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经济的核心价值:交易效率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社区经济的核心价值:交易效率

为什么社区经济经历了 O2O 的劫难之后还一直被看好?为什么近来越来越多的地产商如碧桂园万科做市商如中民投量子基金等携大量资本进军社区?原因有二:第一是社区(及家庭)这个场景蕴藏着大量的商业机会,特别是生鲜和家庭生活服务板块,都是万亿级;第二是社区经济是一个又长又宽的赛道,目前没有真正的巨头,没有领先者,谁都有机会。

用第一性原理思考,以交易为核心的商业追求永远就是二个字:效率。 交易效率 = 交易收益 / 交易成本,只是非常多的商业活动刚刚开始重视社区市场,交易效率在社区场景下可以得到巨大的提升。

确定性带来的交易效率提升

卖方角度看,在 社区 场景下,每个买家从住址、人员构成、年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等等都是基本明确的,即使交易收益与其他场景相同的情况下,由于社区买家这些天然的确定性属性,使得 卖家的履约成本有很大想象和可以操作的降低空间,主要体现在获客成本低、营销费用低、备储占用资金少以及配送成本低等方面。

再从买方角度看,在社区场景下,无论在物理空间还是心理感受上,买方的交易效率都会明显的改善,最主要体现在“交易时间成本”上的极大降低。比如,现在很多人在办公室收发网购包裹,下班再自带回家很麻烦,直接送到家又不方便 ( 自提柜能解决多少问题你懂的 ) ,如果能够在社区里直接交易就会有巨大的需求。

二、订单密度带来的交易效率提升

先来看一个提问:在一个城市一天想卖掉 10 万箱水果,前提是要有利润,怎么卖?

做过生意的都知道批发走量但利润薄,零售利润高但销量没保证,最好的方式是“零售的利润批发的量”, 这就是以拼多多、内购为代表的类团购模式的梦想,但是他们仍旧是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在思路和操作上还没有真正的找到解决办法, 原因是“订单密度”不够,而且无法持续的保持订单密度!什么是订单密度?订单密度 = 订单数量 / 订单覆盖面积,这是交易型商业的命门,无论是线上线下!类似于零售店的坪效,单位面积产生的同一类订单数量越多越好,订单密度高交易效率自然也高。

回到刚才的 10 万箱水果的销售问题, 从订单密度角度看,最好的销售场景是这样的:大学、社区、写字楼。 找到一个城市里的 10 所大学就可能卖掉 10 万箱水果,如果在社区里销售可能要 100 个社区,如果想要在写字楼里解决问题可能只有北上广深几个地方可以尝试,其他的场景只能想想而已,想既有利润还有销量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所以,我们可以发现, 无论哪个行业,大学校园的场景已经是红海,写字楼的白领市场也是血流成河,只剩下社区这个密集订单的金矿,而且这座金矿里面蕴藏的是家庭消费,能力与潜力都是前所未有。

持续交易带来的效率提升

社区场景独有的交易特性是持续性交易:交易建立关系,关系产生信任,信任产生更多交易。 通俗一点说就是一次开发长期甚至终身交易,这个特性对于所有的卖家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

社交已经成为商业的第一属性,交易只是个结果,停留在简单卖货状态的商业模式正在失去现在,更没有未来,因为各行各业都是过剩的。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人们追求的不是同等品质下的更低价格,而是同等支出(金钱 + 时间)前提下的更好的品质更好的体验,销量至上的推销时代已经无能为力,这需要借助社交的方式来完成,社区场景天然具有社交的属性和优势。

第一, 社区容易建立关系。现在的社区由线上线下两个场景构成,相 比其他场景,触达买方的入口更多,与买方建立关系的过程更简便,成本更低。 线上入口包括各种社群组织,比如业主群、妈妈群等等;线下包括各种物理入口,比如社区店、社区活动中心、快递站点等等。

第二, 社区容易维护关系。相比在学校的时间以及工作地点的更换, 一个人一生中在社区场景下的变化相对最少,这种相对的稳定性对于卖家维护买家关系的成本自然更低。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商家喜欢用赠品或新品试用维护老客户的关系,从信息传递、实物派送到信息反馈在开放的场景下问题多多,但是在社区场景下,执行成本到执行效率都会得到有效保证。

社区经济与其说是风口,不如说是场景。风口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场景思维更利于社区金矿的挖掘,从这个意义上讲,就像阿里巴巴正在用互联网思维重构所有行业的商业价值一样,很多行业的交易行为都可以在社区场景思维下进行重构,创造出新的商业价值,原因是交易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郭样;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亿欧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社区共享经济社区经济分享经济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