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驰创投合伙人姚欣:创业者们面对技术爆发时代应该做些什么?
2016年12月8日,由九宇资本、智东西、犀牛之星、极果、六合咨询共同主办的“2016智能+未来峰会”在北京举办。峰会上,来自投资界、 创业 圈和产业链各方40余位嘉宾登台演讲或参加了圆桌讨论,围绕“新经济、新智能、新三板”主题,探讨产业变革中的投资机会、 人工智能 时代下的消费模式、以及未来智能硬件的发展等话题,带来最前沿的思考。
峰会上,PPTV创始人、 蓝驰创投 投资合伙人 姚欣 做了主题为“智能时代,未来已来”的演讲,演讲内容如下(有删减),整理者李基祥。
我离开PPTV之后,最近几年转战到投资领域,也看了很多新的行业。我今天分享交流一下最近的一些观察和收获。
技术的指数型增长带来行业的变革和 创新
如果提到AI,在2016年必须提到一件事,就是 Alpha Go 战胜李世石,这引发了来自业界,特别是来自全民的一次大讨论。其实这不是第一次人机大战,对于在互联网或者科技行业有点年头的同学们应该还知道一件事,就是19年前卡斯特罗夫和深蓝的对弈,1995年的对弈是人类胜出,1997年的对弈经过两次平局,最后是计算机勉强胜出。
2016年人机大战的背景是深度学习兴起,而1997年人机大战的背景是CPU的摩尔定律。那时IBM及一系列的芯片制造公司,通过他们强大的芯片制造能力,实现了计算能力的爆发,并由此来实现了一次人工智能的突破。
IBM的这个项目其实并没有停止,但是在2000年以后人机大战项目做了转向,《奇点临近》里提到,以前的深蓝,现在叫深弗里茨,它的计算能力弱于深蓝,但是也可以战胜国际象棋的人类冠军。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小例子,看到从1997到2005年,除了计算能力的增强,业界还有另外一个一直探索的方向,就是让算法获得指数级的提升。因为有了小小的这个痕迹,我们才可以看到现在的Alpha Go的成功以及人类一系列人工智能的曙光。
所以,无论是计算机的摩尔定律代表的计算能力指数级的成长,还是算法的指数级成长, 总有这样一系列指数级成长的技术,在极大地推动着行业进行一系列创新和变革 。
观察细分领域的 技术突破 ,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
今天的IT行业,其实我们所要关注的技术领域不仅仅只是计算,这之中包含一系列的技术,计算、交互、连接等等。这其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最开始,技术创新往往在某一个细分的领域出现,比如计算领域的突破创新;逐渐我们也会在之后几年里看到交互的创新、连接的创新;最终三种能力达到质的飞跃以后,我们就可能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例如在互联网时代的初期,服务器计算模式和浏览器发生了一次飞跃。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网景,带领大家从字符时代走向图形和多媒体的时代;而后移动互联网兴起,产生了智能手机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性的产品。
这样一个产品的背后其实是三种能力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云计算能力,交互能力和连接能力 。 在这种情况下,才会产生全时在线情境,才会有所谓的O2O模式,才会有商业模式的创新、移动电商等等。
所以今天要预测下一个时代,可以先看看哪些领域在进行技术的创新;这一系列技术创新的逐渐积累又可能会带来哪些产品的历史性的突破,或者催动哪些全新产品的诞生。
一系列技术突破带来了时代的变化,但在这个节点上我们要更冷静
2016年除了Alpha Go还有很多其他东西。
比如斯坦福大学李飞飞教授启动的ImageNet机器视觉挑战赛,在2016年计算机辨识物体的能力已经全面超越人了。在谷歌,还有在科大讯飞,语音识别也在2016年取得了质的飞跃。
今年年初三星发布会上,发布场景不是今天这样实际的场景,而是所有人戴着虚拟的头盔。今年有一个很热的游戏,Pokemon Go,这个游戏不是纯粹在一个虚拟世界,而是在实际场景增强现实。今年VR/AR领域也有长足的发展。
还有大名鼎鼎的George Hotz,他是第一个破解苹果手机的人,而去年他在自己的车库里面鼓捣了三个月,就实现了无人驾驶,他在加州做了三个月训练以后这辆车就直接上路了。
这一切的背后都是科技力量的推动,一系列新的创新突破在推动。
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2016年是不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元年?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不清楚。 但我所看到的趋势是我们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技术大爆炸,不仅仅在人工智能领域。
大家刚刚熟知了云计算,就有人提出了未来的“雾计算”,比云计算更稀薄、更去中心化的模型会诞生。我们看到现在自然语音识别实现了,而不久后自然语言的理解和交互也会实现质的飞跃。在今年的一篇论文中实现了脑部与机器的接口,让一个猩猩在它失去知觉情况下用人工的搭桥实现了神经的传递和传导,也就是说黑客帝国里的科技雏形已经在猩猩身上实现了。我们也看到了连接的进步,从智能家居,到把物体连上网,再到让物体组成网,未来车与车、物与物的连接将不再依赖人。
实际上,我们今天可能正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的起点,甚至起点以前。这一系列的突破能带给我们的,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要更多。 但我想说的是,大家要冷静一下。
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成长初期,但是几乎所有的成长,在前期的时候,都会遇到很多焦虑的情况。在技术创新发展的时候,短期内我们是过度期望,过度乐观的,而对长期是过于悲观的,这似乎是人类不可避免的事情。
因此有人总结了一条曲线,这表示了一个技术的成熟度和人类期望度,以及期望破灭的过程。(如下图)实际上这个曲线再加上一条曲线会更加清晰一点,就是我们知道真正的技术成熟曲线,这是技术一点一滴积累、进步、突破的趋势。
人的期待值和实际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不一样的,它可以迅速超越实际的曲线,所以带来过度期望和泡沫,也会带来泡沫的破灭。所以有人说现在是人工智能泡沫化的一天,也可能是泡沫破灭的一天。
作为创业者应该如何面对科技全面突破的趋势?
