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和ofo打的火热,二三梯队共享单车玩家却要熄火了?
里斯和特劳特的定位理论中提到,你的产品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预期用户的脑海中占据一个位置,而且这个位置必须排名第一。
对眼下风头正盛的 共享单车 来说,这一理论同样适用。 当用户一提到共享单车就想到 摩拜 和 ofo 的时候,留给第二梯队玩家的机会真的不多了。
今年6月,来自重庆的悟空单车宣布停止运营。共享单车在经历了一年多的野蛮生长之后,悟空单车成了第一个“摔死在风口的那只猪”。但这只是刚刚开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3Vbike、町町单车接连倒闭,共享单车迎来了第一波死亡潮。
活着的第二梯队玩家日子同样不好过,小鸣单车屡屡被质疑押金退还难。尽管对方一直坚称是技术故障,但随后有媒体爆出,小鸣单车最初的创始团队已于2016年底全部退出,目前小鸣单车董事长是其A轮投资方凯路仕董事长邓永豪。而其存放押金的银行账户也为一般存款账户,该行并无履行监管职能的义务,这还是引起了用户的的种种猜测。
小蓝单车也不断传出要卖身的消息。据搜狐科技报道,某位业内人士曾透露,在刚过去的7月份,小蓝单车CEO李刚分别与ofo、摩拜等做了接触,打算将业务卖与其中一家。据称,小蓝要卖身的原因很简单,目前共享单车的格局已定,小蓝单车下一轮融资一直不顺利。
财大气粗的摩拜和ofo却依旧出于激烈火拼之中,除了继续推出免月卡等各种补贴活动外,摩拜和ofo的战场也从国内蔓延到了海外。从今年2月份开始,ofo先在新加坡投入上千辆共享单车,并在硅谷有所动作;3月份,摩拜也随即在新加坡的MRT车站及大学校园开始投放单车。
两巨头在海外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截至目前,ofo小黄车已经在新加坡、英国、美国、哈萨克斯坦、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等7个海外国家有了布局,ofo总裁付强今日透露,ofo日订单已经超过了2500万。而摩拜也先后入驻新加坡、意大利,英国、日本等地市场,日订单也在2500万左右。
同名却不同命,硝 烟之下的共享单车已逐渐成了摩拜和ofo的游戏,纵使二三梯队玩家心有不甘,奈何资本围栏高筑,可望不可及 。
向二三线城市去
在共享出行领域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向来是玩家的必争之地,共享单车也不例外。
2016年4月,摩拜单车开始想上海投放,这也是第一个向面向城市投放的共享单车企业。六个月后,摩拜单车的老对手ofo小黄车也宣布正式从校园走向城市,上海、北京也成为了ofo首批投放的城市。
从一开始,共享单车玩家们就把目光瞄向了一线城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的共享单车投放总量约为1500万辆。其中,上海投放量大约在150万左右,广州超过80万辆,北京早在4月份的时候就达到了和广州相同的数字。
这一投放量远远超出了市场所需,以上海为例,今年2月份,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在接受媒体时表示,根据上海道路研究院的估算,上海可容纳约60万辆共享单车。
8月18日,上海共享单车限制令出台,根据该公告显示,上海市政府要求各家立刻暂停新增投放车辆,并加强对交通枢纽、商务办公区等人流聚集区域违规停放车辆的清理。若企业违反要求,甚至有可能被作为严重失信行为纳入企业征信档案。
这对需要不断铺量的共享单车玩家来讲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尤其是对二三梯队的玩家来讲。一方面占总投放量八成以上的摩拜和ofo已经占据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大部分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广州、上海等地先后要求暂停新增投放车辆,共享单车二三梯队或许在一线城市再无机会。
早已认清现实的玩家们开始绕开一线城市,重点布局摩拜和ofo薄弱的二三四线城市。作为第二梯队的代表顽疾小鸣单车在创立之初曾优先投放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痛定思痛的小鸣单车决定开始围绕二三线城市开始布局。小鸣单车CEO陈宇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摩拜单车、ofo的融资金额是小鸣单车的数倍,别人做A,你也做A,肯定是死路一条。
优拜单车CEO余熠曾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作为一家曾完成数亿人民币融资的玩家,2017年5月优拜宣布进入北京市场,并计划一年的时间里在北京投放十万辆。
但余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虽然优拜并未放弃对一二线城市的布局,但当下在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火拼,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有意义,而且部分一线城市的单车容量已经出现了饱和。
