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我只想告诉你,什么是我理解的知识付费
【编者按】最近,知识付费又开始被讨论起来,只不过这次批评的声音很多。有的人认为知识付费只能加剧人的焦虑感,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作者刘润是得到订阅专栏的作者,他的专栏累计订阅量超过30万。他从多个维度,为我们讲解了他理解的知识付费是什么。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刘润”,经亿欧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这两天又双叒叕有不少人,问我对几篇关于“知识付费”文章的看法。我回答:不值得讨论。写那些文章的人,放在30年前,会写《读书无用!做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放在10年前,会写《MBA无用!读完总裁班后,公司终于倒闭了!》。我不想说服写那些文章的人,我只想告诉你,什么才是我理解的知识付费。
1 都有哪些关于知识付费的问题?
关于知识付费,经常有人问我:怎么看“知识付费”这一波浪潮?它的本质是什么,未来的趋势是什么?你是如何抓住这个机遇的?一个好的知识付费专栏应该是怎样的?哪些是做好专栏的必须,哪些是加分,哪些是真正的秘诀?我应该如何进入这个领域?
作为一个商业专栏的主理人,一名商业咨询顾问,今天我想从商业的角度,分享一些我关于如何理解“知识付费”,以及如何打造知识付费产品的思考和感悟。
2 到底什么是知识付费?
首先,到底什么是“知识付费”?第一个关键问题是,当我们说“知识付费”的时候,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付费?是为“知识”吗?
从古到今,知识的供给者有两类人,第一类人把世界的未知变成人类的已知,第二类人把人类的已知变成个人的认知。什么意思?
我们要想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首先得有个探索的过程。科学家、发明家和哲学家等等,是他们通过探索,掌握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性的东西,拓展了人类所能触达的知识边界。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谬误,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它们会得到修正,整个已知世界的版图在迭代中不断扩大。这就是第一类人,他们正在把世界的未知变成人类的已知。
知识从未知到已知,是个“发现”的过程。一旦发现,这个知识就变成了全人类的财富,并不需要个人为此付费。但是人类的已知并不会自动变成每个人的认知。
所以还需要第二类人,把已经被发现的知识,例如勾股定理、牛顿力学定律、经济学需求定律等等,变成你个人的认知,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教育”,我们为这个过程而付费。
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我们学到的知识在互联网上都能够免费搜索到,但我们还是必须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和学费到学校去学习,就是因为这个教育的过程是有难度的。
所以今天我们说的“知识付费”,并不是在为“知识”而付费,而是为“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就是“教育”而付费,我们是把钱付给了帮助我们转化知识的人。知识付费的从业者,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创造知识的能力,而是传递知识的能力。
3 用户为什么而付费?
第二个关键问题是,用户会为获得什么样的知识而付费?“知识付费”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内容生产者都能够以此获得更多收入。
在“得到”及其他知识付费平台上订阅量排名靠前的优质内容生产者,包括薛兆丰、宁向东、梁宁、香帅、吴晓波等,他们在“知识付费”兴起之前,本身就已经是头部内容生产者,是所在领域的顶级专家。
这些人的能力是早就被市场验证的,而且他们所生产的精华内容,是非常“昂贵”的。比如,原来想要听“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你需要先考上北大;邀请吴晓波到企业讲课,几十万一次的费用也并非一般中小企业所能承担。
而现在有了互联网,有了音频内容分发机制,使得增加一个听众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理论上用户数量就是无限多。这带来一个有趣的结果,就是如果用户数足够多,每个用户可以在支付非常低费用的条件下,接触到原来难以承担的优质内容,而内容生产者的收入不会降低。
这样其实就是把过去很贵的东西变得便宜了,但并不是说过去免费的东西终于可以收费了。对知识付费的这一点认知非常重要:知识付费,不是让免费的东西终于可以收费了,而是让很贵的东西终于可以便宜了。
4 如何才能真的学到知识?
第三个关键问题,是获取知识的正确姿势。
在过去,读书是最重要的获得知识的方法,所以我们一度把书籍等同于知识。而对于知识的重视和追求,使得我们对读书这件事也格外慎重,甚至认为每本书都只有精读,才能领会作者的思想。而作为出版了18本书的作者,我知道作者写书的思路是自上而下的:
先有一个整体的判断和观点,有了想要传递的知识,然后是逻辑和框架,最后是故事和案例。作者是希望通过有案例支撑的框架,让你最终理解全书的观点,而并非真的去“读”书本中的每个字。所以,请记住,书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不是知识本身。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获取知识,而并不是“读书”。
过去因对书籍的过分迷恋而形成的一些习惯和看法,现在反而成为了我们获得知识的障碍。比如有的观点认为不能学“二手知识”,一定要看原著。罗振宇就此举过一个反例:你要学习牛顿力学三大定律,你是应该去看原著呢,还是看初中物理课本?
当然应该选初中课本,因为它是用现代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表述的。我们要学的是其中的知识而不是原著书籍。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学习知识,要懂得用恰当的方式和载体去高效地获取。
5 什么是好的知识付费产品?
