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AI产业一个建议:造城者不能收建筑设计师的进城费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给AI产业一个建议:造城者不能收建筑设计师的进城费

最近,百度一条新闻成为科技圈关注的焦点:百度宣布语音技术全系列永久免费,AI免费战再升级。关于AI平台与开发者之间关系的争论尘嚣直上。

12月8日 百度DuerOS 宣布开始和高通骁龙的战略合作,双方将推出一套完整的人工智能语音和智能助手解决方案,进一步激化了媒体对平台与开发者关系的讨论。 因为外界普遍认为,DuerOS与高通芯片的合作,将使DuerOS带来的AI语音交互方案成为晓龙的芯片级预装技术。换言之,AI语音能力将很快在手机等硬件中成为基础化、常态化的存在。

这个消息背后隐含的问题,是AI平台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打造开发者赋能计划。要知道,看似每一家大公司都在争夺开发者资源,但很多开发者实际上却是有苦自己知。

举个例子。假如我是一个开发者,希望用语音唤醒和人脸识别技术改进老家某个工厂的效率。并且希望开发出的产品能推广到其他同类的工厂当中,那么我可能面临什么问题呢?

1、中文的训练数据和接口找不到;

2、主流机器学习平台社区开源的资源很单一,没办法满足具体行业的需要,也解决不了具体问题;

3、从测试到部署,需要花费大量平台能力和接口使用费,在开发出的产品没有面世之前,成本可能就hold不住了。

这种看起来很热闹,但真弄起来很尴尬的情况,绝不只是个别AI开发者以及准开发者会遇到的。大量有着AI梦,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和创业者,很可能会先被这几大难关挡在了AI的大门之外。

这也折射出,今天看似热络的AI平台赋能开发者计划,其实是存在不少问题的——甚至包括如何看待平台-开发关系的基础定位问题。

  • 投奔国际巨头,可能要用创造力做代价

有过机器学习经验的朋友,想必首先想到的会是 TensorFlow、Python 这些欧美主流机器学习框架的开发者计划,确实这些平台背后的欧美科技巨头也有针对开发者的各种能力输出,但如果你不只是纯粹的爱好而研发,而是希望以AI来开发产品乃至创业,那可能遇到的问题就有点多了。

尤其是中国AI开发者,如果在今天尝试利用分析谷歌、亚马逊等国际巨头的平台能力和开发者计划来完成创业,不仅要面临各种文化和市场认知上的隔膜,更可能遇到设想和实际资源不对等的问题。

由于战略和额生态上的保守性,欧美巨头开发的资源往往方向单一。比如谷歌的开源数据一般只针对它迫切希望解决的AI难点,并且全部根植于TensorFlow平台。而且平台提供给开发者的数据集一般是比较古老,接口也不灵活。据一些开发者反应,谷歌的开发者计划往往像是给TensorFlow做广告,这个也是蛮尴尬的一件事。

这种情况下,开发者的价值更像是在给巨头打工,而不能在广阔的AI世界里构建自己的小生态,开发独属创意。并且也很难兼顾平台优势,更好的提炼模型。

另一方面,欧美巨头的开发者赋能计划都比较简单,一般只提供数据资源共享、简单的工具包和视频教学,缺少资金、接口、测试环境、解决方案等层面的开放,这让很多开发者无所适从。而且谷歌等科技巨头的开放资源中也缺乏中文品类,也导致了中国开发者难以适应欧美大公司的赋能计划。

由于战略框架上的封闭,和文化市场语言层面的隔阂,中国开发者如果仅仅用谷歌等企业平台做研发那么还好。但如果想要打磨产品,完成创业,就会碰到各种限制和无法解决的问题。

即使有幸占据了名额稀少的开发者资源,也需要牺牲创造力去妥协大公司战略,置中国国情和开发者的想象力于不顾。

种种磕绊下,中国开发者也许真的还不能那么快的国际化。但土生土长的AI平台就一定好受了吗?

  • 选择国内企业,成本你能hold住吗?

