情感方面的帮助。而你也可以把它当成安歌流量的获取来源。”
“教育+医学”,答魔能否开拓科研社区的未来?
数据显示,2000-2014年中国科研经费年均增速为16.4%,居世界首位,科研人员总量为371.1万人,占全球31.3%。不仅如此,我国的科研能力也在逐年提升,2004—2014年间,中国高被引论文数量突破1.2万篇,占到全世界高被引论文总量的10.4%,居世界第4位。
从国际范围来看,答魔并不是第一家做“教育+医学”创业的公司。据媒体报道,科研交流网站ResearchGate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学者交流平台, 病毒学专家伊贾德马迪士博士、索伦豪夫迈尔博士和信息学家霍斯特费肯舍博士于2008年5月在波士顿和柏林创办。ResearchGate中有来自不同领域的用户120多万,生物和医药是用户最多的两个领域。
从国内看,涉足“教育+医学”较早的包括丁香园论坛、小木虫论坛等。但亿欧观察发现,类似网站均没有设置“博士及以上学历“或是SCI论文发布两篇以上”的注册门槛设置,此外, 和丁香园不同的是,答魔致力科研内容的跨领域交流,将科研与产业的融合。但对答魔来说,真正将其愿景落地、实现“科研”影响“产业”,似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尽管如此,中国的科研人员有能力也应该,给予在接下来无数在资本市场中冒尖的科研人员服务者足够的想象空间。
答魔将其移动科研社区的“质”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优化,而在“量”上,由于学历门槛的特殊性,未来答魔也不排除会“卡”在300万用户量这一环上的可能。答魔能否开拓科研社区的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