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一个男孩戒烟?这就是分时租赁的运营模式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怎么让一个男孩戒烟?这就是分时租赁的运营模式

取势明道优术,今天谈谈“术”的环节其一:品牌。

最近机缘巧合一直在思考 分时租赁 定位策略,参考如此之多,难免让人八卦,不然怎么说传播是“舆论喉舌,八卦先锋”呢?

(因文中涉及部分业内公司,先行解释一下。首先,本文观点只讨论是否存在better way,不做比较;其次,不论品牌定位如何, 分时租赁仍然是产品运营为王 。提到的公司都是笔者非常看好的,如有冒犯,非常抱歉;就当做了一回不称职的广告吧。)

普宣:从“不知道”到“知道”潜意识

小测试,当首次听到“分时租赁”的时候,你想到的第一个词是什么?请把他记录下来。

也许你能想到电动汽车、 共享经济 、租车、摇号、北京限行等等。

我的统计是:如果在互联网业内,60%的人都回答了诸如电动汽车、共享经济、自助用车、随时停车等关键词;如果是业外,比如医生或老师,反应最迅速的是“自行车么?”( 共享单车 )。

不过,几乎所有人,随后都问了同一个问题:唉,你们分时租赁究竟是干什么的?

怎么让一个男孩戒烟?这就是分时租赁的运营模式

对此,我的理解是:对于绝大多数C端消费者来说,对“分时租赁”的理解基本处于“潜意识知道”的状态,也许之前接触过非常零散的碎片信息,消费者会自由发挥将产品和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知道”的模糊认知,这是合理化解释过程。

合理化解释,让C端消费者在认知盲区上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间。好处是:品牌引导明确,适宜的类比和联想可以让他最大程度的降低对新事物的排斥;坏处是,如果品牌定位概念太空,消费者很容易将你划归为一个毫无关系的品类里面,锁定错误认知。

比如“轻享”,你确定不是一个“卖酸奶”的?

现实情况是, 共享单车的普及让居民“分时租赁”有了相对直接的类比 ,所以认为分时租赁的“自行车”的小白同学占比较大。比如我现在跟小白介绍分时租赁,就是一句话“想想将小黄车和摩拜换成电动汽车”。

醒脑:分时租赁的定性过程

这样就完成介绍工作了么?不好意思,刚开始一丢丢。

品牌传播目的是从“知道,到了解,到熟悉,到依赖”,停留在主观映像阶段的品牌,对客户的行为引导几乎毫无作用。客户在大脑沉淀区存储了一个关于行业的基本信息(通常还是错误的),就像一个潜在的基因, 品牌定位的重点是怎么激活这个基因 ,这是比普宣还要重要的作用。

这个过程,我称为醒脑。

让我们来看看几个主流的分时租赁公司的醒脑剂够不够足:

①绿色 出行 ,科技未来;

②智享生活,驾驭未来;

③极智共享,生态出行;

④平凡之路,卓越出行;

⑤随时随地的代步车。

给你10秒钟快速扫描,你能记住几个?可能最后一个“代步车”让你印象深刻;但我请问,你能用十个字解释下代步车是什么意思么?问题紧接着而来:是自行车还是滑板车?怎么代步?有啥好处?为什么我要用这个代步?

所以,即使是类比,“代步车”在认知环节用作“醒脑”力量不够,“代步”是个比较空的概念,感觉就跟“嫁人就嫁中国人”效果一样。

结果就是,品牌概念对消费者的认知影响较小,语境离我们认知十万公里远,对行为的指导作用很弱。

是的,醒脑环节, 最重要的是,你要让客户清晰明确的指导你想让他做什么

怎么让客户醒脑呢?打个比方,昏昏欲睡的中午,什么能让我精神一震?

怎么让一个男孩戒烟?这就是分时租赁的运营模式

很明显,蓝色区域的每个项目分分钟都让我精神一震,这中间涉及四个方面的假设:异常事件、眼下需求、利益相关、紧急情况。

那对于分时租赁来讲,客户的“醒脑剂”在哪里呢?这里划重点: 差异化出行体验

“差异化”有两个假设前提:第一是只跟自己有关,第二是跟眼下场景有关。

首选,上述举例这些分时租赁的定位,说不上什么大错,但是总体说来都是“离我关心半径太远,C端客户无感”,原因大概都出于上述两种:

①绿色出行?好好好,我支持保护环境,so what?

②智享生活?听起来好高大上,不错不错,and how?

其次,C端用户的关心半径还受到认知局限的控制,对眼下场景的切入方式非常重要。举个之前看过的香烟例子,一个刚尝试吸烟的男孩,怎么让他戒烟?

