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与寒冬下,什么是汽车业“解药”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疫情与寒冬下,什么是汽车业“解药”

【编者按】2020年初疫情的爆发影响了很多行业,在这其中,汽车行业将受到怎样的冲击呢?

本文系投 稿,原作者汽车行业分析师丰羽;由亿欧汽 车整理转载,供业内人士参考。


2020年开局,一场疫情改变了很多行业,如今,它不止影响中国,更影响全球。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算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在疫情爆发之前,汽车产业就已经身处寒冬。

2019年 汽车产销 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在2019年,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现负增长。这也是继2018年以来,中国 车市 连续第二年出现负增长,之前一直饱受期望的新能源车也惨遭了“五连降”。

疫情爆发以后这个行业又该遭受什么样的冲击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疫情和市场寒冬双重压力下的汽车行业。

疫情之下的车市现状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20年2月,汽车产销量出现大幅下滑,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5万辆和31万辆,环比均下降83.9%,同比分别下降79.8%和79.1%。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8万辆和223.8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5.8%和42%。

近80%的跌幅是什么概念?如果按往年的销量进行简单的换算,那么在2020年2月,整个汽车市场就少了数千亿的营收,本着没有营收就是亏本的算法,再以目前各大汽车在汽车市场的市场份额换算,仅今年2月,分摊下来每家车企就是过百亿的营收损失。考虑到汽车行业这种劳动密集型重工业,本身从业人员数量巨大,重资产比例高,设备维护费用高,在疫情影响下,这些成本依然存在并发生,这样一算每停工一个月,一家车企仅在这些方面的损失就可能达到10亿甚至以上。

正如上述所说,在疫情和车市寒冬的双重压力下汽车行业的日子非常难过,各大车企也是各显神通,通过各种措施绞尽脑汁度过这个不知道会持续多久的困难期。这些措施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开源和节流”。

在开源方面,有类似各新势力造车拼命选择融资的,有类似奇瑞进行股改的,有类似吉利造卫星,比亚迪制口罩这种玩跨界的,但毫无疑问几乎每家车企都在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方面下了重注。

而在节流方面,前不久上汽宣布了降薪措施,各大新势力造车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持续的在裁员降本中。鉴于目前全国出于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紧抓复工复产的大浪潮中,虽然各大企业碍于各方面压力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大面积裁员,但是可以预见的是,疫情过去后,企业在越发增加的生存压力之下,裁员降本是必然手段之一。特别是汽车行业,在竞争存量市场的大背景下,产能过剩,人员机构臃肿问题越发突出,即使没有疫情影响,人员机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势在必行,而这不仅仅是某一家或某几家 主机厂 的事情,而是整个汽车行业都必须经历的阵痛。

据了解,除了降薪裁员这种基本操作以外,很多车企在复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调整年度预算。大多数主机厂重新核算了产品或项目的优先级和必要性,缩减甚至取消了优先级靠后的产品或项目预算,降低了运营类预算,而这样降低预算的做法,除了会给主机厂本身带来从人员到产业结构的变动,更会牵扯相关上下游产业及供应商的业务调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依赖主机厂而生的零部件供应商、研发机构,甚至是广告服务商都将受到波及。

如果说“开源”是长期投资,看时机等回报,那“节流”就是短期效益,能立竿见影,然而这样的“短期效益”对长期发展的影响究竟是“卧薪尝胆般的蓄势反弹”,还是“越省越穷的恶性循环”,那只能靠时间来证明了。

智能汽车能否成为汽车行业的救命稻草

中国汽车行业的寒冬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预见,市场不可能永远是增量市场,存量市场的竞争迟早会发生,而特斯拉的成功仿佛让这个汽车行业看到了新生,短短几年时间市值就能超过传统汽车的百年努力,这是颠覆性的,而它带来的那些新词汇“ 智能网联汽车 、软件定义汽车、自动驾驶”,仿佛在一夜间就成了新的资本风口和行业热词。如果说因为直播平台的兴起,加上很多网红的一夜暴富,让很多人做起了“网红梦”,从而开启了全民直播的浪潮,那么特斯拉的成功则让制造“智能汽车”成为了汽车界的“网红梦”。各大车企或自主研发、或跨界合作的智能网联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上汽斑马”、“吉利亿咖通”、“比亚迪Dilink”、“奇瑞雄狮·CHERY LION”,“百度Apollo”等等,而2019年最热“5G时代”也给智能汽车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5G智慧城市”,“5G-V2X技术”,“5G环境下对自动驾驶数据传输速度的提升”等等词汇出现在各大媒体上次数越来越频繁,也许5G时代对智能汽车行业的影响真的要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然而智能汽车的研发是耗资巨大的,在车市寒冬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在他们的股东方、母公司纷纷受到冲击的背景下,他们是否还能烧得起钱去为自己以及背后的资方去博这个未来,这是个问题。

前几天,笔者在查询以上几家智能车品牌信息的时候发现,奇瑞雄狮的实体公司“芜湖雄狮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方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变更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控股集团”、“奇瑞商用车”、“奇瑞新能源汽车”、“奇瑞科技”五个股东方,注册资本从1775万元变更为20000万元。虽说去年奇瑞因为增资扩股,有了144.5亿的资本注入。

“疫情确实加速了行业洗牌,但危机与机遇共存,我们雄狮不仅不会裁员减薪,反而要扩招人员。”对于当前的变化,奇瑞雄狮科技的相关负责人如是告诉笔者。

在当下,智能化汽车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而谁先完成转型,或许才能最快抓住“救命稻草”。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王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