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自动驾驶的投资者:75%的风投与25%的产业资本
2017年,无人驾驶话题热度不减,与自动驾驶企业频频发声、看似快速迭代的发展速度不同的是,真正的无人车却只能在开放道路上龟速前行。
可见,自动驾驶还处于孩童时期,需要有人持续供养才能长成,充满理想的科学家也需要在资本的扶植下自由发挥。
是谁正豢养自动驾驶?亿欧汽车梳理2017年至今(2018年1月29日)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的融资情况,发现已有超过70家资本参与到自动驾驶的混战中。其中,超过75%为风投机构,剩下25%左右的参与者是产业基金。在产业基金中,主机厂、汽车零部件企业、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和出行企业分食整个市场。
风投公司的试探性混战和产业基金的小心思
根据上表信息不难发现,同一轮投资中,往往多家投资公司共同出资。而且很少有同一家资本投资多家自动驾驶企业。 也许,风投资本并未抱着“投赛道”的心态看待自动驾驶领域,更多的是试探性的投资。虽说自动驾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面对科技巨头入局和传统汽车厂商围剿,或许资本对于初创企业的发展空间还有些迟疑。
产业基金似乎更相信自动驾驶的未来。对其外投资的案例中,传统车企、汽车电子零部件厂商、科技公司、出行企业等也都大手笔布局自动驾驶领域,似乎都想着先养起来,坐等未来那一波儿爆发。
产业基金更具有战略意义。 对于车企来说,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意味着多年以来的生产模式将发生巨大变化,在其发展初期建立联系,有利于未来旗下车型上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合作。电子零部件巨头德尔福、英特尔、英伟达带着光环加入,看起来个个想要转型自动驾驶领域的Tier 1(一级供应商)。出行企业更像个商人,抱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信念全力发展自动驾驶,想要布局全球出行的软银也开始在自动驾驶领域下了手,未来主导促成旗下企业战略合作不是梦。
传统车企“养成系”
2017年2月,一笔10亿美元的资金由福特分5年注入2016年才成立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rgo AI,此后,Argo AI的股东构成只有福特汽车和创始团队。共同开发用于福特自动驾驶汽车(SAE Level 4)的虚拟驾驶员系统。可见,福特正一步步将Argo AI收编麾下。
2017年7月,戴姆勒投资了自动驾驶初创公司Momenta,外媒称,这是戴姆勒首次投资中国初创公司。Momenta主要提供道路传感器和高清晰的地图软件。除了戴姆勒,参与此轮融资的还有李斌的蔚来资本。
同是这个7月,宝马、丰田、通用共同投资了自动驾驶软件开发公司Nauto,后者将通过数据整合和数据建模帮助前三者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为啥Nauto一下子能受到3家车企青睐?与我们固有的先发展电动汽车、才能搭载自动驾驶的思路不同,Nauto用摄像头捕捉司机数据,外加一套AI算法各种学习,让自动驾驶技术能适用到传统燃油车上。这可能给了“大象难转身”的传统车企一个弯道超车的喘息机会。
事实上,传统车企自主研发的无人车才是目前自动驾驶领域的巅峰之作。2018年1月,Navigant Research发布了自动驾驶竞争力排行榜,前五名中有四家为传统汽车厂商,通用Cruise无人车问鼎2017年自动驾驶技术之最。
主机厂企业多年的造车经验确实为其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筑成一道厚厚的壁垒。不得不承认,“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而被主机厂眷顾的新兴企业,也将成为该领域强大的竞争者之一。
英特尔们的“司马昭之心”
在2017年的自动驾驶投资中,英特尔的表现似乎最为笃定。
早在2017年的洛杉矶汽车展上,英特尔CEO科再奇就表示,在未来两年内英特尔会投入2.5亿美元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2017年CES上,英特尔无人驾驶事业部副总裁更是语出惊人,在媒体采访中表示他: 我打赌,英特尔将是无人驾驶浪潮的最终赢家。
英特尔显然没有单打独斗的打算,从2015年起就开始买买买。2017年一开头,就看上了高精地图企业HERE,收购了后者15%股份。3月,又豪掷153亿美元,溢价34%收购了以色列激光雷达企业Mobileye。
Mobileye在此领域深耕多年,已把产品卖向27家汽车制造商,以及其他的零部件供应商。还在算法、数据和硬件方面有超过十年的积累。英特尔希望把已有的Xeon至强处理器、FPGA、3D XPoint闪存、5G通信模块等,和Mobileye进行整合,变成一个完整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所以,英特尔斥巨资只是买了Mobileye吗?英特尔买的,还有登上无人车这艘大船的一张船票。
在国内,英特尔押注自动驾驶最大的一笔投资给了地平线,地平线创始人是“自动驾驶黄埔军校”出来的前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余凯。
德尔福、麦格纳、大陆集团等是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它们在自动驾驶时代急需转型。翻看它们的投资历史,德尔福收购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nuTonomy,还与麦格纳一起投资了激光雷达企业Innoviz,大陆集团攫取了HERE 8%-10%的股份。
