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在线教育市场的痛点,需要从这几方面解决
【编者按】从K12互联网教育的现状来看,2500多家互联网教育机构中,占比32%的800多家是从事K12互联网教育相关的企业;但这800多家中只有5%的企业,40家左右能真正盈利。
本文从K12在线辅导的现状说起,分析了用户的需求,总结了行业目前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让我们看看作者提了哪些建议,来解决行业的痛点。
本文发于“习习网络”,经亿欧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K12”的“K”代表Kindergarten,也就是幼儿园;“12”代表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12年中小学教育,K12实际上就是对基础教育的统称。
K12互联网教育在“互联网+”的风潮下,不仅让为数众多的创业者前仆后继,也让老牌的教育培训机构奋不顾身,加上互联网巨头的高调加入,让K12互联网教育呈现出一派热脑非凡的景象。 但目前行业市场的实际表现却并未达到美好的预期。 或许K12互联网教育需要行业和市场冷静的剖析,是否有其他切入角度和发力点可以让现状有所变化呢?
首先, 从K12互联网教育的现状来看,热度是冰火两重天的境遇 。一方面,2500多家互联网教育机构中,占比32%的800多家是从事K12互联网教育相关的企业;另一方面,这800多家中只有5%的企业,40家左右能真正盈利。对这块业务市场的热情、热度与市场表现呈现倒挂的现象。
而2016年近500亿的K12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又让资本大手笔的积极参与。5000万人民币融资规模的互联网教育公司获得投资扎堆出现,比如一起作业、猿题库等;教育类上市公司更是上亿的大手笔投入,比如全通、网龙等近期都在做相关业务的投资或收购,以期抢先占位布局;而BAT巨头上亿美元级别的投资表现则更是“闪亮”。
K12用户的真实需求和实况
因教育不同于其他商业,它的非标和慢热,以及决策者和使用者分离的特征,让用户的真实需求和应对解决形成了比较大的落差。 作为决策者的家长,对在线教育的接受程度有限,更习惯线下的教育方式,加上孩子使用在线教育方式学习无端增加了家长的管理成本,让家长对在线教育始终态度没有太过热情;作为使用者–真正的用户学生,未成年人的特性,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校园学习生活占用了大部分时间,种种因素导致在线学习时间非常有限。
而现在行业的普遍的做法看似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家长或学生的部分需求,比如以新东方、学大教育为主的大型培训机构,以其优良的师资、内容优势,线下培训为主,辅助线上的培训, 解决大部分有实际应试学习效果的提升或培训辅导需求 。
以一起作业网、学霸君、腾讯课堂、淘宝同学等作业、问答、课件内容等工具或平台的互联网企业,则以作业、问答、搜题等形式 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遇到的具体问题 。以疯狂老师、跟谁学等为代表的家教辅导O2O平台,是 解决家长方便在线上寻找适合老师来做一对一辅导的需求 。
以上的机构在解决家长决策需求的同时,部分解决了学生线上学习的需求;但 始终三个因素,让K12互联网教育的进展和成效不尽人意。
教育的地域性特点 ,教材版本多样,与教材配套的内容开发成本高,且也难以全国范围内覆盖; 地域性特点同时导致了渠道的地域割据 ,用户使用习惯以线下为主,向线上引导和迁移,更加加剧了渠道推广的成本;另外不管是传统老牌的培训机构、新型互联网工具内容平台,还是家教辅导O2O,其实都是 在学生有限的课后时间段里使劲浑身解数去PK厮杀 ,这显然是不科学也不太合理的。
是否这些就是K12结不开的“中国结”
答案,不一定。或许K12互联网教育用减法+乘法合力会产生更多实效 。
先做减法,专注解决用户真实需求。 首先是家长在选择决策和信任的问题,如果真实的线下学校老师给学生提供线上辅导,家长在决策和信任上会比纯线上信息容易很多;学生学习时间的保证的问题,如果能把在线学习的时间或辅导跟学生校园学习融合或结合,其实也就保障了在线学习时间的问题。
最重要的学习辅导的效果,能感知、可评估的问题,这个更多是从产品功能设计上来解决, 产品的功能设计应该聚焦在学生线上学习基础需求上,专注工具属性的功能设计 ,通过工具快速实现问题解决和学习提升的效果,同时工具属性的评测体系,学生可以得到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和评估,从而或指导促进下一步的学习提升。
家长能从学生的学习数据上了解具体进展和长进,满足其对学习辅导或教育的功利目的。然后做乘法,在专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找对合作方。 内容有优势,找有渠道资源的做优势互补进行联合规模化推广;而不该是拥有有优质的内容资源,却又去搭建渠道体系,或是有渠道优势,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购买或开发内容资源之后,再通过自有质量不高的渠道去推广到用户使用。
科学合理的模式该是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借力和资源信息匹配以达资源价值的最佳配置,与合作方或多方规模化的从内容、渠道和技术几个点上,协同作战 ,一起解决K12用户的需求,从而快速实现规模化扩张和企业的发展经营目的。
教育是个慢热行业,服务更不是简单的产品或商品交易,只有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悉,专注解决用户需求,做好自己擅长的, 先做减法,再做乘法,用一个开放合作的心态,和行业里跟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行一起合作,发挥行业共生共荣的合力,为K12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
相关推荐:
K12学科培训班集体“改名”过“寒冬”
复盘2018丨竞争加剧又逢资本寒冬,K12在线辅导究竟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