①你会在60年后死于肺癌;

②你的父母不允许你吸烟;

③你看现在很多人都开始戒烟了。

很遗憾,都没用。比不上一句:“你暗恋6年,刚开始交往的校花,最讨厌的就是吸烟的男人。”

你看,场景在这,立竿见影的效果。

最后要说明, 分时租赁的所有特性中,C端关心半径和B/P端客户关心半径不同。

C端基本在“方便、便宜”上 。方便意味着:随时随地、程序简单、好操作;便宜意味着:没有负担、花钱少,出行高效。主题词自己提炼,自由发挥。

至于绿色出行、智慧交通、科技进步、产业变革等等,这是To B的醒脑半径,我们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勾引:影响行动的场景和技巧

越是规律性的消费,越容易被习惯和从众淹没。

接着上面例子,一个习惯某种香烟的人,从味觉到心理已经对这种香烟产生依赖,要想改变他的习惯,只是通过宣传非常难,哪怕“林志玲推荐万宝路新出口味,简直让人感觉枉活半生”这种“偶像+品牌”的浮夸表述,都很难影响个体行为。

只有少数几种情况是例外:密友分享, 便利店 没货,领导给的。

转变行为有个突破舒适区的概念在里面,对空间和时间把握很重要。 光是听说还不行,你还得让他体验。

此处敲黑板:你能勾引你的客户么? 勾引最重要的是将需求场景化 :比如在酒吧里诱惑你的梦中情人比在地铁上成功概率大100倍。所以分时租赁任何有关促销的传播,只能在网点周边,结合场景时段进行,地推和扫楼是最好的推广方式。

在方法选择上,有的公司将充返和降价当做勾引手段,短期看来在吸引客户使用上比较有效,但长期看,降价容易吸引很大一批重度价格敏感的低端客户,类似饮鸩止渴。笔者认为, 促销的使用要结合场景筛选 ,比如你在选定公司前台放几张优惠卡,指名人力部资源,免费提供给客户和员工使用,就比降价这种方式来的有技巧。

其他场景请各位自己体会,说多了推广的小伙伴要发飙。

这里追加谈谈怎么解析不同的场景,笔者认为, 最好的方式是“参与式观察”

到零派乐享半年之后,笔者曾尝试对初期尝试客户进行回访,对用车场景和人群层级进行分类归总。其中做过小范围的客户问卷,也策划过不同复杂度的访谈,比如建立过车友群,一对一电话、到网点蹲点等,参与其中讨论。

我的经验是, 分时租赁客户在描述自身用车场景和需求的时候是混乱的 。笔者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遗忘、 胡乱做答、 掩饰场景和需求、 群体压力、 客户素质参差。

最好的方式是即刻深访和参与式观察。 即时深访在客户完成今天订单的当天,对用车过程和满意度进行评价,对提出意见;参与式观察,就是跟客户打成一片。笔者曾经走访过零派乐享所有的网点,曾经在早上5点和深夜1点访问过特殊时间用车的客人;也曾在网点对客户抓着不让走,花费30-60元的赠送券非要让人将我送到公司这种“死皮赖脸”的勾搭。

在用车客户中,我们可以从频率、时间、地域、生活状态等方面对客户做出5种标签;笔者对自己接触的数十位客户进行分类,得出下面的印象: 准黑车司机10-15%左右、 重度依赖用户5%左右、 标准出行客60-65%左右、 研究人员5-10%左右、 尝试性吐槽者5-10%左右。

最有价值的客户是第二类和第三类人群,这类人群重点研究可以作为推广场景的模板,进行复制(仅限于零派乐享)。

赋情:从熟悉到依赖

曾经看过一个 用户连接的“三个维度”理论第一个是连接的强度,第二个是连接的长度,第三个是连接的频次。 连接的强度体现了你跟用户关系的紧密度,连接的长度代表了用户的生命周期有多长,连接的频次意味着你跟用户多长时间连接一次。

连接的强度其实就是赋情的过程,他直接影响到客户的生命周期和连接频次;赋情环节,需要在群体召集和群体压力上下功夫,这方面我有两个提示性的意见可以参考:

一是注意帮客户构思掩饰消费心理的合理借口。 一句话就是:“我虽然穷、懒散、贪便宜,但是你得给我找个高大上的理由啊,亲~”

二是“人为”因素。 分时租赁的重运营模式,使得前期运营人员对品牌依赖塑造作用巨大,这种作用设置在品牌导入前期就开始起作用。重度客户的依赖有时甚至是基于对某个具体个人的认知感受。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王西西;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汽车分时租赁模式分时租赁 运营汽车分时租赁分时租赁模式分时租赁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