可见,零部件厂商的资金更愿意放在自动驾驶更为细分的赛道上。也许战略投资这些细分领域,能与前者的自身业务更好的协同发展。
互联网企业的自信与荣耀
2017年,并未见谷歌、亚马逊、BAT等互联网积极投资自动驾驶企业,它们看起来更乐于亲力亲为。
作为一家互联网基因公司,谷歌waymo目前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排名仅次于通用汽车,排在全球第二位。作为硅谷最早开发自动驾驶的公司之一,谷歌在waymo身上共砸了多少钱很难统计,但有媒体曾报道,谷歌2017年状告Uber窃取Waymo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一案中,在法庭文件中显示, 2009年至2015年期间,谷歌至少斥资11亿美元开发无人驾驶技术。
亚马逊在自动驾驶的研究上显得更务实。亚马逊在2016年左右“秘密”建立了自动驾驶团队,2017年时该团队仅拥有12名员工。好在, 这个团队的工作并不是直接开发自动驾驶汽车,他们的作用更像是一个军师联盟,研究如何利用自动驾驶汽车来提升送货效率。
国内做自动驾驶最风生水起的就要数百度了。2017年4月上海车展期间,百度发布了“阿波罗计划”(Apollo),宣布将向汽车行业提供开放的自动驾驶软硬件平台以及服务体系。直到7月5日,百度才解开了阿波罗计划的神秘面纱。9月,Apollo1.5对外发布,该版本包含障碍物感知、决策规划、云端仿真、高精地图服务、端到端深度学习等五大核心开放能力,并支持昼夜定车。如今,在刚刚过去的CES上,百度的Apollo已经迭代到了2.0版本,让人惊叹百度的“中国速度”。
百度曾在2017年9月设立了100亿自动驾驶基金,准备在未来3年内投资100个项目 ,但迄今为止,尚未看到百度作为资金方对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动作。
在汽车领域的投资上,2017年腾讯投资了蔚来汽车, 2018年1月29日阿里巴巴、富士康和IDG领投了小鹏汽车22亿元B轮融资 。也许在AT看来, 目前智能汽车的优先级要高于自动驾驶,也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设施之一,所以并不急于招兵买马。
除此之外,还有一家互联网企业意外卷入了战争: 八竿子打不着的新浪在2017年连续投资了无人卡车企业图森未来两轮投资 ,新浪面对自动驾驶的火热也开始蠢蠢欲动了?且行且看。
被出行圈儿当亲儿子养
被越来越多人认同的观点是,自动驾驶的商用将早于乘用,而在商用中,打车平台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寄予厚望。
各大网约车平台都开始觊觎自动驾驶技术。虽算不上是投资,但Uber、Lyft和滴滴都在重金研发自动驾驶,盘算着早日成为无人驾驶打车平台。
Ube早在2016年9月就在匹兹堡开展了无人驾驶叫车服务的试验,但当时车上还有两位工程师应急。Uber新帅Dara Khosrowshahi在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相信Uber会在未来18个月内让自动驾驶汽车上路,为乘客提供服务,并强调“不是测试,而是真正的服务”。
Uber最新的投入是在2017年11月,与沃尔沃协议,Uber将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斥资超10亿美元,从沃尔沃手中购入24000辆XC90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以组建其无人驾驶车队。
本来想坐等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之后走合纵连横之路的Lyft终于坐不住了。目前Lyft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合作伙伴是NuTonomy。NuTonomy负责打造自动驾驶系统,并将其植入Lyft的网络。2017年7月才姗姗来迟的Lyft表示,竞争压力下将自主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产品成熟后将与汽车厂商合作,并将这些车辆融入Lyft网络。
但实际上,Lyft并未在诸如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重要基础设施上下功夫,还是想通过合作搞定。术业有专攻,若能取他人之长又不被合作方带节奏,Lyft模式也不失为弯道超车的方案之一。
Lyft已经获得了通用、Waymo、NuTonomy和路虎捷豹的支持。其中,路虎捷豹会提供车辆,而车辆,而科技公司则会资源传感器和地图测绘设备,Lyft则负责部署自动驾驶汽车并借助车队赚钱。
2018年1月26日, 滴滴宣布成立AI Labs(人工智能实验室) ,以加大人工智能前瞻性基础研究,吸引科研人才,加快推进全球智能交通前沿技术发展,这也是2017底滴滴超40亿美元股权融资的重点目的。
据媒体报道,在滴滴40亿美元融资过程中,曾抛出了“100辆自营电动车”计划。该计划包含两大目的:一是自测电动充电网络。该网络不仅将服务于自己的车队,而且还会服务于更广泛公众,也就是说,未来除了打车用车,滴滴充电也会成为滴滴出行平台的一部分。另一大目的是无人驾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新车队可能会成为滴滴未来“无人出租网络”的先锋。
网约车平台的自动驾驶野心可能比其他玩家都更激进。 毕竟,若实现自动驾驶后,对于它们来说是司机成本的大幅降低和服务效率的提升,都是真金白银。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