2004年我创办了我的第一家公司PPTV,这次创业有点生不逢时,因为后来大家模仿的对象YouTube在2005年才诞生。所以在过早诞生的科技面前需要怎么发展?我总结了几点,给大家一个参考。
①技术的曲线在不断成长,因此我们要很重视创业团队的多次商业模式重构的能力。
这种商业模式的重构是逐渐的周期,也是很难跨越的周期。一家公司的发展往往要跨越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活下来。理想可能是每个人都要做BAT这样的公司,但是现实是我们要先从活下来开始。当年我也是先从活下来开始,做项目外包,品牌都不是PPTV。
第二个阶段,是开始有机会间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B2B2C)。哪怕不是通过你的平台和品牌,但是你开始向用户提供服务,就意味着开始获取数据。因为数据的积累未来会带来算法模型的升级和技术的升级。
第三个阶段是真正面向用户,做2C的服务。真到了这一天,你会发现这很有挑战。做2B到2C的转型,你需要经历企业架构、品牌,乃至企业价值观的重构。因此商业模式重构的能力,可能对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要求。
②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会成为未来商业胜出的核心。
刚才讲连接、计算、交互,其实这三者的本质是什么?是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反馈。
在互联网的上半场,或者说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面,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首先提到的词都是流量。因为有人在使用你的服务,所以我们要从人的使用时间角度来去切入。但是现在人的使用时间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了,相反数据积累很重要。
未来商业模式核心所以会有所转变。以前商业模式建构在人或者流量基础上,未来商业模式可能建构在数据的基础上,这也是马云讲的数据时代。
因此我认为作为创业者,你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乃至未来的数据反馈和再计算能力如何,这才是商业胜出的核心。
③中国的数据红利,让中国创业者可以更好地应对 全球化 挑战。
实际上在国内的创业者在进行模式创新的时候,往往得益于那道长城,那道防火墙。哪怕我们是中国复制,但是我们用这道墙,挡住很多硅谷巨头,也成功孕育了中国的民族互联网企业。
但是在科技创新时代这道墙可能天生不存在,因为在科技面前就不存在国界,我们要面临来自全球的竞争和挑战。更重要的是大家也需要走出去,迎接全球挑战,进入全球化的浪潮里去。
今天我们年轻一代的创业者,特别是科技创业者,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和机会,我们的技术和点子或许还会从硅谷、高校,从很多技术和高端研发切入,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中国的成长和它在全球的扩张,在这之中我们有我们的优势。
首先我们有雄厚的科技创新人才优势。大家要知道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40%以上的都是华人作者发表的。我们可以说,中国几乎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开发者人口,在这里程序员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其次包括我们还拥有中国的资本市场,和数据红利。虽然今天也许我们的政策监管,用户隐私保护不够完善,但是这也给我们带来了野蛮创新和早期突破的一些机会,创造了我们的数据红利时代。
所以更重要的来讲,我们需要从第一天开始就树立自己的理念,即使是初创公司,也是未来要进入全球市场的初创公司。
像30年前日本公司走出日本,实现全球化,一系列的公司走出去,但是最后只有一家公司真正实现了全球化,那就是索尼,这是唯一不用日本人作为最高管理层的公司。这样一家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公司,可能也是未来中国企业要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2016年最后一场行业盛会,第二届创新奖评选再度来袭,12月23日,北京亮马桥四季酒店,见证新资本、新产业、新技术、新理念带来全新变革。科技赋能产业, 见证下一个商业风口!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姚欣;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