有了以上三点认知后,我总结一下,一个好的知识付费产品:
1)核心能力不是创造知识,而是死磕传递知识的技能;
2)不是把免费的东西收费,而是把贵的东西拼命变便宜;
3)把知识的旧外壳打碎,根据今天读者的接受习惯,重新包装,重新产品化。
6 如何打造30万+订阅的付费产品?
首先,用户更愿意为“有用”的内容付费。什么叫做“有用”,这可能涉及到个人的价值判断。我的定义是,能够帮助他人学习、成长的,在工作、商业或者心理等方面获得提高的,就是“有用”的内容。人们会为此付费,因为人们会把这种付费视为对自己的一种投资。娱乐是“消费”,学习是“投资”。
相反,现在也有一些阅读量很大,动辄10万+阅读的免费公众号,它们的商业模式是通过内容吸引流量,然后通过广告来变现。为了吸引流量,它们就必须或追逐热点,或提供八卦谈资,或用段子“娱乐”大众,迎合读者即时满足的需求,这样的内容是很难收费的。
其次,面向30万+用户的收费内容必须深入浅出。我在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南洋理工等国内外很多名校、商学院讲过课。讲得多了你会发现,在高大上的传统商学院讲课是很难的事情,这里对授课者的资质和水平有很高的要求,老师都很厉害,但是,对授课技巧的要求却并不高。
为什么?因为听课者的水平高,讲师只要点到关键,即使过程没有讲清楚,他们也能凭自己的思考去理解。可是,当你面向30万+的用户时,就会发现用户群体各方面差距非常大,年龄层次、教育水平、职位高低……各种情况都有。
同一个内容,必须让大家都能够听得懂,并且都觉得有价值。这就要求内容提供者必须要能够“深入浅出”:核心的知识必须要深入,抓住本质;而表现的形式一定要浅显,容易和各种用户建立连接。实际上,也只有做到这种极致的深入浅出,才能证明你真的抓住并透彻理解了一个知识内容的精髓。要想获得30万+用户的追随,就必须拥有这种能力。
怎么训练这种能力?我们可以做一个测试:你知道鸡兔同笼的问题吗?鸡兔同笼,共35个头,94只脚,问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试着给一个没学过二元一次方程的、幼儿园的小朋友讲明白这里面的逻辑,就叫“深入浅出”。
然后,就是付费内容必须要产品化。一个30万+订阅量的专栏注定是一个ToC(面对最终用户)的产品,这就意味着这30万多人,每个人都面临着单独的购买决策。
每个面临着单独购买决策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场景:一个白领正为升职而焦虑,一个学生在考虑如何找工作,一个老板读完EMBA还想再学点什么……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订阅你的内容?这就与以往学校的招生&授课,以及企业培训采购等模式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必须靠产品本身影响用户,而不是销售能力、说服能力。
再有,打造30万+的专栏一定要有贴心的运营。运营的目的是营造一种陪伴的体验。为什么一些在线慕课(MOOC)没有赢得高速发展?就是因为如果只提供课程资源,让用户“有空来听”,这并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教学过程。
“知识付费”是为获得知识而付费,它是一个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只有通过运营,用户才会感到:“我是在跟着你学习和进步的”。
大家每天定时学习,就像跑到教室等老师上课一样;我还会用“官方认证沙发”鼓励大家准时打卡;每天我都会花时间回复40~60条精选留言、每周的客座教授、周末私董会、每一季结束都举办线下大课、得到平台上不定期的线上直播……
这些都是陪伴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运营,让同学们感受到,“我不是买了一本书,而是在上一门课”。虽然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道路很艰辛,但老师和同学们的陪伴能够帮助自己加强自律,让这个获得知识的过程更快乐、更顺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打磨产品。有一种心态是“我很牛,我有学问,现在我来教你”,这样的心态是不合适的。要知道,用户现在是“皇上”,你再有学识,也只不过是“翰林”而已,你的知识、时间和精力,是为用户服务的,你最重要的目的是让他听懂,而不是自己炫技。
所以你有没有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个心态就显得格外重要。你是不是能够始终把用户的那个叫做“听懂”的状态放在最高的位置,而把自己的一些个人偏好放得低一点。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你才会以正确的姿态去服务用户。
回头看两年前,对知识付费的理解,已经完全不同。希望我的这些感悟,能帮助希望加入这条赛道的同学,增加胜算。所有帮助大家,把世界的未知变成人类的已知,把人类的已知变成你我的认知的人,都值得尊重。
我真的不想说服写那些文章的人,我只想告诉你,这就是我理解的知识付费。
相关推荐:
知识付费的市场足够广阔,但你真的能分一杯羹吗?
知识付费的变迁:实用型、技能提升型将是重点
早幼教是2018年的教育十大关键词之一。随着“二胎政策”的落实,家长对于早幼教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资本不断入局,企业快速发展。
11月15日,《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对民办园资本化做出规范;但新的政策环境下,第三方服务机构、早教托管机构、儿童内容企业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亿欧此次教育沙龙将围绕“发现早幼教新机遇”这一主题,邀请行业人士一起探讨。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a/jiaoyu_shanghai_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