不讨论过于具体的技术细节。开发者在使用国内所谓“算法”公司提供的平台支持时,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成本压力。

一些技术与算法导向的公司依靠向开发者收费来支撑自身业务。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这些公司同时也在提出以资金、资源等方式赋能开发者,希望争夺开发者资源。那么赋能计划和商业模式之间就可能会产生某种尴尬。

真的希望开发者快速入场,在AI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最简单的方式当然是让他们零成本进入,尤其是对个人开发者和中小企业。

因为从开发到测试,再到部署实验和解决方案的自我升级,这其中对平台的工具和接口使用度强度是极高的。可能有些费用看似很少,但在探索新技术和反复实验的要求下,却会成为开发者无法免去的巨大负担。

长期来看,AI平台卖技术同时搭生态,可能会成为一种双输局面。一方面开发者成本过高,对于AI产品商业化会产生门槛。尤其是要考虑消减测试和反复打磨产品带来的技术使用成本,就必须少测试,快速投放市场。最终可能导致产品功能体验的下降。这对于平台的长期生态其实无利好。

另一方面,在自带场景与商业属性的AI平台陆续成熟,尤其是BAT等巨头自带体系、资金进场后,坚持收费壁垒的平台也很难守住优势,客户群面临流失风险。

此消彼长之下,让开发者hold住成本,甚至零成本进场,也许是比较靠谱的选择。

  • 活力:今天AI产业群中最贵的资源

今年 乌镇互联网大会 中关于AI的讨论很多。但如果总结其共性,或许可以归纳为一个“乌镇AI定理”:各家大佬都认同,AI的价值是在技术、数据和应用场景之间三者产生贯穿性。从连接中获得体验和商业回报。

而这就要求整个产业必须在这三端同时加强,换言之,占据着技术高位的巨头,必须不断获得新的数据交互和场景拓展,才能强者恒强。

这就意味着,良性持久的开发生态是整个AI战略的中心。尤其AI是一个后端导向严重,充满创意和想象空间的技术类别,不同的开发者会从近似的环境与开发要素中得出天差地别的结果。

而AI进入消费空间,产生从技术到商业实体的进化,也依赖于开发者的创造力。

所以说,对AI开发者来说,免费才是硬道理。上文提到的百度,就已经在开发者实战营活动陆续打开了AI资源、平台能力免费这张牌。将语音和人脸识别开发中应用到的数据、接口以及系列解决方案都免费释放给开发者群落。

11月30日,在百度AI开发者实战营广州站中,百度宣布语音技术全系列接口永久免费开放,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唤醒多平台SDK,全方位支持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此前,AI开发者实战营上海站中百度就曾宣布调整人脸接口收费策略。这套“组合拳”下来,基本意味着百度提供给AI开发者的技术支持全面趋于免费化。

而从加入“燎原计划”等百度开发计划的项目数量和趋势活跃度上来看,免费策略基本得到了认可。虽然短期收入会降低,但从聚集起的优质数据、垂直场景落地能力和生态循环性上看,这种战略已经被证明是值得的。

这或许是个信号。在今天,AI领域的各种优势都可以快速搞定,唯独平台中的开发活力,是无论如何也没法短期内聚集,也不能造假的。平台下汇聚更多更好的开发者,会使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更强的交互活力,也许是巨头攻占未来的最佳选择。

百度选择在这个节点上不断推动AI开发资源免费化、全景化,或许是在战略上认识到了对AI时代真正重要的东西。看似今天失去了一些眼前利益,换取的可能是未来连接无数产业空间的结构化能力,以及创造活力这种近乎无价的资源。

大公司都想通过自己在技术和产业链上的领先优势,建造起一座属于未来的AI商业之城。但是造城者的第一要务,就是不能跟千百万建筑设计师收过路费。反而应该尽一切可能给他们给养,让他们发挥才能。

只有这样,AI这座城才有美感和温度,才能有畅想中的繁荣。


【2017亿欧创新者年会暨第三届创新奖颁奖盛典】将于12月13日-14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来自全球的100+名国内外顶级大咖、300+家主流媒体、4000名合作伙伴与行业精英共同参会,共话产业创新的未来与发展。邀您共同参与!

猛戳链接查看活动详情: http://www.iyiou.com/post/ad/id/420

给AI产业一个建议:造城者不能收建筑设计师的进城费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一个都不能少ai产业链第三产业ai软件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