与小鸣、优拜不同的是,大本营在上海的Hellobike从未向一线城市投放过一辆单车。据Hellobike早期投资人李志超回忆,Hellobike最初决定只做二三线城市时,创始人杨磊与投资人的压力都很大。想走与别人不同的路径,这件事本身就有挑战性。
Hellobike公司联合创始人、COO韩美常说的一句话是:最开始,我们确实没有拿到一手好牌,所以Hellobike要“农村包围城市”。
实际上,二三线城市是否会是拯救二三梯队玩家们的一味良药尚且存疑。
为给管理者减少麻烦,越来越多的玩家在二三线城市采用了电子围栏技术。但这对用户来说便利性就大大降低了,当停车点不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时候,甚至会再次上演乱停放的管理悲剧。
从需求端来说,共享单车的产生本来就是为了解决用户出地铁后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二三线城市相对来说并没有太多的高频使用场景。另一方面,当一线城市市场饱和的时候,大量玩家涌入二三线城市,这一场厮杀注定也不会轻松。
进军海外
当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的时候,共享单车玩家们不约而同的瞄向了海外市场。对二三梯队的玩家来说,海外市场这条赛道又给它们提供了一次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小蓝单车作为国内第一家出海的共享单车企业,在今年1月完成4亿的A轮融资后就高调宣布要进军美国旧金山和澳大利亚悉尼,但小蓝单车的出海之路并不顺畅。就在消息公布不久后,小蓝单车CEO李刚就收到旧金山交通局及旧金山公共工程局负责人的联名信,信中连续出现了十几次的高频词是:公共路权。
之后,小蓝单车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通过租用私人车位的方式投放了数百辆共享单车。首次出海不利,小蓝单车一度停止了出海的步伐,其间抑或是受小蓝单车出海的刺激,摩拜和ofo都开始在海外疯狂攻城略地,最早出海的小蓝单车反而落在了后面。
8月9日,小蓝单车再次宣布其要进军海外市场,并将陆续进驻全球10个国家近30个城市。李刚强调,“小蓝创造了海外合作新模式,利用自身产品和技术优势提供车辆及技术支持,当地合作方利用其政府及市场资源进行本地化运营。”
同为第二梯队的优拜近期也公布了其出海计划。优拜单车CEO余熠在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表示优拜单车也在筹划布局海外市场,并会尽快落地。在具体运作方式上,优拜单车与当地公司合作,前者输出品牌和技术,后者则负责本地化的运营。
摩拜和ofo在还未海外趟出一条路来,何况这些二三线玩家。
首先,海外运营成本会更高。 余熠曾表示“因为国内外市场车的质量有所不同,成本会有上浮,此外还有运输、关税的费用,海外市场每辆车的成本大概是国内的1.5倍”。
其次,如何实现盈利也是一个问题
。共享单车自诞生以来如何实现盈利的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进军海外市场后,由于骑行收费标准和运营成本压力反差较大,如何盈利也存在很多质疑。
最后,共享单车的模式相对简单,很容易被复制,这就造成了当共享单车出海之后很可能要面临与本土创业公司的竞争
。摩拜和ofo就是如此,在进驻的新加坡市场之后,就遭遇了本地无桩共享单车品牌obike的狙击。
等着被收购?
当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的时候,剩下的小玩家要么选择被收购要么选择死亡。对二三梯队玩家来说等待着被收购或许是最好的结果,但这一想法似乎注定只能成为幻影。
此前就有业内人士预测,
共享单车行业不太可能出现并购,因为意义不大。对于后来进场的玩家而言,摆在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生,要么死
。
6月13日,位于重庆的“悟空单车”运营主体重庆战国科技有限公司在其官方微博上宣称,由于公司发生“战略调整”,从2017年6月起正式终止对“悟空单车”提供支持服务。而在悟空在倒闭之前就曾向ofo寻求收购,却得到了ofo重庆负责人“上面没意思”的回复,弹尽粮绝得到悟空单车只能选择死亡。
6月24日,有消息称由你单车将被摩拜收购,加上此前摩拜曾投资过由你单车,这一收购在理论上看来也顺理成章,但这一传言还是无疾而终。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炜炜曾表示,共享单车是一个全产业链的业态,跟单靠一个靠APP就可以统战一个业态的互联网业态领域有着本质不同。她否认摩拜单车会动用资金通过收购的方式来整合市场。“收购小公司的意义不大,它的效率那么低,为什么要收购呢?有一些小公司已经开始倒闭,领军者和跟随者的区别已经开始显现。”
在资本的热捧之下,共享单车迅速站在了风口之上,摩拜和ofo由此挤进了独角兽阵营。向二三线城市去,进军海外,寻求收购,在两巨头的夹击之下,二三梯队玩家们正在努力通过差异化的方式给自己找到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但对用户来说关注的始终是车好不好骑,押金好不好退,这或许才是二三梯队玩家弯道超车的最好机会。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